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速修了、機場通了,但這場“兄弟聯名”真能帶飛皖南嗎?
高速修了機場通了,蕪宣“兄弟聯名”為何帶不動皖南?
從“物理聯通”到“心理認同”:蕪宣一體化還有多遠?
安徽推進蕪宣一體化,能否激活皖南經濟潛力?
蕪宣機場的航班剛起飛,安徽人的朋友圈就被“半小時交通圈”刷屏了。
2025年4月,蕪湖市委書記寧波在蕪宣一體化座談會上的一句“物理聯通容易,心理認同太難”,意外戳中了皖南人的神經。這場被安徽官方蓋章的“兄弟聯名”,到底是打破合肥“一城獨大”的破局關鍵,還是又一場“政策CP”的自我感動?
物理捆綁:從“共享機場”到“拼單高速”的AB面
蕪宣機場的候機大廳里,電子屏滾動著“蕪湖-宣城聯合運營”的標語,但候機旅客的登機牌上,70%的目的地寫著“南京”和“杭州”。這座耗資百億的機場,2025年1-2月旅客吞吐量同比增長3.1%,看似風光的數據背后,藏著皖南人的無奈——“宣城人下了飛機直奔南京購物,蕪湖人去杭州比去宣城還勤快”,灣沚區土菜館老板李大姐的吐槽,揭開了“半小時交通圈”的尷尬真相。
隔壁的蕪宣高速改擴建現場,工人老張指著雙向八車道的路面苦笑:“以前堵車能堵成停車場,現在路寬了,車全往南京方向跑。”投資76億的改擴建工程,將春運峰值流量從5.5萬輛次提升到7萬輛次,但隔壁寧蕪高速的日均流量早破了10萬大關。這種“修路給鄰居做嫁衣”的魔幻現實,在長三角邊緣城市中并不罕見。
更耐人尋味的是“交通便利悖論”:合肥到蕪湖的高鐵票常年售罄,但蕪宣城際列車上座率不足五成。當蕪湖鳩茲科創灣的招商經理抱怨“招個博士,人家開口就問有沒有合肥分公司”時,合肥的科大訊飛們,正用高薪把蕪宣的科技人才“打包帶走”。
產業聯姻:汽車產業鏈上的“同床異夢”
在G60科創走廊的規劃圖里,蕪湖的機器人產業園和宣城的汽車零部件基地被畫上紅色連接線。官方數據很漂亮——宣城700家汽配企業年產值850億,80%配套長三角。但某新能源車企采購總監的爆料撕開了溫情面紗:“蕪湖主機廠的訂單,70%被江蘇企業搶走。”
這背后是殘酷的產業代差:蕪湖的奇瑞要沖高端新能源賽道,看不上宣城的低端零部件;宣城企業卻覺得蕪湖“技術壁壘太高”。就像相親市場上,一個想找“靈魂伴侶”,另一個只想要“飯票搭子”。宣城經開區干部的自嘲更扎心:“蕪宣一體化文件還沒蓋章,我們早和杭州搞起‘數字CP’了。”
這種“政策熱、市場冷”的撕裂,在招商數據上體現得淋漓盡致。宣城去年引入的12個億元級項目中,9個來自滬蘇浙。當蕪湖聯眾旅行社推出“機場+旅游”套餐時,七成客戶來自江蘇——與其說是“皖南兄弟抱團”,不如說是“給長三角當服務生”。
合肥陰影下的生存游戲:省域副中心是個偽命題?
安徽2024年GDP破5萬億,但蕪湖+宣城的經濟總量,僅占合肥的58%。省里給蕪湖定下“2027年沖8000億”的KPI,可現實是——合肥手握“綜合性國家科學中心”招牌,正把蕪宣的產業政策紅利“虹吸”殆盡。
“所謂省域副中心,不過是給‘萬年老二’發個安慰獎。”區域經濟學者的話雖刺耳,卻道出了地級市的無奈。當合肥的新橋機場攥著國際航線資源時,蕪宣機場只能加密南京航線;當合肥的量子實驗室狂攬國家級投資時,蕪宣的鳩茲科創灣還在為“招個博士”發愁。
更微妙的是行政區劃的歷史包袱。翻開1954年的蕪湖專區地圖,宣城曾是蕪湖的“小弟”,如今卻要和“老大哥”平起平坐。這種心理落差,讓兩地在爭搶G60科創走廊資源時,總帶著點“塑料兄弟情”的別扭。
長三角的“備胎焦慮”:南京都市圈VS合肥朋友圈
翻開蕪宣兩市的政府工作報告,“融入長三角”出現58次,但具體行動卻是——宣城把高鐵站廣告牌換成杭州亞運宣傳,蕪湖忙著對接合肥的量子實驗室。
“我們就像婚戀市場的‘經濟適用男’。”宣城經開區干部的自嘲引發共鳴:“上海覺得我們窮,合肥嫌我們遠,南京只想讓我們當后花園。”這種“備胎心態”在交通規劃上尤為明顯:蕪宣高速往東連接的是上海,往西卻遲遲等不到合蕪第二通道。
當南京都市圈的資源傾斜馬鞍山,杭州都市圈向黃山拋出橄欖枝,蕪宣這對“皖南CP”的抱團,多少帶著點“不被偏愛就要自強”的悲壯。華夏云天航空的工程師們每天節省30分鐘通勤時間,但他們更期待的是兩市社保互通、醫療資源互認——這些“軟聯通”的缺失,讓物理層面的“硬聯通”顯得形單影只。
破局關鍵:從“政策CP”到“市場俠侶”
蕪宣一體化的出路,或許藏在兩個細節里:
蕪湖低空經濟產業園的企業發現,高速互通后原材料運輸效率提升15%,但更關鍵的產學研合作仍要靠合肥高校支撐;
宣城文旅局推出的“高鐵+非遺”路線,80%訂單來自滬蘇浙游客,皖南本地人卻更愛去南京迪士尼。
有網友神評論:“與其學合肥搞‘大而全’,不如學東莞和深圳玩‘產業接吻’。”當蕪湖的機器人給宣城汽配廠做智能化改造,當宣城的文旅IP借蕪湖機場引流,這才是真正的“命運共同體”。
“別整那些虛頭巴腦的‘頂層設計’,先把醫保互通、城際公交搞明白!”蕪宣交界處的小餐館里,兩地食客的對話或許比政策文件更接近真相。畢竟,老百姓用腳投票的獲得感,才是檢驗“CP成色”的金標準。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