煙田航拍場景。朱文靜攝
“以前總說種煙費地又費工,現在你再看,蟲子有‘天敵’管著,烤房不冒黑煙了,地里的土都透著一股子勁兒!”
土城鎮老煙農王化國常念叨的這番對比,道出湖北房縣煙葉產業近年來的深刻轉變——一條以生態優先、綠色發展為導向的振興之路正越走越寬。
以綠色防控為抓手,構建生態防護屏障。
王化國口中的“天敵”,在野人谷鎮煙農陳龍清的煙田里就能找到?!盁煵莨舅蛠淼倪@小蟲子真頂用!”陳龍清笑著說,“往年這時候,打藥打得人發暈。今年有蠋蝽‘站崗’,害蟲少了一大截,藥錢都省了?!?/p>
經測算,每畝投放40至50頭蠋蝽,便能對煙青蟲、斜紋夜蛾等主要害蟲形成長效防控,而這,僅僅是房縣煙葉綠色防控體系中的生動一角。
釋放蠋蝽和異色瓢蟲現場。朱文靜攝
為了織密這張生態防護網,房縣煙草專賣局(營銷部)緊扣“控源頭、增抗性、減病害、除蟲害”的技術主線,建立了一套覆蓋“監測-預警-防治”全鏈條的綠色防控體系。在全縣核心煙區布設了病蟲害監測點,專業人員定期巡查,收集蟲情、病情數據。一旦發現苗頭不對,立刻啟動應急預案,力求把病蟲害控制在初期。
建設綠色防控示范區也是筑起綠色屏障的關鍵一招。目前,全縣已建成2萬畝“三蟲四病”綠色防控綜合示范區,配套種植了4.55萬株萬壽菊、向日葵等顯花植物。這些花不僅招來害蟲的天敵,還扮靚了煙區,意外成了吸引游客的鄉村風景線。
在示范區帶動下,周邊煙田廣泛推廣性誘劑、殺蟲燈等物理防治技術。僅2025年上半年,全縣煙田化學農藥用量就比去年同期減少了20%,防治效果反而提升了3%。
以土壤保育為根基,夯實綠色發展底氣。
長期種煙導致部分煙田出現了土壤板結、地力下降、保水保肥能力減弱等問題,直接影響了煙葉品質。
房縣局(營銷部)堅持“用養結合”,把建設土壤保育示范區作為突破口,系統推廣種植模式優化和土壤改良技術。
種植模式上,大力推廣“煙+糧”輪作、“煙+薯”“煙+豆”套種以及“煙+油”復種。2025年,“煙+薯”套種面積達2350畝,“煙+菜”“煙+豆”套種達2450畝,“煙+油”復種示范區將擴大到5000多畝。通過不同作物交替種植,有效改善土壤結構,實現煙糧協同發展。
門古寺鎮煙農陳龍生算得清楚:“我家10畝煙田套種大豆,煙葉收入比去年多了一成,大豆還能收2000多斤,多賺近萬塊錢。關鍵是豆子的根瘤菌能固氮,等于給地上了肥,好處多著呢!”
在土壤改良方面,綜合運用機械深耕、有機肥施用、綠肥種植、秸稈還田等技術。機械深耕打破土壤底層,增強土壤透氣性;推廣有機肥和種植紫云英等綠肥作物,提升土壤有機物質含量;秸稈還田則將農業廢棄物轉化為土壤養分。
“以前這片地種煙,一年比一年差,葉子又小又黃?,F在你看,這煙葉長得多好!”土城鎮煙農劉大泉捧著一片煙葉,難掩喜悅。一系列舉措有效提高了土壤保育和修復水平,為煙葉綠色生產筑牢根基。
以低碳烘烤為引擎,激活綠色轉型動能。
傳統的燒煤烤煙,污染大、容易烤壞煙、人還累得夠嗆,一直是煙農的煩心事。
煙葉烘烤分級現場。朱文靜攝
為了解決這個老大難問題,房縣局(營銷部)積極學習先進煙區經驗,大力推進烘烤環節綠色轉型,將木屑、秸稈等農業廢棄物加工成生物質顆粒燃料,替代傳統煤炭,并配套智能溫濕度自控儀,實現精準烘烤。
技術帶來的變化實實在在?!艾F在可大不一樣了!”野人谷鎮張軍高興地說,“生物質烤房連上手機APP,烤房溫度看得清清楚楚,有問題馬上就能調,烤出來的煙葉又香又亮又軟!”
2025年,全縣預計投入使用1747座生物質顆??痉?,同時積極開展電能源烤房試點,目前已有5座投入應用。
“下一步,我們計劃擴大電烤房的試點范圍,推動烘烤環節向著更低碳、更智能的方向發展。”房縣局(營銷部)負責人對未來充滿信心。
從綠色防控到輪作套種,從土壤保育到低碳烘烤,綠色發展理念已深深融入房縣煙葉產業發展的每一個環節。房縣局(營銷部)將繼續深耕綠色發展之路,不斷探索創新,讓“生態綠”更加濃郁,讓“山區煙”更具市場競爭力,為鄉村振興注入源源不斷的綠色動能。(朱文靜)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