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陳述所有內容皆有可靠信息來源,具體資料贅述在文中結尾
“我們剛剛與印尼達成了偉大的協議!”
7月15日,特朗普在社交媒體上得意地宣布,印尼將獲得19%的對美出口關稅,比兩周前威脅的32%砍掉近一半。
而作為交換,印尼必須向美國開放全部市場,并吞下三顆“定心丸”:購買150億美元美國能源產品、45億美元農產品和50架波音客機,白宮官員隨即吹噓,這是美國農場主“史上首次”全面打入印尼市場。
消息一出讓世界為之嘩然,這是特朗普繼越南、英國后形成的第四個貿易框架,眼看8月12日美國暫停加征部分關稅的最后期限將至,當越來越多的國家選擇妥協時,美國的底氣也會越來越足,而中國手中的“牌”將逐漸失去效力。
但幾乎同一時間,美國財政部長貝森特在另一場合向中國喊話:
“別擔心中美‘最后期限’,我們很快會見面,他們有我們想要的東西,我們也有他們想要的東西?!?br/>
貝森特這句話背后究竟有什么深意呢?他們眼里“想要的東西”究竟指的是什么?
印尼的絕地求生
就在協議達成的前十天,印尼制鞋工廠的流水線彌漫著焦慮,美國32%的關稅威脅像一把“達摩克利斯之劍”懸在頭頂,印尼鞋業協會緊急警告:
這個稅率一旦實施,將直接抹平印尼鞋類在美國市場的競爭力。
印尼制鞋業
為了爭取生機,印尼政府連夜制定“求生計劃”,承諾采購340億美元美國商品,包括50架波音飛機、大量農產品和能源。
特朗普在達成對美國利好的目的后,最終把稅率壓到19%,表面看是印尼的勝利,但細看條款,印尼付出的代價觸目驚心,最不平等的條約要屬美國商品享受印尼零關稅準入,而印尼商品進入美國仍需繳納19%關稅。
印尼總理普拉博沃·蘇比延多
更隱蔽的是協議中的“反轉運條款”,若中國等受高關稅國家借道印尼出口美國,關稅將疊加征收,這等于封鎖了印尼作為“東盟組裝中心”的退路,也埋下了隨時可能引爆貿易爭端的炸彈。
這場談判達成,也讓美國貿易談判的重心再次瞄準中國,畢竟作為世界上兩個最大的經濟體,中美談判將對關稅戰的發展起決定性的作用。
中國港口
美國的雙重棋局
而當美印貿易協議協議剛剛達成,美國商務部長盧特尼克就宣布允許英偉達恢復對華銷售H20人工智能芯片,并直言不諱道:
“這是中美稀土協議的一部分。”
美國商務部長盧特尼克
原來美國用芯片解禁的方式示好,就是想讓中國放寬對美稀土出口管制,一直以來,特朗普政府看似手握芯片這張“王牌”,卻在現實面前步步退讓,畢竟美國70%的稀土供應依賴中國,芯片可以延緩中國AI發展,但稀土卻能立即使美國工廠停產,而貝森特口中“想要的東西”,也無疑是稀土。
然而印尼作為我國的第十大貿易國家,選擇無條件接受美國進口貨物,會對我國產生影響么?
不可替代的中國
其實印尼對中國的依賴性,要遠遠大于美國,就拿中印尼合作的雅萬高鐵項目來說,建設期間已為當地創造相當于400億人民幣的GDP貢獻。
與美國的交易不同,中國方案不要求主權擔保、不動用印尼國家預算,更關鍵的是在建材供應、技術培訓和施工環節最大限度使用印尼本地資源。
雅萬高鐵
也是這種深度綁定在當地產業鏈的模式,讓中國連續11年穩居印尼最大貿易伙伴,當美國商務部長夸耀“美國牛肉將零關稅涌入印尼”時,卻閉口不談這種單方面市場開放對印尼農業的沖擊。
而中國在印尼的鎳加工產業鏈已催生全球最大不銹鋼生產基地,正在崛起的鋁產業同樣依仗中資技術和資金,這些實實在在的產業躍升,是美國不愿、也無力提供的。
雖然美印協議中有針對中國的“反轉運條款”,但美國自己都在用芯片換稀土,又憑什么要求印尼切斷與中國的產業鏈紐帶?
相信印尼會做出最正確的選擇,畢竟在短淺的利益面前舍棄和中國合作,就像是“丟了西瓜撿了芝麻”,印尼也無力承擔中國的反擊。
信息來源:
1.央視網2025.07.16《特朗普稱與印尼達成協議 宣布對其征收19%關稅》
2.北青網2025.07.16《特朗普稱與印尼達成貿易協議》
3.金融界2025.07.16《印尼稱與美國達成貿易協議是一場 “非凡的斗爭”》
4.觀察者網2025.07.16《美財長:別擔心中美“最后期限”》
5.新浪財經2025.07.17《美國批準英偉達H20芯片恢復對華銷售,政策松動促科技貿易破冰》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