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伊斯坦布爾,早餐絕對不應該是一個像平時一樣可以被敷衍甚至省略的環節:在紐約,你大可以在附近的面包店外帶一個麥芬和一杯冰美式,一邊穿過熙熙攘攘的街道一邊結束早餐,不如說這其實是體驗紐約的一種方式;然而在曾經被稱為世界首都的君士坦丁堡,土耳其傳統早餐可以擺滿一整個桌子,對于一個需要消耗大量卡路里的旅行者來說,有什么理由不在暴走前飽餐一頓呢?
伊斯坦布爾的傳統早餐是不可錯過的獨特體驗
狹窄的土耳其海峽將伊斯坦布爾分為歐洲區和亞洲區兩部分,歐洲區位于歐洲大陸的最東端。相比亞洲區起伏的地勢,這里更加平坦,充滿歐陸風情的街巷沿著海岸線延伸,幾乎令人忘記這是一個伊斯蘭教為主導的,曾幾何時有著更加鮮明的亞洲特質的國家。然而,土耳其早餐中彌漫著中亞香氣的香料、蜂蜜和沙拉,還是會時不時提醒旅行者它的靈魂所屬。
在別名色雷斯的歐洲區漫步,有著半圓形青色屋頂和尖尖的宣禮塔的巨大清真寺總會從目之所及的各個角度闖入視野。它們大多有著低調肅穆的堡壘般的外觀,繁冗的大理石雕刻在光影之下顯現玄妙的魔法。舉世聞名的莫如圣索菲亞大教堂,不過它的巨大光暈多少令其他同樣歷史悠久,并且仍然深度參與著這座城市日常的清真寺黯然失色:如果你想擺脫沒完沒了的游客,不如從開滿魚肉卷餐廳和漁業工具店鋪的Tersane路拐進背后的小巷,參觀充滿哥特風格的古樸木雕內飾的阿拉伯清真寺(Arap Camii)。
阿拉伯清真寺(Arap Camii)古樸的木質內飾不同于伊斯坦布爾大多數清真寺
這座伊斯坦布爾僅存的中世紀哥特式宗教建筑建于1325年,最初是一座羅馬天主教堂;坐落于一個幽靜庭院中,前來禱告的信徒在院內凈身,結束禱告的人則坐在長凳上發呆、刷手機、聊天。距離阿拉伯清真寺不遠的耶拉爾蒂清真寺(Yeralt? Camii)則是這座城市少有的地下清真寺,幽暗柔和的光線賦予這座建筑另類的神秘與圣潔氣息。
走出耶拉爾蒂清真寺,布滿商店的胡同立刻用鼎沸的人聲包圍旅行者,提醒他們正在這座城市最繁華的地區之一。靠海而生,沿海而興的伊斯坦布爾是一座氤氳著海藻味道和烤魚的美拉德香氣的城市,而Tersane路附近或許是歐洲區最容易以平易近人的價格飽餐一頓的街區。令人驚訝的是,奧斯曼帝國時期,魚類還不常出現在土耳其人的食譜中;土耳其的漁民也大多來自希臘移民。漁業在近代的發展讓這片海濱棚戶區成為了屬于漁民的地盤,散發著燒烤和辣椒香氣的烤魚卷餅是幾乎每個餐廳都會售賣的日常料理,配上一杯土耳其紅茶,在海風和陽光中放空,煩惱似乎真的會煙消云散。
無論是諸如奧爾罕·帕慕克等等土耳其文豪,抑或是外來者,對于伊斯坦布爾居民似乎總少不了類似“佛系”的描述。伊斯坦布爾人,習慣了變化與無常,曾經在全面西化的現代道路與那股“呼愁”的優柔寡斷之間徘徊,對于周圍任何事情似乎都處變不驚了。走出Tersane路一片即是加拉塔大橋,充斥著旅行者與本地車輛、路人的“打卡地”:這座雙層大橋,上層是觀賞博斯普魯斯海峽、加拉塔石塔及歐洲區天際線的最佳視角之一,下層則聚集了眾多以售賣視野和戶外座位為主的海鮮餐廳。這里也是觀察土耳其人的最佳地點之一:夕陽之下,年輕的、年長的伊斯坦布爾男人和觀光客一起擠在欄桿前,他們把魚竿搭在大橋的欄桿上,對游人好奇的鏡頭似乎視而不見,眼睛里是無盡的深邃和虛空,沒有絲毫的煩躁;橋的盡頭,艾米諾努廣場上人頭攢動,新清真寺(Yeni Camii)巨大的輪廓之下,抱著孩子的女人在公交車站等車,目光是似乎望不到頭的遙遠又有著穿透力,仿佛已經看遍了世間所有的美麗與哀愁。
如果你稍微了解土耳其和伊斯坦布爾的歷史,就很難對伊斯坦布爾人這股虛無的內在做出陽春白雪的評判。在距離圣索菲亞大教堂不遠的Alemdar路的拐角處,一個毫不惹眼的,仿佛未結束的考古現場般的凌亂遺跡沉默地隱身于來來往往的人群中——米利安(The Stone of Million),由羅馬皇帝塞維魯一世在公園三世紀在拜占庭城內修建。拜占庭擴建為君士坦丁堡后,米利安成為羅馬帝國的道路原點。很難相信,一個來自公元三世紀的文物,就這樣出現在路旁,無人問津:這座城市歷經十幾個世紀的建造與復雜激烈的政權更迭,一個伊斯坦布爾人又有什么理由因為身邊某個游客而大驚小怪呢?
