驚呆了,第一次在節目里看到嘉賓掐架,把桌子震碎的名場面。
《微笑一號店》這期猛猛開大,余景天因為不滿意其他店長們延遲交接咖啡車,當場對峙拍桌子,結果一掌下去把桌板都拍碎了?
怎么回事?說好的是咖啡主理人養成經營綜藝,怎么還整上“武功”了?
“烏托邦慢綜”秒變“地獄商戰”,KPI才是第一生產力!
《微笑一號店》開播時我就有關注,當時聽說節目是把一群素人帥哥培養成咖啡店主理人,我先笑為敬。
OK啊,“主理人”也是卷進內娛了,怎么要拍一群帥哥優雅沖手磨咖啡?
前幾期的學院時期,也確實有這個調調。學員們每天上課拉花做甜點,經歷的最大挫折是考核導師的“故意刁難”,以及黃子韜化身老板下“大單”。
早聽說咖啡店是中產敗家三件套之首,看到節目氛圍懂了,為什么倒閉的咖啡店堪比地里的韭菜,一茬接著一茬。
這悠閑舒服的“主理人”日常,真開店還不一個月就倒了?
前期溫吞平緩的節奏,確實很難激起我想追的沖動。
但是,轉折來了,到了真實開店環節,把學員們放進真正的咖啡店里,承受營業額重擔,節目節奏直接起飛。
有KPI在,不僅節目突然變好看了,連素人帥哥們都討喜了起來。
能有這種低開高走的轉折,離不開“下狠手”的節目組。
不僅預算卡得緊,營業額要求高。四家店和咖啡車里,每天都大屏實時播報各家店當天的出杯數,末位淘汰制壓力拉滿,刺激程度堪比商戰直接進入地獄模式!
尤其最新兩期節目,更是滿滿火藥味。
四位門店的店長因為在“切磋節”(相當于門店大比)里輸給咖啡車,只能齊齊飛到云南麗江上工。
咖啡車的店員算是節目里的“復仇者聯盟”,他們都是在選拔環節里落選門店,才來咖啡車的。咬著牙憑實力突圍成功,他們用流動咖啡車上桌,才有了和幾個門店競爭營業額的資格。
這次專門把店長們抽調來咖啡車,擺明就是為了“復仇”。
店長們人雖然來了,但心卻不齊,剛來就相互diss。
云南打工首日,哈爾濱店出杯數悄悄飆到第一名,店長孫政樂開花,炫耀起自家孩子厲害。
但現場根本0人在意,深圳店長曾文淵甚至直接開麥:“從來沒把哈爾濱店放在心上的!”
橫店店長柯泓表面在咖啡車打工,私下里偷偷拿手機聯系在橫店拍戲的劇組,接到一筆大單,不聲不響直接出了150杯。
其他三家,只能眼紅干瞪眼。這才是真實的商戰啊,不搞什么花頭,拿單才是第一位。
余景天的掀桌事件,其實也是因為KPI壓力。
四大店長被借調來“咖啡車”這一邊緣部門打工,也是要完成相應KPI的。但折騰一天,竟然只賣了212塊,距離3812的營業額,差了老遠,這能行嗎?
眼看門店營業額蹭蹭漲,咖啡車卻停滯不前,明眼人一看就明白是幾個店長沒努力。雖然咖啡車沒完成的KPI會分攤給門店承擔,但拿咖啡車當事業的幾位,肯定不是滋味。
尤其咖啡車交接還晚了3小時,讓弟弟們從3點等到6點,當天下了暴雨,店長們直接把咖啡車丟在路邊風吹雨淋。
看到自家營生被如此“糟?!?,代入余景天視角,確實生氣。
這不是作秀而是為了團隊利益,咖啡車的團魂本質就有這股拼勁。
不過鬧歸鬧,氣歸氣,“咖啡男團”還是很爭氣,火得真快啊!
前幾天我還刷到微博,長沙站節目現場錄制時,可以說是人山人海。有粉絲提前5、6個小時就去打卡,連外賣小哥都放棄外賣大戰,下場拍帥哥。
這人氣讓我驚訝,畢竟剛推出咖啡店主理人21天養成計劃時,險些成為群嘲對象。但現在是從線上火到線下,不但聯動商業文旅,還吸引觀眾實地打卡。
《微笑一號店》作為經營綜藝,做對了什么?
咖啡主理人21天養成計劃:“反偶像”群像崛起
這檔節目的思路其實很有意思,從“21天學院培訓”、“考核”到“上手開店”,全流程面面俱到,再把人丟到真實的咖啡店里。
全國四城,重慶哈爾濱橫店深圳店鋪齊開,“主理人們”自己養成能夠獨當一面,有流水有營業額的咖啡店。
養成模式基本是放養,真開店、真銷售、真淘汰、真KPI,完全戳破了帥哥主理人們慢悠悠沖咖啡的幻想泡沫,把主理人都變成了打工人。
每天的出杯數計算,營業額排名末尾淘汰,還有時不時的“切磋節”,都特別考驗店員們的應變能力,還有現場搖人能力。
重壓之下,必有牛馬,緊迫的KPI逼得這群帥哥們個個戴起圍裙打工,眼睛只盯著手里的飲料,和屏幕上的出杯數。
你們是真能干啊,是不是都忘了自己的主業是什么?
最“卷”的就是咖啡車組,為了能被總部認可參加切磋節,余景天和甘景武熬了大夜忙到凌晨五點做特調,試了十幾二十杯組合。
第二天忙了一整天沖擊26000杯,磨咖啡的手速轉得比馬達快!
