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夜幕下的榆林古城(散文)
作者/沈明義
【作家/詩人風采】
★沈明義,生于1948年11月,陜西西安人,大學文化,中學語文高級教師,陜西省優(yōu)秀教師,從事教育工作四十余年,曾任中學校長、黨支部書記,退休后在某民辦學校任職。喜好寫作,曾有多篇論文、散文在報刊發(fā)表,業(yè)余時間也嘗試寫詩填詞。
【作家/詩人作品】
夜幕下的榆林古城(散文)
沈明義
在我心目中,榆林是座神秘的古城。那神奇的沙漠湖泊紅堿淖、奇妙的龍州丹霞波浪谷、壁立千仞的紅石峽摩崖題刻、“萬里長城第一臺”鎮(zhèn)北臺、大夏國都城統(tǒng)萬城,無不讓我向往。奈何年逾七旬,路途遙遠,一直未能成行。不意六月中旬,小侄去榆林辦事,四弟邀我一同前往,得以了卻一樁心愿。
車從西安出發(fā),一路跨水穿山,向北飛馳。過了延安地區(qū)基本看不到山了,到橫山、靖邊一帶大都是沙丘溝壑、河谷川地,再往北是風沙草灘,地勢更平坦,視野也開闊。這里是黃土高原與毛烏素沙漠過渡地帶,但卻看不到我想象中黃沙漫野的景象,沙地大都被草木封蓋,郁郁蔥蔥一望無際。
進入榆林市區(qū),高樓林立直聳云天,斜陽西照熠熠生輝;道路寬闊,綠籬夾道,林木茂密蒼翠;榆溪河由北向南穿城而過,兩岸古木參天,綠草如茵,橫橋臥波,碧水蜿蜒曲折,亭臺水榭掩映于濃蔭之中。好一座整潔美麗的現(xiàn)代化城市,徹底顛覆了我腦海中塞北城鎮(zhèn)的想象。
下午5點,我們?nèi)胱」懦切∥鏖T外亞朵酒店。晚上侄子帶我們?nèi)バ鲁菂^(qū)的萬達廣場用餐。這里的萬達廣場與西安的大型購物餐飲廣場比起來毫不遜色,裝修豪華精美,燈光璀璨,富麗堂皇。樓上所有的中西餐館座無虛席,食客大都是年輕人,下了班來這里宵夜。處處洋溢著濃郁的現(xiàn)代生活氣息。
吃完飯已經(jīng)快8點了,回到酒店站在客房窗前俯瞰,夜幕下筆直的長城大道路燈閃耀,黑魆魆的行道樹油光發(fā)亮,來往車輛川流不息;華燈初上,光影如詩,古城墻像披著一層銀灰色的薄紗,顯得更加厚重雄偉;城內(nèi)夜色朦朧,萬家燈火似繁星點點閃閃爍爍。神秘的榆林古城招引著我,舟車勞頓的疲倦煙消云散,心想夜幕下的榆林古城一定別有韻味吧。于是提議趁著夜色去逛街,四弟和侄子一致贊同。我們從古城新樂門(俗稱小西門)進城,穿過城門洞不遠就是夫子廟步行街。街口一座彩繪艷麗的仿古牌樓,走進牌樓,一街燈火通明,亮如白晝。街道兩側(cè)店鋪鱗次櫛比,有賣古玩衣物日用品的,有賣筆墨紙硯文化用品的,有賣食品飲料的。路邊小吃攤點一個挨著一個,耀眼的光線與燒烤的煙霧、加熱食品的蒸汽交織繚繞。人流如潮,每一個攤點前都圍滿了人,川流不息的游客邊走邊左顧右盼,看中自己喜歡的美食便停下來享用,買一根烤腸、一坨黃米炸糕、一碗炒涼粉、一塊炸雞腿、一個麻辣羊蹄、幾串烤羊肉……邊走邊吃說說笑笑。我們被人流裹挾著緩緩移步,興致盎然地欣賞這流動的人間煙灰圖。
