城市,在黨和國家工作全局中具有舉足輕重的地位。今天的中國,城市環境質量、人民生活質量、城市競爭力不斷提升,一個個和諧宜居、富有活力、各具特色的現代化城市星羅棋布,編織起一幅幅幸福生活的美好圖景,開創人民城市建設新局面。為了人民、依靠人民、造福人民,人民城市理念貫穿于“世界歷史上規模最大、速度最快的城鎮化進程”,映照于中國特色城市發展道路。一座座人民之城、幸福之城、活力之城,正成為億萬人民宜業、宜居、宜樂、宜游的美好家園。
厚植城市底色。城市是人民的,城市建設要貫徹以人民為中心的發展思想,讓人民群眾生活更幸福。創造優良人居環境,始終是城市工作的中心目標。提高城市發展的宜居性,既要解決住有所居,也要追求生態宜居。推進新時代城市建設要統籌空間、規模、產業三大結構,統籌規劃、建設、管理三大環節,統籌改革、科技、文化三大動力,統籌生產、生活、生態三大布局,統籌政府、社會、市民三大主體,彰顯以人為本的價值追求。做好城市工作,各地要順應城市工作新形勢、改革發展新要求、人民群眾新期待,堅持以人民為中心的發展思想,堅持人民城市為人民。
探索城市路徑。我國城市人口規模大、資源約束強,這一國情決定了我國不能走西方城市發展的老路。中國特色城市發展道路,精髓要義正是人民城市理念。各地要著力解決人民群眾最關心最直接最現實的利益問題,不斷提高公共服務均衡化、優質化水平。大中小城市公共資源配置不均衡,就業、教育、醫療等存在較大差距,各地要注重協調發展,提升城市公共服務水平。從建設國家區域醫療中心,到擴大優質教育資源,讓基本公共服務更加均等、更有溫度,為區域協調發展提供堅實支撐。不分地域、不分城鄉、不分人群,公共服務更加均衡、更加優質,才能讓老百姓得到實實在在的實惠,中國特色城市發展道路越走越寬廣。
優化城市管理。城市工作千頭萬緒,是一個系統工程。為人民群眾提供精細的城市管理和良好的公共服務,是城市工作的重頭。精細化治理,要從實事做起、從小事做起,打通服務群眾的“最后一公里”。基層事務很繁雜,各地要拿出“繡花”功夫,既要抓實民生實事,也要勇于開拓創新,探索新時代城市管理的新做法、新經驗、新路徑。從創新探索“接訴即辦”等做法,到搭建“鄰里議事廳”等,各地要堅持重心下移、力量下沉,在接地氣、聚民智的探索中不斷拓展共建共治共享的城市治理新路徑。通過規劃科學、治理精細、管理智慧,著眼大格局、干在細微處,更多城市“繡”出自己的品質品牌。
激活城市文化。一個民族需要有民族精神,一個城市同樣需要有城市精神。歷史是一座城市的記憶,文化是一座城市的靈魂。守護城市的歷史文化,就是守護城市的生命力。在保護中發展、在發展中保護,考驗的是統籌眼光。近年來,各地各部門更加重視城市文化的保護與發展,為城市文化注入了強勁動力。如今,76.7萬處不可移動文物、143座國家歷史文化名城、近800個中國歷史文化名鎮名村、近1300片歷史文化街區、6.8萬處歷史建筑,構成了傳承中華優秀傳統文化的豐厚載體,讓城市留住記憶,讓人們記住鄉愁。各地各部門要勇擔新時代文化使命,注重科技與文化的深度融合,為城市發展注入文化的源頭活水。
責任編輯:車丹清
來源: 中國甘肅網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