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刷到個挺讓人糟心的事兒——有人花大價錢租了套高端房,結果不僅沒享受到舒服日子,反倒因為房子里的甲醛把自己折騰得夠嗆,想退租要回押金還特別費勁,這事兒在網上吵得挺兇。
近日,@馬鈞澈MR先生反映,今年年初租了杭州蕭山區的一套房子,一個月房租就六萬多,押金也是六萬多,聽著就挺高端的。租之前中介說這房子靠譜,20年就完成了裝修,之前住過不少人,沒甲醛問題,安全得很。他住進去后,還特意24小時開著兩臺除甲醛的凈化器,結果到了5月天氣一熱,身體就出毛病了——瘋狂咳嗽、嗓子疼,還犯了結膜炎和過敏。后來聽醫生朋友提醒,才琢磨著可能是甲醛鬧的。
7月初他找了專業機構檢測,專門挑了沒有自己家家具的區域,結果出來嚇一跳:臥室的甲醛濃度達到0.185mg/m3,客廳的甲醛濃度達到0.164mg/m3,甲醛濃度比國家標準高了快三倍。為了看病調理,前前后后花了四萬多。這時候他肯定想退租啊,找房東要押金,可房東沒答應。他打杭州12345反映,結果客服沒受理,現在只能發律師函,要求退租、還押金,再賠償檢測費、醫療費這些損失。
這事兒里的合同關系稍微有點繞。原本房子是一家企業租的,租期到明年1月,后來馬先生名下的公司通過變更協議接了過來,從8月開始算,他作為公司藝人住在里面。現在出了問題,解約就牽扯到這些合同細節了。
房東那邊說法也不一樣。房東姓程,他說這房子2021年初就交房了,快五年了,房子是開發商統一精裝修的,據說一套裝修花了400萬,自己配的家具也花了80萬,材料都是環保的,家具還有環保證明,經得起查。他覺得,可能是馬先生自己搬進不少家具,那些家具才是甲醛來源。
程先生還說,之前就跟馬先生講過,有異議可以走法律程序,到時候從法院指定的機構里挑一家再檢測,前提是得把租客的家具設備都清出去。但讓他氣不過的是,馬先生把他的照片、身份信息,甚至連他未成年孩子的照片都發到網上了,派出所找過對方也沒用,還發了些不實信息,這事兒他肯定要起訴維權,說對方侵權。
更讓人覺得無奈的是維權過程。馬先生說找過街道社區調解,十多天也沒進展。打12345熱線,得到的回復是“個人直租不受監管”,房管局、住建委都管不了,只能去法院起訴。后來有人專門打了蕭山的12345,確實得到了一樣的說法。
房東那邊還回了律師函,意思是馬先生這邊算違約解約,押金得當違約金扣著,而且沒提前一個月說解約,房子空著的損失也得賠,保留起訴要賠償的權利。但馬先生覺得,明明是房子甲醛超標才不得不解約,這回應根本不合理。
現在網上議論這事兒的人特別多,評論區里吵翻了。有人說:“月租六萬的房子還搞出甲醛超標,這也太坑了,花這么多錢住得不安生,換誰都得急。”也有人幫房東說話:“房子都交房五年了,之前租客沒事,說不定真是后來搬進去的家具出問題,得查清楚到底是誰的責任。”
更多人在吐槽維權難:“個人直租不受監管這規定也太不合理了吧?不管是通過中介還是直接找房東,租房出了問題都該有地方管啊,總不能啥都推給法院,普通人哪有那么多精力耗在官司上。”還有網友分享自己的經歷:“之前租房子也遇到過類似情況,檢測出甲醛超標,房東不認,投訴無門,最后只能自己認栽,押金都沒要回來,太能理解這種無力感了。”
也有人覺得雙方都有做得不妥的地方:“房東不積極處理問題確實不對,但把人家家人尤其是未成年孩子的照片發網上,這也越界了,維權得用對方法,不能違法。”
看這事兒,其實最核心的還是房子到底為啥甲醛超標,責任在誰。不管是房東的房子本身有問題,還是租客帶來的家具出了岔子,總得有個權威的檢測結果說清楚。現在雙方各執一詞,只能等走法律程序后,由法院指定機構重新檢測,才能有個公正的說法。
但透過這事兒,也能看出租房市場里的一些問題。比如“個人直租不受監管”這條,確實讓不少租客沒了保障,出了問題只能自己扛,這顯然不太合理。租房不管通過什么渠道,居住安全都該是底線,相關部門是不是該想想辦法,讓租客維權能更順暢些?
另外,不管是房東還是租客,遇到問題都該冷靜解決。房東別一味回避,租客維權也得守住法律底線,別用曝光家人信息這種方式,不然本來占理的事,可能也會變得被動。希望這事兒最后能有個合理的結果,也給其他租房的人提個醒:租房子前最好自己做個甲醛檢測,別光聽中介或房東說,真出了問題,證據在手才能更硬氣。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