不知不覺來到夫子廟前。廟門前搭起一座舞臺,舞臺前寬闊的廣場上,密密麻麻擺放著一二百張餐桌,每張餐桌都坐得滿滿的,有一家老小,有親朋好友,毫無顧忌地說說笑笑。餐館服務員們用托盤端著烤的、炸的、煮的、蒸的、炒的美食佳肴,穿行于餐桌之間,擺放到食客面前。廣場上空一盞盞吊燈,銀光如流水般傾瀉,光影和著菜肴的熱氣彌漫夜空,霧氣騰騰。舞臺底幕上變幻著五顏六色的投影,身穿便裝的歌者手持話筒手舞足蹈放聲歌唱,你方唱罷我登臺。臺下的食客們吃著喝著說著笑著,邊吃邊聽演唱,整個廣場人聲鼎沸,洋溢著歡樂祥和的氣氛。這么宏大熱鬧的露天宵夜場面,我還是第一次見到。
我們繞過舞臺來到夫子廟門前。廟門為五大間宮殿式建筑,歇山式九脊屋頂,黃色琉璃瓦,朱紅色門窗,雕梁畫棟金碧輝煌。檐下橫匾上書“夫子廟”,兩旁廊柱懸掛楹聯(lián):“先覺先知為萬古倫常立極;至誠至圣與兩間功化同流。”走進大門,迎面臺座上矗立一尊孔子塑像,通體雪白,高約三四米。夫子目光深邃睿智,頜下銀須垂胸,面容沉穩(wěn)慈祥,雙手合十胸前,寬大的袍袖下垂,莊嚴神圣,讓人肅然起敬。
塑像背后是大成殿,一座典型的明清宮廷風格建筑。重檐歇山頂黛瓦覆蓋,正脊雕刻二龍戲珠浮雕,兩端鴟吻蹲踞;棕紅色雕花格子門窗,斗拱、椽頭金線勾邊,正中懸掛藍底豎匾,上書“大成殿”金色大字,兩邊楹聯(lián)右書“刪述六經(jīng)垂憲萬世”,左書“德侔天地道貫古今”。橘黃色燈光映射下,寶殿莊重典雅、恢弘大氣。我們虛己斂容拾級而上。跨進殿門,正中供奉著孔子巨幅畫像,兩側(cè)是孔子的弟子畫像。四面墻上數(shù)十幅壁畫講述孔子生平故事,有《尼山祝禱》《麒麟玉書》《問禮老聃》等,每幅都栩栩如生。壁畫上部懸掛清朝歷代帝王題匾,康熙帝題寫的“萬世師表”懸掛于孔子畫像上端。由于時間太晚,其他院落、殿堂和博物館我們來不及看,轉(zhuǎn)了一圈便出來了。
出了夫子廟,我們尋原路準備回酒店休息。侄子突然發(fā)現(xiàn)右側(cè)小巷深處有一座閣樓式建筑,造型別致,飛閣流丹,別有韻致。我們一時興起,便沿小巷往里走,想一探究竟。走到跟前才看清是一座純木結(jié)構(gòu)的三層樓閣。樓基由四大塊青石墩砌就,形成十字通道通向南北大街和東西巷道;每墩豎立七根朱紅巨柱,共二十八根支撐樓體,其中4根通天柱貫通全樓;樓頂十字歇山式重檐三滴水,黃色琉璃瓦獸脊裝飾;飛檐逐層縮小,勾心斗角斗拱交錯,朱紅色門窗木雕欄合圍,結(jié)構(gòu)精巧,秀麗雄偉。頂層檐下懸掛“星明樓”橫匾。看了樓下文保碑,才知此樓叫新明樓,也叫星明樓,位于榆林古城南大街,建于明嘉靖年間,為“傳警打更之所”,所以又叫新鼓樓。原來我們來到了古城南大街。大街兩側(cè)古建風格的商鋪,一鋪緊挨一鋪,清一色的朱紅格子門窗。兩旁行道樹上,掛滿了五顏六色的LED彩燈,光影共舞,燦若星河。
