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貨已自強!國貨進入山姆,應是國人品質自信覺醒契機,我們中國早已經成為一流大國了,有些人還在盲目追求二流其他國家的商品,自信應當由中國造,國貨更需要重新被認知。
作者/番茄醬
出品/新摘商業評論
近期,一則關于山姆選品的吐槽在社交網絡持續發酵,意外點燃了關于“會員費是否值得”與“國貨價值”的激烈爭論。
有會員消費者發帖質疑,山姆正悄悄“變味”:溜溜梅等國產品牌零食正越來越多地出現在其貨架上,對此,很多會員表示不滿。爭議迅速蔓延,有網友憤懣表示,建議山姆會員店改名為山姆便利店,認為現在山姆上架的許多商品在家樓下的便利店也能夠買到。
還有人說,上架國貨會稀釋其作為中產優選超市的稀缺價值與高端心智。然而,在我們看來,這種論調背后存在著兩大關鍵誤判。
其一,將會員制本質誤讀為“進口商品特權”,事實上,山姆全球采購的核心邏輯,始終是在全球范圍內篩選品質最優、性價比最合適或最具創新的商品提供給會員;其二,忽視了中國食品工業近十年的技術躍遷,仍把“國產”與“低端”“low”“不如進口好”這種刻板印象綁定。
這場看似關于“性價比”與“會員權益”的爭論,實則折射出部分消費者對中國制造業躍升、品牌全球化進程了解的滯后性,反映了一種由來已久的品質自卑,甚至在某種程度上,顯露了一種“外國月亮更圓”的陳舊心態。
事實上,國貨進山姆不是中國品牌的“高攀”,而是全球零售巨頭主動擁抱中國智造的必然結果。當下,國貨已自強,消費認知亟待升級。
一、山姆選擇國貨背后,
是一場酣暢淋漓的價值回歸
在情緒化的抱怨與“不值當”的論調背后,被忽視的核心事實是,今日的中國頭部食品企業,其研發實力、生產工藝與品控標準,早已大大躍升,甚至在全球細分領域具備引領性突破。
如今,國產零食巨頭進入以嚴苛選品著稱的山姆體系,恰是國際市場對中國供應鏈實力與產品創新的高度認可,而非降級或妥協。
山姆收取會員費的價值基礎,正是通過專業買手團隊,依據嚴格、統一且往往高企的標準,甄選好貨給消費者,一款產品能否進入其供應鏈,其自身的產品力、工藝水平、品質穩定性才是通行證。
溜溜梅等國貨品牌的入選,正是其綜合實力通過嚴苛篩選的體現,這與我國很多好產品在海外受歡迎的邏輯如出一轍,優秀的制造能力與創新成果,價值本身就應得到全球市場公平檢驗和認可。
以這次站上風口浪尖的溜溜梅及其拳頭產品“無核西梅”為例,就是一個被嚴重低估的“中國智造”標桿案例。
西梅作為全球廣泛種植與消費的果干品類,傳統加工工藝中,經常添加防腐劑以延長貨架期,違背當下消費者對健康的極致追求。
在當前西梅加工市場中,產品原料和工藝流程出現了差異化分層。部分普通型西梅產品傾向于在未完全成熟階段采摘,通過后期催熟以及添加糖分、香精等方式來彌補風味、提升感官體驗。而溜溜梅推出的“零添加無核西梅”則強調采用智利、法國Agen等地自然成熟、全程甄選的原果為原料,甜酸比達到28%-30%。在保留西梅本身營養的同時,汁水更足、口感更好。
值得關注的是,溜溜梅在深加工環節引入了AI三維視覺動態檢測與深度學習技術,對西梅干的果徑、飽滿度及表面瑕疵進行高速自動分選。根據官方披露,該系統可實現98%的大小分級準確率,并顯著提升次品剔除效率。同時,企業正在探索多光譜X光穿透成像、紅外及生物識別等多元化在線檢測模塊,用于去核后西梅干的果核碎片及異物篩查,從而提升產品一致性與安全性。這一系列檢測流程已能夠在實際生產中接近100%的去核率,為產業標準化與高端供給賦能。
在實現“零添加”方面,溜溜梅通過引進全自動清洗、預煮殺青、精細去核、巴氏殺菌和充氮鎖鮮包裝等多道工藝流程,為西梅的健康、新鮮和無核口感提供了有力保障。在背后支撐這些工藝創新的,是溜溜梅自建的研發團隊和實驗室。圍繞梅子深加工和工藝改進,團隊在生物發酵、風味提升等方向持續探索,每年保持穩定研發投入。對品質和技術的持續追求,成為推出多款創新產品的重要基礎。
7月4日,由中宣部組織的“活力中國調研行”安徽主題采訪團走進溜溜梅企業,聚焦溜溜梅作為民族食品品牌如何通過創新加工、品牌升級和全產業鏈打造,持續引領行業變革。此次調研不僅展現了溜溜梅依托農產品精深加工與品牌創新,在全國市場實現規模化發展,也為中國食品企業助力“鄉村振興”、推動產業集群高質量發展提供了具有代表性的樣本。在鄉村振興的大背景下,作為民族品牌代表,溜溜梅以蕪湖繁昌為起點,抓住產業變革機遇,以“技術創新+助農幫扶+產業共贏”的三方聯動模式,探索出一條農產品企業轉型升級帶動地方農業種植、產業鏈建設共同發展之路。
在國際化方面,溜溜梅也實現了走出去。如今溜溜梅以進入當地主流商超為目標,嘗試與境外伙伴合資共創本土化新品,通過技術與渠道合作打開局面。據食品內參報道,借助東南亞市場當地伙伴,溜溜梅的梅子零食將進入東南亞大型連鎖商超,直接面向主流消費人群。
正因有了這種全球領先的品質突破,才讓產品在新時代具備了真正的“稀缺性”與“高價值”,這也是山姆甄選溜溜梅等國貨的理由。但如今,仍有很多人覺得進口商品更高級”,這種偏差意味著消費者對高端的判定標準,滯后于產業升級速度,亟需媒體發聲,進行認知糾偏
二、er進山姆、領先行業、走出國門......
