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溫,不用多說,肯定會在一定時間內,帶動空調出貨的放量增長。但是,想靠高溫拯救那些陷入泥潭的空調廠商,就是白日夢!那些已經“輕庫存”的空調經銷商不能樂觀囤貨,更不能為了占小便宜選擇吃小品牌的特價機。
周簡撰寫
連日來,全國大范圍內,多個地區創造歷史的高溫天氣,再度引爆空調行業從業者的熱情,并一掃往日的憋屈。
從“完全沒想過”要裝空調的東北地區,空調出貨量持續8倍、10倍的增長;到河南鄭州、陜西西安等北方地區,出現了一輪“創歷史”的高溫天氣,很多家庭不得不緊急配置空調,或換新空調。
這一系列勁爆信息,均指向了已經苦苦煎熬了大半年的空調廠商,以及陷入低迷多時的空調市場!
一是,高溫確實帶動了一批大品牌空調的出貨量大幅度增長,甚至局面出現爆倉和斷貨,必須要緊急調貨,天貓、京東,以及海爾、美的都在緊急往東北調貨,上演“南空北調”;二是,高溫還讓曾經陷入拼低價惡戰的空調廠商,紛紛選擇漲價,恢復空調原本的市場價格體系,不再繼續搞低價惡斗了。美的、格力、海爾,以及海信、奧克斯、TCL等多品牌的空調恢復原價,市場熱度不減。
都說“遠水難解近渴”。當前的高溫天氣,甚至可能還會持續的高溫,只是緩解了一批空調企業和商家的焦慮和憂愁,并沒有真正解決整個空調產業的困境與壓力。原因就在于,從2024年開始,困擾、阻礙、影響空調產業發展,以及左右空調企業業績的核心要素,已經發生了根本性的變化。
具體來看,家電圈認為,集中在四個方面:一是,國補政策引發的家電市場眾多廠商的不對等競爭上演。有的廠商搶券容易,有的廠商搶券難,有的廠商直接沒有參與國補資格,直接導致空調企業、商家之間的競爭實力差距,被國補政策進一步拉大。最終讓早就“寡頭主導”的空調產業格局加速釋放,空調大廠商們不斷擠壓中小企業的市場份額。對于很多商家來說,新年度的市場經營,千萬要規避中小空調品牌。
二是,年輕用戶新消費的崛起和老用戶的家庭更新疲軟。年輕一代用戶對于空調的需求、空調品牌的認知,以及空調購買渠道的轉移,都在倒逼所有的空調企業必須要轉變經營策略,從擁抱渠道商家向擁抱終端用戶的經營落地。但是,這并不容易;同時,傳統渠道分銷、批發模式已經轉不動了,老用戶的存量市場拓展更是需要時間和資源的持續投入和探索。在新舊用戶銜接不暢、青黃不接的消費局面下,一大批空調企業直接被“打懵了”,壓根找不到任何有效的競爭手段。
三是,大量企業市場競爭手段的乏力與無效。今年以來,中小空調廠商最為習慣的“拼低價”競爭,徹底被空調大廠商的價格血戰到底“封殺”,并釋放出空調大企業們“沒有最低,只有更低”的價格競爭實力和淘汰洗牌野心。這不只是導致一批弱小空調企業的發展陷入停產、歇業,甚至是悄悄關門的境地之中,同時眾多空調企業在市場競爭手段的探索上陷入困境。拼低價,廠商沒錢賺;不拼低價,廠商又沒活路,陷入價格泥潭之中無法自拔。
四是,行業洗牌的加速與經營變革的沖擊。空調市場從去年開始就進入了一輪強者主導的大洗牌之中,特別是一些大空調企業的經營策略不斷調整,并在一線市場上展開了兇猛的拼搶與沖殺。家電圈認為,在這一輪美的、海爾,以及海信、奧克斯、小米、TCL為代表的大中型企業市場拼搶過程中,重構效率驅動和科技驅動為核心的新引擎,以及再造新動能,通過用戶價值再造經營全鏈鏈路,其在探索中對空調廠商過去的模式和經驗形成了毀滅性沖擊。
當前,空調市場新一輪爭奪的洗牌和重組大幕,已經悄然開啟。雖然,高溫帶動了部分空調廠商的出貨量,讓不少輕倉的空調經銷商徹底擺脫庫存的包袱。這卻不是所有空調廠商的“救命稻草”。畢竟,空調市場的黃金周期已經結束,主要空調企業的經營早就是“國內+海外”雙輪驅動,完全不會被單一的國內市場所束縛。
那么,對于所有空調產業的從業者來說,最大挑戰是什么?最大機會又在哪里?家電圈認為,一是缺少直達用戶的抓手和路徑、二是缺少經營用戶的體系和能力、三是缺少黏住用戶的服務和商品;這就要求所有的空調企業,不是盲目跟風搞全員營銷、全域零售、直播賣貨,而是要快速走出空調產業的舊時代,親手去開創一個屬于自己的經營新體系。
?聲明:家電圈原創文章,未經授權一律嚴禁轉載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