我們正新奇地繞樓觀賞,一輛滿載游客的觀光車從樓下穿過在北側(cè)站點停下,乘客下車后又向前駛?cè)ァ?凑九粕系恼久形牟w、萬佛樓、新明樓、鐘樓、凱歌樓和鼓樓。一條窄窄的古街竟坐落著六座樓,我們更加新奇。向路人打問,原來這里是貫通南北城門的古城中軸線,人稱“六樓騎街”。新明樓位于古街中部偏南,如果向北走,就看不到南半街的幾座樓了,豈不留下遺憾。侄子提議步行到南門,再從南向北把整條街逛完,挨個欣賞每座樓。看看表,已是夜里9點半了,坐了一天車,又逛了兩個鐘頭街,夠累了,但我們興致不減,一口氣走到南門。
南門位于古城中軸線南端,城門洞上聳立著巍峨壯觀的城樓。北面門洞頂鑲嵌一塊青石刻“鎮(zhèn)遠門”,南面門洞頂青石刻“南門”二字;城樓主體為三檐二層歇山頂,中間一層為閣樓式,紅柱朱欄雕花門窗 ,橫梁上懸掛三個大紅燈籠,碧瓦華甍,氣勢恢宏。高聳的城樓與城外山峰上的凌霄塔遙遙相望。南門作為九邊重鎮(zhèn)榆林衛(wèi)城的重要城門之一,與城北的鎮(zhèn)北臺、城南的凌霄塔、中軸線上的“騎街六樓”共同構(gòu)成“北臺南塔中衛(wèi)城,六樓騎街天下名”的古城格局。
南城門被半圓形甕城包圍。甕城依地勢而建,青磚包裹的城墻上砌有寬窄相間的垛堞,緊貼北墻有磚砌階梯可上墻登樓,俯瞰老街、四合院群落,遠眺凌霄塔。崇墉百雉,儼若雄關(guān)。甕城西南角有門洞通往城外,一座高大的駱駝雕塑,昂首挺胸,似緩緩繞城巡邊,為老城歷史標識,再現(xiàn)“森森萬騎歷駝城”的場景。甕城與城樓、城墻共同構(gòu)成堅固的防御體系,用于抵御北方游牧民族侵襲。墻磚上累累箭痕,印證了戍邊將士在“戍樓煙斷”的艱苦條件下,堅守衛(wèi)城邊塞,與犯境胡寇浴血激戰(zhàn)的歷史。
我們回過頭又走進南門,沿石砌的街道向北走第一座樓就是文昌閣。文昌閣的結(jié)構(gòu)造型與新明樓大同小異,只是規(guī)格較小,二者堪稱姐妹樓,因樓上供奉主宰文運的文昌帝君而得名。從文昌閣底層十字形通道穿過,迎面是一座跨街牌坊。牌樓中間高兩肩低,六根直柱四根斜柱支撐,頂覆琉璃瓦,檐下彩繪斗拱,結(jié)構(gòu)精巧,色彩明艷;中間橫額題寫“政通人和”,兩肩橫額分別為“天寶物華”“地靈人杰”,另一面中間題寫 “國泰民安”,兩肩分別為“日月光華”“山川毓秀”。后面每兩座樓之間都建有這種牌樓,結(jié)構(gòu)造型相同,只是橫額題字不同。
從文昌閣向北走百十米,攔街一座高臺,臺上有座庭院式建筑群,叫萬佛樓。中間坐北朝南是三間闊兩層重檐式歇山頂樓閣,綠瓦黃脊朱紅門窗,想必是供奉佛像的大殿;兩邊廂房東西對稱,應該是禪房。底座臺基四孔拱洞,南北方向過往車輛,東西供行人通達;拱頂磚墻鑲嵌石匾,上刻“萬佛樓”。萬佛樓是榆林唯一的一座寺院式大樓。
穿過萬佛樓拱洞過一座牌坊就是我們最先看到的新明樓,新明樓北邊是鐘樓。榆林鐘樓和我們常見的攢山頂鐘樓造型大不相同,是一座仿西洋式建筑,融合了中西風格,據(jù)說是民國時期建成的。鐘樓共3層,為磚木結(jié)構(gòu)。底座臺基同樣設(shè)四向拱洞貫通街道,臺基上是青磚包砌的兩層樓,外立面為歐式門窗,頂部為傳統(tǒng)重檐八角亭,懸掛報時大鐘。南面門洞上方刻“南控烏延”,北面門洞上方刻“北臨雁塞”,凸顯榆林地處南北要沖軍事戰(zhàn)略地位。
