據參考消息報道,2025年7月10日,烏克蘭國家安全局(SBU)上校伊萬·沃羅尼奇在基輔格洛西伊夫區停車場遇刺。槍手7秒內連開5槍,3發命中心臟、頸部、頭部等要害,使用俄制9毫米穿甲彈及消音器,聲響僅30分貝,如正常對話,避開三重安檢和人臉識別系統后消失。
士兵(資料圖)
烏克蘭警方確認沃羅尼奇當場死亡,安全局局長馬柳克緊急啟動內部審查,200余名駐外特工面臨測謊排查,核心情報崗位啟動"換血"程序。俄羅斯媒體RT在案發24小時內詳細披露行動細節,暗示為"國家層面報復"。此次暗殺采用蘇聯克格勃經典的"近距離精準擊殺"戰術,與1978年保加利亞異議人士喬治·馬科夫遇刺案相似,均為貼身攻擊、快速撤離。結合現代技術,利用AI分析社交媒體數據,鎖定沃羅尼奇每周三固定行程,實施定點清除。
烏克蘭國家安全局是一個龐大的國內情報機構,擁有數千名工作人員。該機構表示,已對其一名雇員在基輔南部戈洛西伊夫區遭謀殺一事展開刑事調查。該機構的職責范圍包括安全和反間諜工作。但自2022年俄烏沖突爆發以來,它還在針對莫斯科的特別行動中扮演了重要角色,包括實施暗殺和破壞襲擊。這些行動包括一項代號為“蛛網”的非同尋常的無人機行動。該行動針對的是距離烏克蘭數百英里外基地內的俄羅斯戰略飛機;它還包括在莫斯科使用藏在滑板車中的炸彈刺殺一名俄羅斯高級將領的行動。
俄羅斯聯邦安全局(FSB)構建的"獵網"系統,整合18個月的社交媒體、通話記錄和行蹤軌跡數據,繪制目標生活畫像。行動當天,借俄軍無人機群突襲基輔造成的電子監控短暫中斷,精準執行暗殺,展現出傳統情報手段與人工智能的高效配合。
沃羅尼奇主導"蛛網"行動,摧毀俄羅斯西部軍區40%的戰略轟炸機和偵察機,造成70億美元損失;策反37名俄羅斯軍工專家,導致"匕首"高超音速導彈試射失??;2025年1月策劃暗殺俄羅斯中將基里洛夫,成為俄羅斯情報系統的"心腹大患"。
俄烏沖突(資料圖)
此前烏克蘭頻繁對俄羅斯本土實施無人機襲擊、爆破行動,俄羅斯此次暗殺行動標志著其從防御轉為進攻。通過"斬首"敵方核心情報人員,瓦解對方情報網絡,制造心理震懾,預計將引發烏克蘭情報系統30%的傳遞效率下降和內部猜疑。
烏克蘭情報顯示,朝鮮計劃向俄羅斯增派2.5萬至3萬精銳部隊,加上此前的1.1萬人及6千工兵,累計投入兵力接近5萬。俄軍在波克羅夫斯克附近集結超11萬部隊、400余輛坦克和200多門火炮,朝鮮援軍將承擔次要戰線防御,讓俄軍主力集中發動夏季攻勢。
聯合國安理會決議禁止朝鮮對外軍事合作,但俄羅斯擁有否決權。美國表示"評估制裁方案",實際措施有限。日本加強北方領土警戒,韓國加速部署"殺傷鏈"系統,朝俄軍事協作可能開創"專制國家軍事互助"先例,引發伊朗、敘利亞等國效仿擔憂。
普京(資料圖)
俄羅斯"獵網"系統開啟AI追蹤先河,烏克蘭則啟動"深影"計劃,擬兩年內培養200名配備微型毒劑、聲波武器的"戰術型殺手",雙方情報戰從無人機轟炸轉向定點清除,2025年上半年37%的"誤炸"事件與情報行動相關,平民目標風險加劇。
俄羅斯主動公開暗殺細節,通過RT、塔斯社等媒體高強度傳播"克格勃回歸"敘事,搶占話語主動權。烏克蘭反應滯后,陷入被動,這種"公開化報復"旨在摧毀敵方情報系統士氣,預示未來戰場將更多滲透心理震懾與輿論攻防。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