對于一個亞洲人來說,伊斯坦布爾的歐洲區,總是彌漫著不真實的光暈:歐陸風情的街道、店鋪與文化,像一幕華麗的布景,似乎令亞洲人無意識地成為一個游客與外來者的身份。因此,當郵輪搖搖晃晃地在安納托利亞——伊斯坦布爾的亞洲區靠岸,靈魂終于得以徹底舒展。離開卡德柯伊(Kad?k?y)碼頭,層層疊疊的三、四層建筑如俄羅斯方塊般堆疊,整潔不足、熱鬧有余的小店從底層向上蔓延,叫賣聲不絕于耳。
卡德柯伊魚市場琳瑯滿目的攤位很容易勾起認真生活的欲望
安納托利亞的伊斯坦布爾,是這座城市更加真實,更加有煙火氣息的一面,散發著海風般清新和平易近人的雅痞氣息,時刻提醒你,即使囊中羞澀,也可以吃一頓像樣的飯。從港口向鬧市區漫步,一刻鐘的時間就可以走到卡德柯伊魚市場。別誤會,這不是那種散發著腥臭味,滿地內臟和臟水的市場;恰恰相反,各種各樣的本地特色食品商鋪、擺放精美的陳列和實惠愜意的海鮮小館令卡德柯伊魚市場成為體驗伊斯坦布爾市井文化和美食,以及購物的最佳去處之一。市場中藏著幾家或許是伊斯坦布爾最棒的食肆,包括主廚Musa Da?deviren開設的?iya Sofras?——Musa像一位民族志學者般收集了土耳其不同地區的傳統家庭料理并在自己的餐廳中呈現。
在安納托利亞,時髦并不是以歐洲區般各種設計店鋪、裝潢復古的雞尾酒吧和咖啡館而體現的;在這里,星星點點的書店、唱片店、俱樂部、小眾博物館等城市地標點亮了這里的文化氛圍。在一個叫做Akmar Kad?k?y Kitabevi的二手圖書城地下,黑膠唱片愛好者在Zihni Muzik等幾家唱片店穿梭;坐公交車沿著海岸線離開喧鬧的卡德柯伊前往于斯屈達爾區(üsküdar),被花園圍繞的貝勒貝伊宮(Beylerbeyi Saray?)博物館讓人佩服奧斯曼帝國統治者的享樂眼光,這座曾作為夏宮和官方國賓館的建筑有著鮮明的新巴洛克風格,內部融合了土耳其傳統的圖案和紋樣的內飾則賦予這里更加私密和松弛的氛圍。
多爾馬巴赫切宮(Dolmabah?e Palace)的誕生見證了奧斯曼帝國最輝煌的時代
于斯屈達爾的美是毫不費力的。遠離歐洲區和亞洲區的卡德柯伊,這里兼具都市的便利和市郊的靜謐、愜意:植物在這里不需要和人造物搶占土地,而是平分秋色,花園般的街區和尺度宜人的道路讓這里更像一個獨立于伊斯坦布爾的小鎮。歷史上,這里是君士坦丁堡最古老的住宅郊區,建筑風格簡潔而克制的住宅樓和適度的商業化程度的賦予了這里安靜而私密的氣質。在庫茲貢丘克(Kuzguncuk)社區的?cadiye街,Nail Kitabevi & Café書店隱藏在一棟19世紀的大理石小樓里;這條街上還有眾多唱片店、雜貨店和社區餐館,秩序井然。離開主街拾階而上,獨門獨院的小別墅在茂密的樹木后隱身,只有傍晚窗后透出的暖光透露著屋里的平凡日常。
位于19世紀大理石建筑內的Nail Kitabevi & Café是這條街上不可錯過的景色
在安納托利亞的日子,更像是一種旅居。這里沒有各種必打卡,不去會覺得遺憾的景點。漫無目的的海邊citywalk和隨時隨地坐下享受一杯土耳其咖啡或者紅茶才是安納托利亞的正確打開方式。沿著于斯屈達爾的海岸線散步,孤獨地立于海中央的少女塔會娓娓道來一個荒誕的傳說,一位美麗的公主曾經被過度愛護她的父親囚禁在這兒,然而公主最后卻因為一條藏在水果籃子里的蛇而意外死亡;卡德柯伊的街邊,沒有了“宰客稅”的土耳其咖啡更香了,店主還會送你一顆手工制作的軟糖,即使小小的一杯咖啡占用一個座位一小時也不會覺得不好意思——旁邊的老頭明明已經拿著報紙坐了一下午。在歐洲區,時間似乎總是以非線性的形式在各種遺跡之間跳躍;而在亞洲區,時間靜止了,而你終于有足夠的時間和它相處。
編輯:子秋
圖/文:張林鑫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