南北大街以鐘樓為界。與鐘樓毗鄰而建的是凱歌樓,位于古城北大街。文保碑介紹,凱歌樓原名懷德門,是榆林古城“騎街六樓”中等級最高、面積最大的城樓建筑。基層為七八米高的樓臺,中間樓洞貫通南北,南洞頂上設(shè)披檐,檐下石匾刻“古懷德門”,北洞券頂石匾刻“凱旋樓”。臺基上建兩層木樓,面闊三間,樓頂為重檐歇山式兩滴水,綠瓦紅欄,鏤空花格門窗,檐下橫匾書“塞上雄關(guān)”;東西兩側(cè)各建廂房,樓院四角設(shè)有鐘鼓亭,飛檐如翼。整座樓艷麗華美,雄偉壯觀,厚重堅固,兼具軍事堡壘與樓閣美感。
與凱歌樓遙遙相望的是鼓樓,位于中軸線北端,是“騎街六樓”最后一座樓。鼓樓臺基仍為窯洞式十字拱券結(jié)構(gòu),四門洞連通街道;臺上建二層木樓閣亦為重檐歇山頂,分南北兩院。南院設(shè)木牌樓鐫刻“千古無雙”“裕國富民”題字;四門洞上方分別鑲嵌“駝峰”“譙樓”“芹水”“更聲”匾額,體現(xiàn)了軍事與民俗文化融合。樓上原有巨鼓,古時用于擊鼓報時和軍事傳警,是九邊重鎮(zhèn)軍事安塞標志性遺存。
夜幕愈加濃重,深藍色的天幕星月交輝。我們興致勃勃從南向北依次穿過六座古樓,盡賞“六樓騎街”風采。十里長街行道樹上燈光閃爍璀璨奪目,色彩斑斕如繁花綻放枝頭,流光溢彩若星河燦爛。火樹銀花匯聚成光的河流,街道上空彌漫著氤氳的霧氣,像乳白色的云煙輕輕飄浮;橘紅色的燈光勾勒出樓閣精巧別致的輪廓,丹楹刻桷,飛閣流金,恍如瑤臺瓊宇懸浮于云煙之上。兩側(cè)店鋪黛瓦灰脊,朱紅門窗,古色古香;家家鋪里燈火通明,戶戶門前擺放著茶幾、竹椅;人們?nèi)齼蓛蓢T前,輕搖葵扇,品茗閑聊,那么悠閑,那么愜意,那么祥和。這一景觀曾被老舍先生譽為“小北京”特色。我們漫步長街,穿樓過棟,頭頂星月,身披霞光,仿佛在天上的街市里徜徉,如夢如幻。
已經(jīng)夜里11點了,我們?nèi)圆蝗屉x去,直走到北門才依依不舍回到下榻賓館。
榆林,我心中的塞上明珠!
~~~~ 詩藝國際 ~~~~
文學殿堂,文友棲園
不忘詩心,砥礪前行
百花齊放,百家爭鳴
攜手并肩,與時共進
歡迎長期賜稿,再現(xiàn)詩意生活
傳統(tǒng)詩、詞、曲、賦,現(xiàn)代詩歌
譯詩,詩評,詩配畫
文學理論
散文,隨筆,雜文、短篇小說
來稿請寄:153811241@qq.com
無限精彩,盡在【詩藝國際】平臺!
長按&掃碼即可關(guān)注
~關(guān)注,是一種支持;分享,是一種美德~
???
青山不墨千秋畫,綠水無弦萬古琴
不忘詩心,砥礪前行
特別聲明:以上內(nèi)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nèi))為自媒體平臺“網(wǎng)易號”用戶上傳并發(fā)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