蘭州中山橋及夜游黃河成為游客熱門打卡景點和游覽項目。蘭州日報社全媒體記者 陶奕冰 攝
蘭州水墨丹霞旅游景區(qū)。 蘭州日報社全媒體首席記者 李超 攝
蘭州老街音樂噴泉吸引游客嬉水。 蘭州日報社全媒體記者 陶奕冰 攝
□編者按
盛夏時節(jié),當全國多地持續(xù)高溫,“火爐”模式不斷升級之際,蘭州卻以獨特的地理稟賦與城市氣質,為市民和游客營造出一方清涼天地。黃河穿城而過,南北兩山蔥郁如屏,夏日平均氣溫較同類城市低3至5℃,這份“天然空調”的厚愛,既是大自然的慷慨饋贈,更是一座城市文旅發(fā)展與人文關懷的鮮活寫照。
日前,中國氣象局發(fā)布16條全國避暑路線,其中,“隴秦山水·古道西風”這條線里,蘭州憑借深厚的文化底蘊和實打實的清涼生態(tài)穩(wěn)穩(wěn)占據了國家級推薦名單C位,也讓蘭州成為了全國游客心里排名前列的避暑游目的地。即日起,本報推出系列報道深入探索“避暑勝地·蘭州”,帶您解鎖這座西北重鎮(zhèn)的消暑密碼,看蘭州如何從單一觀光走向全域旅游,將氣候資源轉化為經濟動能,以清涼為媒,書寫城市宜居宜業(yè)宜游的生動答卷。
游客感受:“我在蘭州很涼快”
今年入夏以來,蘭州憑借其迷人的黃河風情線和涼爽的晚風,成為游客的熱門選擇。特別是每當夜幕降臨后,城市褪去了白天的炎熱,河水與花草的清香交織,讓人心曠神怡。這令許多初次踏足蘭州的游客都禁不住驚嘆,原來蘭州不僅以一碗譽滿全球的牛肉面聞名,更擁有如此絢麗多彩、清涼宜人的黃河風情線。
傍晚時分,南京游客劉娟站在蘭州中山橋頭,一陣裹挾著黃河水汽的涼風拂過面頰,她忽然理解了為何這座城市會被游客稱為“西北避暑天堂”,一時間禁不住感嘆:“來到蘭州,這夏夜的風瞬間便吹散了淤積于身心已久的暑氣,黃河水裹著古城千年的質樸,連呼吸都透著瓜果釀的醉意。”
數日前,一場酣暢淋漓的雨后,有游客舉著屏幕上顯示著實時氣溫24℃的手機,興奮地對著鏡頭大喊:“終于逃離40℃的火爐了,你們看,我在蘭州很涼快!”這一刻,蘭州實現了一場與全國游客充滿驚喜的“清涼之約”。
“今年暑期,蘭州市文旅市場活力滿滿,來自五湖四海的游客熱捧這座避暑勝地,他們紛紛在網上分享自己的舒心避暑游,無數的留言‘我在蘭州很涼快’就是最生動的注解。”蘭州市文化和旅游局黨組書記、局長毛玉鐸告訴記者,“如今,避暑游已成為蘭州文旅發(fā)展的新增長極,不僅帶來了直接經濟效益,更重塑了城市形象、推動了產業(yè)升級、促進了區(qū)域協同。未來,蘭州將進一步挖掘氣候優(yōu)勢,深化文旅融合,打造‘清涼經濟’標桿,讓‘我在蘭州很涼快’成為全國游客的共同記憶,助力城市高質量發(fā)展。”
如今,凌晨時分的蘭州,各處的特色夜市依然人聲鼎沸;黃河岸邊的船坊里,舉著三炮臺自拍的游客絡繹不絕。在“火爐城市”越來越多的當下,清涼之都成為蘭州文旅得天獨厚的優(yōu)勢。而夏日蘭州對游客的吸引力既來自自然饋贈,更得益于主動作為。
天然優(yōu)勢:夏季平均氣溫18.4至22.2℃
蘭州地處青藏高原向黃土高原過渡地帶,城區(qū)海拔約1520米。這種特殊的地理位置,賦予了蘭州“向北”“向高山” 的優(yōu)越避暑條件。屬溫帶大陸性氣候的蘭州,年平均氣溫10.3℃,夏季平均氣溫更是在18.4至22.2℃之間 。