最后達成目標時,跟著看了一路的我,熱淚都有些盈眶。
咖啡店的真經營,把每個有各自脾性的弟弟們,都磨成了“真牛馬”。
只要跟店鋪有關的事,立馬變“彪悍”,就跟代表了各自部門榮辱的打工人一樣。
重慶和橫店在上一輪切磋節排名不佳,都是倒數,又趕上店長不在。橫店柯泓店長走之前,把店托付給曾開過炸串店的黃家源。
黃家源一頓操作猛如虎,店長離開5分鐘就發布了第一個活動,說滿150杯就表演節目,還帶上混血雙胞胎TwinsGo上街拉客。
全店一起連軸轉了8小時,連飯都沒吃,把店員累到手抖低血糖,晚上還繼續趕到劇組拓客談大單。
黃家源,看不出來你才是天選打工人!
而店長們去了云南,在麗江流浪,反而有時間歇下來。留守的店員們很不滿,背后蛐蛐:他們好像去玉龍雪山了???
啊這...代入感好強,領導說是去出差,其實在偷偷旅游,這誰能不蛐蛐兩句。
看完就懂打工人為什么對KPI這么執著,店員弟弟們為了完成任務都想倒逼領導了,牛馬都是這么被逼瘋的。
節目的真實經營吸引了不少粉絲,切磋節上每家店都人山人海。觀眾們都是“云股東”,每買一杯咖啡就是在給喜歡的小哥哥們打call。
眼看著幾家小破店從無到有,一點一滴成長到現在的規模,營業額越來越高,咖啡店越來越像樣,最激動的肯定是云股東們。
經營綜藝的上限,是打造“城市客廳”?
和很多同類經營綜藝不同,《微笑一號店》多半的店員都是素人,也不像跨行體驗式真人秀,通常會降低經營難度。
弟弟們的咖啡店,就像大型真人版“沙威瑪傳奇”,面對的是真實的客人,也總會有突發事件,作為主理人的他們都要一一解決。
真實,就是《微笑一號店》最不設計的設計。
也因為這點,才讓節目從“電子榨菜”變身“城市客廳”:把虛擬的“經營游戲”落地,成為真實的城市文化展示窗口。
每個城市都有不同的個性,開咖啡店的過程堪比開城市盲盒。
深圳店的大城市快節奏生活,逼瘋了一個個被工作壓垮的“打工人”,有顧客深夜喝著手沖咖啡,喝著喝著就哭了。
哈爾濱是街坊鄰里之間的煙火氣,店長孫政帶著店員們去早市上采風,一路收獲各種大爺大媽的支持,蛋堡紅腸凍梨汁也沒少吃。
橫店的劇組深夜拍戲,造就了一個個夜里買咖啡提神的影視民工,有了和其他城市咖啡店不一樣的“晚高峰”。
重慶是8D都市,到處都是山,咖啡店建在半山腰,開店運貨都要爬坡上坎。
每座城市不一樣的氣質,都在咖啡店這個小小的窗口里得到了展現。
某種意義上,它是城市文旅的一種補充,不同于旅游景點的知名和熱鬧,和游客、本地人都能產生連接的咖啡店,連接的也是城市獨屬的生活氣。
這種特色,自然能激發觀眾走進咖啡店,線下實地打卡。
本地客人買一杯咖啡相當于給自己的城市投票,激發了自豪感;外地游客被某家店吸引前去打卡順路旅個游,還能拉動文旅。
每個人都成了節目世界觀的延伸,成了城市文化的一部分,完全打破了線上線下的壁壘。
所以,說《微笑一號店》捕捉到了幾分經營綜藝的精髓,并不為過。
它不僅有經營類綜藝的真實爽感:一家店從無到有的養成感,以及散裝經營人們把前期一團亂麻的店,居然真開成了的反差感。
更是在揭秘一個陌生行業的同時,看見城市生活和打工人縫隙里的瑣碎和不易,照出眾生百態。
它呈現了一個城市和行業的另一面,還補足了官方文旅之外的那口人氣兒,城市人文,也是景點之外旅游體驗感的重要組成。
從線上的“電子榨菜”,到真實的“城市客廳”,這種壁壘的打破,才是經營類綜藝的真正核心。
E姐結語:
連夜刷完16集,我越來越覺得《微笑一號店》很可能掀起經營類綜藝下一個風口。
它要刺激有營業額挑戰,要暖心有團魂拉滿,要活人感有嘉賓和觀眾的真實互動,情節跌宕起伏的程度比追劇還好看,元素疊在一起,哪一個不是現代人喜歡的電子榨菜?
觀眾們在線上追番,等于是在玩“全景式模擬經營”類游戲。素人店員們顏值高,既能吸引線下粉絲真實打卡,還能蹭上旅游熱,哪個不是當下的朝陽產業?
它把兩個本來有天然壁壘的部分,組合到一起,打破了“那堵墻”,才有了線上和線下的聯通。
桃廠做綜藝確實是有東西的。對于假努力的“劇本式”綜藝,觀眾們早就看膩了。
所以從以真實存活吸引人的十天,到真實經營當牛馬的《微笑一號店》,本質都是在拋棄過去綜藝的套路,回歸到真實的情緒和真實的人。
真實感和娛樂性的相互依托,才是《微笑一號店》真正低開高走的秘訣。
今天的深夜話題是:
你覺得這類經營綜藝最大的看點是什么?
來評論區說說吧~
-今天頭條の主筆-
你的小仙女E姐,想去打卡的本可愛
值日生:甜辣醬 美術:樹懶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