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為當代最主要的陸軍遠程壓制火力系統,大口徑火炮呈現以下發展趨勢:
遠射程與精確打擊的統一。
對于大口徑火炮來說,射程自然是越遠越好,但傳統上如果要實現遠射程就不免要犧牲炮彈的散布精度和戰斗部重量,這對于炮兵高效完成打擊任務不利。因此,當代火炮在追求更遠射程的同時,也同時將精確打擊能力融合其中,使火炮具備了“百里外取人首級”的打擊能力。
事實上,更遠的射程與更精確的制導在一些技術上本來就有共通性,如精確制導炮彈為在射后調節姿態與方向而往往具有彈翼,而彈翼提供的升力又能讓炮彈具有一定的滑翔飛行能力,這就意味著遠射程和精確打擊的結合,從技術上來說也是必然趨勢。
數字化與智能化技術的運用。
火炮作為高價值、高殺傷力的非直瞄武器,本來就屬于“技術密集型”裝備,而數字化與智能化技術在炮兵系統中的運用,正在令火炮發揮更加重要的作用。數字化指揮網絡可以更快、更合理地為接入網絡中的炮兵單位提供戰場情報和分配打擊目標,炮兵數字化終端能讓炮手更好地進行火炮的瞄準和校射,而炮兵無人機則可以為火炮的校射和打擊效果評估提供更快捷的手段。智能化裝備的使用,使得炮兵打擊所依賴的決策、信息、計算效率成倍上升,成為大口徑火炮的“效能增倍器”。
傳統牽引火炮的消亡。
由于火炮越來越強調反應速度和機動能力,傳統上自身完全沒有動力或機動系統、必須由其他載具牽引或吊運的牽引式火炮所占比重正在逐年下降。除配備炮塔和機動性不次于步兵戰車的底盤的自行火炮正在成為主流以外,卡車炮也正在取代以往的牽引車+火炮的傳統組合、并正在成為輕型機械化部隊的主要火力打擊單元。此外,在牽引式火炮基礎上加裝輔助動力裝置、使其具備在小范圍內自行轉移位置的自走炮也有很多發展方案。
大口徑迫擊炮的發展更新。
雖然大口徑迫擊炮相比于同等口徑的加農榴彈炮在射程上有所不如,但由于迫擊炮特殊的彈道決定的特殊攻擊范圍,大口徑迫擊炮在近些年來有了一些新的發展。一方面,傳統的大口徑迫擊炮通過新彈種的研發、與數字化系統結合而實現了新的作戰效能,另一方面大口徑迫擊炮與榴彈炮融合形成的迫榴炮也正在成為越來越多的國家、地區的武裝力量的選擇。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