記者從我市氣象部門了解到,蘭州夏天的高溫天極為短暫,這是很多城市無法超越的天然優(yōu)勢。比如,氣象部門把最高氣溫大于35℃的日子稱為炎熱日,蘭州平均每年只有2.8天,而濟南有24.1天,重慶更是長達33.8天。就算偶爾出現34至36℃的高溫,由于持續(xù)時間短,午后相對濕度小,天氣熱而不悶。人們只要往綠蔭下一站,或者待在室內,燥熱感便會瞬間消散。
而且,蘭州晝夜溫差較大,白天陽光明媚,夜晚涼爽宜人,不需要整晚開著空調,就能享受舒適睡眠,真是怕熱人士的福音。
蘭州市氣象局相關負責人表示,下一步將為景區(qū)提供定制化氣象服務,包括小時級分區(qū)氣象預報、災害性天氣預警、氣候舒適度指數預報及最佳游覽時間推薦等。同時,將在相關景區(qū)布設自動氣象站,實時監(jiān)測景區(qū)內的氣溫、濕度、風速、風向、氣壓、降水量等氣象要素,為游客提供“看得見”的安全感。
多措并舉:將“自然涼”轉化為“經濟熱”
記者了解到,在蘭州市文化和旅游局的精心謀劃和積極推動下,我市各大景區(qū)正在依托生態(tài)、文化等資源因地制宜發(fā)展特色避暑游,諸多防暑消夏產品在政策紅利助推下廣受歡迎。同時,今年以來避暑游的快速升溫也正在不斷拓展城市夜間多元業(yè)態(tài),不斷激發(fā)消費潛力,有力帶活了“避暑經濟”。
目前,我市正在以黃河風情線為軸心,全面整合南北兩山生態(tài)資源與近郊鄉(xiāng)村田園,科學構建差異化避暑布局,旨在形成“避暑+文化”“避暑+康養(yǎng)”“避暑+演藝”等豐富業(yè)態(tài)集群,強化產品體驗創(chuàng)新,為廣大游客量身打造最舒心的“清涼+”融合場景。
特別值得一提的是,為了緊抓避暑優(yōu)勢,推動我市文旅產業(yè)從“資源依賴”向“體驗經濟”轉型,市文旅局正在積極打造“我在蘭州很涼快”全新旅游名片,將在全市范圍以醒目的方式標注“清涼”打卡點,生動、直觀展示實時溫度,以親切、自然的溫度描述彰顯貼心、舒適的情感體驗。如此一來,游客的體驗可通過社交平臺傳播,形成“網紅打卡”效應,進一步將“涼快”延伸至視覺、觸覺等多維感知,力求讓游客產生“來了就不想走”的共鳴。
“蘭州兼具‘高原涼爽’與‘黃河風情’雙重優(yōu)勢,但當前避暑宣傳多聚焦單一維度,缺乏對溫度舒適度、體感清涼感的具象化表達。”毛玉鐸告訴記者:“因此,我們希望用游客最容易接受的方式,直擊游客夏季核心需求——逃離高溫,以‘涼快’為記憶點,強化蘭州區(qū)別于周邊城市的差異化優(yōu)勢,形成獨特品牌認知。”
“緊抓避暑優(yōu)勢是蘭州文旅產業(yè)轉型升級的關鍵突破口。”他說:“下一步,我們將繼續(xù)以‘清涼蘭州’為核心載體,以‘清涼+’融合產品為抓手,以品牌化+精細化運營為路徑,進一步挖掘特色資源、提升服務能級,將‘自然涼’轉化為‘經濟熱’,全力將蘭州打造為西北避暑旅游首選目的地,為全市經濟高質量發(fā)展注入新動能。”
蘭州日報社全媒體首席記者 李超
責任編輯:王旭偉
來源: 蘭州日報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fā)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