“華流即頂流”時代已然來臨
品質領先的,不只是國產零食。從衣食住行到高科技產品,中國產品也在不斷開拓全球市場,提升世界影響力,讓中國品牌在世界綻放光芒。
家電領域,海爾在海外設立研發中心、深度占據海外用戶心智,去年6月,谷歌公司與調研機構凱度(KANTAR)聯合發布《2024年中國全球化品牌50強榜單》,海爾穩居十強,在海外業務營收、品牌力等方面,堪稱全球化能力的頭部品牌。
汽車行業,前不久,中汽協與央視網聯合推出“國車新航向 萬里拓新章”出海專題紀錄片活動,聚焦中國汽車品牌的海外發展,聯合紅旗、長安、奇瑞、比亞迪、福田等五家中國汽車出海代表品牌,讓行業看到,優秀品牌正將“中國方案”鍛造成全球汽車產業變革的新引擎。
其中,奇瑞汽車從2001年開啟中國轎車批量出口先河,歷經24年,到今年4月,奇瑞的產品已遠銷全球110多個國家,收獲超1650萬全球用戶。比亞迪新能源汽車已進入全球110多個國家和地區,真正實現海外生產銷售的本地化……
新消費領域,名創優品從成為首個入駐巴黎香榭麗舍大街的中國品牌,到在印尼雅加達Central Park開設3000平方米的全球最大門店,名創優品加速進駐世界各地高端商圈,積蓄勢能實現全球突圍。在歐美市場更是實現了超高速擴張,2024年名創優品美國門店覆蓋47個大州……
這些,本身就是“國貨自強”最有力的注腳。與之呼應的是中國經濟結構的深層次轉型,從追求規模到聚焦質量,從依賴代工到崇尚創新,從世界工廠到全球創新策源地之一。零售貨架的變化,就是這一宏大進程在消費終端的生動投射,我們理應有底氣欣賞這種進步,為本土品牌站上全球頂級零售舞臺而驕傲。
如今,全球消費者已經用錢包為“中國智造”投票,我們的消費者若仍固守“進口優于國產”的單一標準,這不僅是對本土創新者心血的無視,更可能阻礙健康的消費自信形成。
三、再看此次山姆爭議:
應當成為消費自信覺醒契機
再回看此次山姆爭議。其實,爭議本身并不可怕,它提供了一個集體反思的契機。
我們是否真正了解了腳下這片土地發生的制造革命?當我們站在“制造大國”向“制造強國”躍遷的歷史節點,能否同步構建與之匹配的國民消費心態?
再說得直白點,我們是否公正評估了那些埋頭研發、對標全球頂尖水準的中國企業和工程師?是否認識到,“支持國貨”不再僅僅是情懷口號,而是建立在品質自信與技術自強之上的理性選擇?
基于此,山姆貨架上的溜溜梅等國貨不是對會員價值的稀釋、對會員智商的侮辱,而是為中國消費者打開的一扇窗,窗外是中國品質的星辰大海。
這場反思過后,“山姆換國貨、會員就掉價”的論調應該終結了,國貨上架山姆非但不該是大眾的破防點,更應是消費觀念升級的成人禮,這場風波的終點,不應是對山姆選品的質疑,而應是對中國制造重新認知的開始。
一言以蔽之,真正的“值當”,不是我們能憑借會員卡買到進口商品,而是能在中國品牌主導的貨架上,享受到媲美乃至超越國際水準的品質與創新體驗。這不僅是零售的進化,更是一個大國產業自信與消費自信同步覺醒的標志。國貨已攀向品質高峰,國人自當昂首闊步,與之同行。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