據證券時報報道,近日美國總統特朗普表示計劃對部分較小國家征收10%以上關稅,貿易局勢愈發復雜。在此情形下,美國內部壓力驟增,特朗普政府似乎有些力不從心,美國財長的表態更是透露了不尋常的信號。
當地時間7月7日,在特朗普對14國加征關稅后,美國財長貝森特迅速向中國示好,喊話希望中美進行第三場談判。他強調中美是全球最大的兩個經濟體,在日內瓦、倫敦的談判成果顯著,雙方彼此尊重,且在眾多領域存在合作空間。
美國財政部長(資料圖)
貝森特此番言論,與一個月前的態度大相徑庭。5月,中美在日內瓦談判達成協議,雙方關稅均下降11.5%,美國對中國關稅由145%降至30%,并約定該關稅維持90天至8月12日。如今眼看截止日期臨近,美國國內投資者人心惶惶,擔憂關稅再度飆升。貝森特提出延長90天關稅暫停期,試圖安撫市場,這一舉動恰恰暴露了美國當下的心虛,害怕市場信心崩塌。
其實,為了促使中國重回談判桌,美國近期已做出讓步。比如,批準芯片制造商英偉達向中國銷售H20芯片。芯片領域一直是美國制衡中國的重要手段,此番在芯片問題上的松動,足見美國的急切程度。
特朗普如今可謂四面楚歌,內外交困的局面讓他難以招架。在國內,美國經濟深受關稅政策的負面影響。自關稅戰打響,美國消費者苦不堪言。以加利福尼亞州進口商馬克?湯普森的抱怨為例,“現在超市里的中國產電飯煲價格漲了3倍,連兒童玩具都成了奢侈品。”曾經依賴物美價廉“中國制造”的美國平民家庭,生活成本大幅增加。不僅如此,美國財政部數據顯示,4月國際資本凈流出達820億美元,創1998年以來最高紀錄。資金的外流對美國經濟的穩定發展無疑是巨大打擊。
政治層面,特朗普也麻煩不斷。繼加州之后,紐約州等十一個州發起訴訟,試圖阻止特朗普政府的關稅政策。美聯儲主席鮑威爾堅持不按特朗普意愿降息,使得他降低政府債務負擔、提振經濟的計劃落空。同時,全美多地爆發反特朗普游行示威,哈佛大學等高校也準備聯合對抗特朗普對教育界的“整改”。
國際上,特朗普同樣未能占到便宜。與烏克蘭的談判不順,澤連斯基并未完全聽從特朗普的安排,致使特朗普“一天之內解決烏克蘭沖突”的政治承諾化為泡影。在與伊朗的談判中,進展也不盡如人意。而且,特朗普對其他國家加征關稅的行為,引發了廣泛的反制。例如,日本手握1.1萬億美債以及在美國的眾多工廠,以此作為“籌碼”對特朗普政府施壓。歐盟也準備了價值720億歐元(約合840億美元)的對美反制清單,涵蓋飛機、威士忌等產品。
特朗普(資料圖)
貝森特提到“中國有美國想要的東西”,主要指的是兩樣關鍵資源。
其一便是稀土。稀土作為重要的戰略資源,在高科技、軍工等眾多領域有著不可或缺的作用。中國是全球最大的稀土生產國和出口國,擁有完整的稀土產業鏈。美國在稀土方面對中國存在一定程度的依賴。經過日內瓦、倫敦兩場談判,美國仍未能讓中國放開稀土出口。中國建立了嚴格的稀土供應審查機制,還收緊了相關產業人才的管控,并且將美西方軍工產業排除在稀土供應范圍外。這使得美國軍工產業生產受到影響,進而威脅到美軍戰斗力,美國自然急切希望中國恢復稀土供應。
其二,美國希望中國能給其他觀望國家樹立榜樣,與美國簽署最終協議。特朗普發起的關稅戰如今陷入僵局,他急需一場“勝利”來挽回顏面,結束這場鬧劇。如果中國能與美國簽署協議,或許能帶動其他國家效仿,讓特朗普在這場貿易博弈中不至于輸得太難看。
面對美國的一系列動作,中國始終保持堅定立場。中國外交部明確表示,反對將科技和經貿問題政治化、工具化、武器化,反對美國對中國進行惡意封鎖打壓。在稀土問題上,中國的嚴格審查機制是基于自身資源保護和產業發展的合理舉措。在芯片領域,盡管美國解禁H20芯片,但中國清楚這只是美國應做之事,中國不會因美國的些許讓步就輕易改變既定策略。
貝森特如今深得特朗普信任(資料圖)
接下來,美國若真想推動中美關系緩和、解決經貿問題,需要拿出更多誠意,而不是僅僅做表面功夫。中國有足夠的實力和底氣,按照自己的節奏應對這場貿易博弈,維護國家利益和尊嚴。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