齊魯晚報·齊魯壹點記者 郭蕊 通訊員 陳麗艷 王燕
三伏貼是針灸與中藥相結合的一種傳統中醫外治療法,在我國已有一千多年歷史。濟南市第四人民醫院針灸科主任柳春梅介紹,依據《黃帝內經·素問》“春夏養陽、秋冬養陰”的理論,以“冬病夏治”為原理,在一年當中自然界陽氣最旺盛的時候(三伏天)將中藥藥粉敷貼在特定穴位上,通過藥物滲透皮膚吸收,達到驅散內寒、暢通經絡、調和氣血、祛病保健的作用,是中醫學“天人合一”的整體觀念和“未病先防”疾病預防觀念的具體運用。
2025年三伏天時間表
初伏 2025年7月20日-7月29日
中伏 2025年7月30日-8月8日
末伏 2025年8月9日-8月18日
溫馨提示:患者可選擇以上各段中任意一天完成一次穴位貼敷,每次貼敷間隔7-10天即可。
“三伏貼”適用于哪些疾病?
1、呼吸系統疾病:反復呼吸道感染、咳嗽,慢性支氣管炎,哮喘,慢性咽炎,肺氣腫,過敏性鼻炎等。
2、風濕痹癥:關節痛,關節炎,頸腰椎病,肩周炎,類風濕性關節炎,強直性脊柱炎等。
3、消化系統疾病:虛寒性胃病,胃腸功能紊亂,慢性結腸炎,虛寒腹痛,腹瀉,吃涼食后胃部不適、腹痛、腹瀉等。
4、亞健康調理:陽虛體質,氣虛體質,怕冷,四肢寒涼,免疫力低下等。
“三伏貼”注意事項有哪些?
1、著裝:由于很多貼敷的穴位主要集中在頸背部、腰部、腹部、腿部等,建議貼藥當天選擇深色、寬松的衣服,不建議淺色及連衣裙,避免藥物染臟衣服。
2、飲食:貼敷期間,忌煙酒、辛辣、生冷、油膩等刺激性食物,忌發物,如牛羊肉、海鮮等,以免誘發過敏及影響療效。
3、貼敷時間:敷貼持續時間因人而異,成人一般1-2小時為宜,最長時間不宜超過2小時;兒童一般在10-30分鐘,最長時間不宜超過1小時,具體時間請遵醫囑。敷貼期間如感覺皮膚灼熱難忍可提前撕下。
4、貼敷對象:3歲以上兒童及成年人。
5、禁忌:疾病的急性發作期如有發熱、咳嗽、流涕等癥狀的不宜貼敷;孕婦、嬰兒及對醫用膠布過敏者不宜貼敷;特殊體質、皮膚病患者及局部穴位皮膚破損者不能貼敷。
柳春梅提醒,貼敷之后可能在皮膚上留下中藥沉著,用溫濕毛巾擦拭即可;貼藥后,部分患者局部可能出現麻木、溫熱、癢、刺痛等感覺,屬于正常現象,不必擔心,如有出現較大范圍、較重程度的皮膚紅腫、水泡、癢疹等現象,可以外涂抗過敏藥膏或及時就診;貼藥后不宜劇烈運動,避免大汗淋漓,避免風扇或空調直吹。治療期間如出現特殊問題,請及時與醫生聯系復診。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