胃腸道腫瘤(GI cancers)是全球范圍內發病率和死亡率最高的癌種之一,特別是結直腸癌和胰腺癌,其治療效果受限于晚期確診、高復發率 、高轉移率 及多藥耐藥(MDR)機制。MDR主要由腫瘤細胞中過度表達的ABC轉運蛋白(如ABCB1、ABCC1)介導,能將化療藥物主動泵出,導致治療失敗。抗體藥物偶聯物(ADC)作為靶向遞送細胞毒性藥物的精準治療策略,兼具特異性識別與強效殺傷 腫瘤細胞的 能力,近年來在實體瘤治療中表現出廣泛前景。然而,傳統載荷如MMAE類藥物易受ABC轉運蛋白外排影響, 在胃腸道腫瘤中的 療效 有 限。因此,如何針對MDR機制優化ADC設計,提升其在耐藥腫瘤中的療效與安全性,成為新一代ADC研發的關鍵。載荷結構改進、連接子穩定性增強以及偶聯工藝創新,正在推動更具選擇性和治療窗口的ADC不斷發展。
近日,邁威生物(Mabwell)在
Cell Reports Medicine發表了題為
Overcoming multidrug resistance in gastrointestinal cancers with a CDH17-targeted ADC conjugated to a DNA topoisomerase inhibitor的研究文章,報道了一款面向胃腸道腫瘤多藥耐藥機制的創新型ADC分子—— 7MW4911(CDH17-TOPI ADC) , 該研究不僅確立了CDH17作為胃腸道腫瘤靶點的可行性與藥物開發價值,也驗證了 其自主 研發的DNA拓撲異構酶I抑制劑MF-6在抗耐藥ADC策略中的差異化優勢,為胃腸道腫瘤精準治療提供了創新范式。
該研究首先系統評估了CDH17的表達特征。CDH17作為7D-cadherin家族成員,天然表達于小腸和結腸上皮細胞,其在臨床胃腸道癌樣本中展現出 高頻高表達 :結直腸癌中陽性率接近100%,胃癌、胰腺癌、神經內分泌腫瘤中也達23–88%。憑借良好的靶點覆蓋率與選擇性,CDH17展現出極佳的ADC 靶點 開發潛力。
隨后, 基于CDH17的 高度選擇性 表達與 良好的 膜定位優勢,研究團隊開發了靶向 CDH17的ADC分子7MW4911 ,該藥物靶點結合 特異性良好并搭載新型載荷 MF-6。不同于傳統的可被ABC轉運蛋白快速外排的小分子毒素, MF-6具有結構新穎、代謝穩定、不易外排的優勢,具備在耐藥腫瘤中持續發揮藥效的能力 。7MW4911采用IDconnect?偶聯技術, 通過鏈間二硫鍵偶聯的方式 實現DAR 為 4的均一 藥物載荷 ,保證了 藥物主成分的 一致性與穩定性。在一系列由CDX和PDX模型構建的MDR腫瘤 模型 中,7MW4911表現出 顯著優于MMAE和DXd類ADC的抗腫瘤活性 。即使在ABCB1高表達的耐藥 模型 中,該分子依然保持穩定且持久的抑瘤效果,驗證了其對ABC轉運蛋白介導耐藥機制的低敏感性與顯著克服能力。此外,,7MW4911在組織分布與毒理學評估中顯示出良好的安全性,其在正常組織中分布有限,未觀察到顯著毒性反應,提示具備良好的治療窗口和臨床轉化潛力。
研究團隊不僅驗證了CDH17作為ADC靶點的潛力,更重要的是通過載荷創新,成功構建了對ABC轉運蛋白介導的耐藥機制具有“免疫性”的新型ADC分子,為多藥耐藥胃腸道腫瘤的精準治療提供了突破性思路。該策略有效應對化療耐藥這一臨床難題,首次在多個耐藥模型中系統驗證了CDH17-ADC的強效抑瘤活性,提供了推進臨床開發的關鍵 臨床前數據 。同時,MF-6類DNA拓撲異構酶I抑制劑作為新型ADC載荷展現出良好的藥理特性和廣泛適用性,具備成為下一代ADC毒素的潛力。
原文鏈接:www.sciencedirect.com/science/article/pii/S2666379125002861
制版人:十一
BioArt
Med
Plants
人才招聘
學術合作組織
(*排名不分先后)
戰略合作伙伴
(*排名不分先后)
轉載須知
【非原創文章】本文著作權歸文章作者所有,歡迎個人轉發分享,未經作者的允許禁止轉載,作者擁有所有法定權利,違者必究。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