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墨山看客
編輯|墨山看客
在對印自衛反擊戰爆發前,世界各國一致認為中國想戰勝印度不是一件容易的事,因為當時美蘇兩個超級大國都支持印度,而中國則是孤立無援。
逃亡臺灣的蔣介石還蠢蠢欲動,甚至印度總理尼赫魯認為中國根本不敢出動,但結果卻被啪啪打臉,而外國媒體的評論更是“殺人誅心”。
印軍
中印邊境歷史遺留問題就不多講了,1962年10月17日,毛主席在中南海召開軍事會議,會上確定對印度展開自衛反擊戰,毛主席當時還認為印軍很強,對西藏軍區司令員張國華說到:
“也許我們打不贏,但那也沒辦法,打不贏時,也不怨天怨地,只怨我們自己沒有大本事,最壞的結果無非是印軍侵占我國西藏領土,但西藏是中國的神圣領土,這是世人皆知的,這一點永遠不能改變的,如果西藏被占領,總有一天,我們會奪回來(毛主席原話)”,但讓毛主席想不到的是,印軍竟然如此不堪一擊。
毛主席開會
1962年10月20日,對印自衛反擊戰正式打響,解放軍從東西兩段對印軍展開進攻,在司令部的指揮下東段解放軍利用兩翼開刀、側后迂回、各個殲滅等戰術輕松取得第一場戰役的勝利。
西段解放軍侵入加勒萬河谷、紅頭山等地對印軍展開進攻,由于地勢復雜再加上高原作戰,解放軍的敵人不止印軍還有惡劣環境,但解放軍克服了重重困難,歷經8天取得了第一階段的勝。
在第一階段勝利后,中央政府再次向印度政府提出和談(戰爭爆發前,我國多次提出和談),也不知道尼赫魯哪來的自信非要與中國一較高下,我國的和平談判再次被拒絕。
尼赫魯
尼赫魯還在新德里宣布全國進入緊急狀態,進行戰爭動員,并派出大量兵力對解放軍展開反攻,解放軍按照指令再次對印度進行反擊,這次反擊印軍更加不堪一擊,解放軍僅用5天就宣布第二階段取得勝利。
而第二階段的最后一戰也是最關鍵的一戰“瓦弄大捷”,解放軍一口氣殲滅印軍1200余人,東線指揮員丁盛在談起這場局部戰役坦言道:我們還是解放軍中的“三等部隊”,如果讓沈陽和廣州的部隊去打印軍,贏的會更加輕松。
解放軍
丁盛是中國人民解放軍第五十四軍軍長,而參加“瓦弄大捷”的是第五十四軍130師,之所以說130師是“三等部隊”是因為130師的戰士們原本是在四川重慶的等地執行生產任務的,他們也想不到干生產任務的能上前線打敵人。
但軍令已經下來,戰士們整裝待發前往前線戰斗,沒想到“不戰則已一戰驚人”,就好比我們現在所說的“解放軍炊事班才是最強戰力”。
言歸正傳,當時不能說是130師實力很強,只能說印軍的不堪一擊著實令人意外,據丁盛將軍講述,印軍是他見過“軍事素質最差,武器準備最落后、最窮的軍隊”。
印軍
丁盛將軍曾參加過抗美援朝戰爭,當時志愿軍與聯合國軍交戰,很多國家的軍隊丁盛都接觸過,但像印度如此“窮差”的部隊還是第一次見。
對印反擊戰時,解放軍的武器基本上已經是半自動化了,而印軍的還是小米步槍,印軍修建的防御工事也根本抵擋不了解放軍的進攻,中印戰爭這一戰印度是挨了打又輸了理。
畢竟藏南是中國不可分割的一部分,印度入侵中國領土必然會失敗,而丁盛帶領的54軍也成了印度的夢魘,據悉印度現在在模擬戰爭中假想敵還是“54”,可見印度是多么的耿耿于懷。
解放軍反擊印軍
而1962年的中印戰爭也引起各國媒體關注,他們的評論可謂是在印度的“傷口上撒鹽”,美國一家媒體發文稱:“就像小刀切黃油一樣”(指中國打印度)。
法國報紙評論稱:中國軍隊和印度軍隊打,中國只是想教訓印度一下,沒有真的想消滅他們,印軍根本不是中國軍隊的對手。
西德媒體稱:“簡直就像風卷殘葉那樣簡單”(指中國打印度),外媒的評價一針見血,要是印度看到這樣的評價判定得“破防”,畢竟印度是不承認自己戰敗的。
印軍
中國政府宣布撤軍,但印度卻還在國內動員,邊境地區的緊張局勢也沒有徹底解決,而印度也不敢光明正大的挑起沖突,因為印度明白中國軍隊的實力。
毛主席對這場戰爭的評價是“軍事政治仗”或“政治軍事仗”,意思是中印兩國并不會因為這場戰爭就解決中印邊境問題,但中方已經表明了立場,通過武力對抗是無法解決邊境問題的。
這場戰爭也打出了邊境10年的和平穩定,中國通過這場戰爭向全世界展現了中國主權不容任何一個國家侵犯。
毛主席與尼赫魯
雖然現在中印兩國就邊境問題有很大的爭端,2020年加勒萬河谷事件也讓中印兩國局勢緊張,但2024年12月中印兩國邊境代表在北京進行了會晤,這也是自加勒萬河谷事件后首次會晤。
雖然沒有徹底解決邊境問題,但中印雙方達成多項共識,相信未來在我黨的帶領下中印邊境問題會得到徹底解決,最后再次重申,軍事對抗無法解決邊境爭端,只有加強交流溝通才能徹底解決邊境問題。
參考資料:鳳凰網歷史、西征網、觀察者網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