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一篇關于《嗜血法醫》的文章,幾乎刷爆了我的朋友圈。
文章說,那個被我們親眼看著死在《殺魔新生》里的德克斯特·摩根,“在醫院昏迷十周后奇跡蘇醒”,并且還要拍一部名為《殺魔復生》的續集,IMDb評分高達9.2……
情緒很到位,期待值拉滿。但作為你們的首席事實官,今天,我必須干一件煞風景的事——
告訴你們,這,是假的。
德克斯特,死透了。沒有奇跡蘇醒,更沒有那部9.2分的“神仙續集”。
但是,也別急著失望。
因為Showtime雖然沒讓他“復活”,卻準備干一件更牛逼、也更有野心的事。
他們要帶我們回到一切開始之前,去解剖一個困擾了我們所有人十六年的終極問題:
德克斯特·摩根,這個電視史上最迷人的“惡魔”,他,到底是天生的,還是被后天“制造”的?
第一幕:我們親手埋葬的“黑暗旅客”
在我們聊未來之前,必須先直面那個讓無數老粉心碎的結局。
在《殺魔新生》的最后一集,當德克斯特躺在雪地里,看著兒子哈里森舉起步槍時,我們都知道,這個角色的旅程,真正走到了終點。
他的死,不是意外,是一種必然。
它宣告了“哈利準則”的徹底破產,也完成了這個角色從“反英雄”到“悲劇人物”的閉環。
所以,任何關于他“奇跡復活”的說法,不僅是對劇情的歪曲,更是對這個角色最終宿命的褻瀆。他死了,這是我們繼續討論的前提,也是對這部劇最基本的尊重。
第二幕:“殺死”德克斯特,然后,“重生”他
好了,既然“復活”是假的,那Showtime到底在搞什么鬼?
答案是:前傳。
一部已經正式官宣、并確定了主創和演員的全新劇集——《嗜血法醫:始源之罪》(Dexter: Original Sin)。
你看,片名就已經說明了一切。
他們放棄了用“復活”這種廉價的噱頭來消費情懷,而是選擇了最大膽,也最艱難的一條路——溯源。
這部劇,將帶我們回到上世紀90年代的邁阿密,回到德克斯特還是一個青澀大學生的時代。
我們將親眼看到:
一個剛剛嶄露頭角的血跡分析天才,是如何在養父哈利的指導下,完成他的第一次“正義獵殺”的?
那個約束了他一生的“哈利準則”,最初的版本,到底是什么樣的?
以及,他那頭名為“黑暗旅客”的嗜血野獸,是如何被一步步套上項圈,變成一把專治惡人的“手術刀”的?
我跟你講,這已經不是在拍一部犯罪劇了。
這是在做一場,關于“人性代碼”的基因測序。
第三幕:天性 vs 教養——一個遲到了16年的答案
說到這里,這部前傳真正的“價值”和“野心”,才浮出水面。
從2006年第一季開播以來,所有劇迷和評論家,都在為一個問題爭論不休:
德克斯特的“惡”,到底是天生的(Nature),還是后天教養的(Nurture)?
是他生來就是一個無法共情、必須靠殺戮來滿足欲望的“精神病態”?
還是,那場童年目睹母親慘死的創傷,以及養父哈利用“準則”進行的“合理化”引導,共同把他,塑造成了后來的樣子?
這,才是整個《嗜血法醫》系列,真正的“戲眼”。
而前傳《始源之罪》,要做的,就是把這個貫穿了十六年的哲學辯題,徹底掰開,揉碎了,放在聚光燈下,讓我們看個通透。
它或許會告訴我們,哈利的“準-則”,究竟是一劑拯救兒子靈魂的“解藥”,還是一劑讓他萬劫不復的“毒藥”。
這,遠比一個簡單的“死而復生”的故事,要深刻、高級得多。
所以,別再為那些“德克斯特復活”的謠言激動了。
一個角色的真正生命力,不在于他能活多久,而在于他留下的思考,能有多深。
德克斯特·摩根的故事,已經在大雪中,畫上了句號。
但關于他的人性探尋,才剛剛回到“原點”,準備重新開始。
而這一次,我們或許能得到,那個遲到了十六年的,最終答案。
互動話題:
在你看來,德克斯特的“惡”,更偏向于“天性”還是“后天教養”?如果哈利當初選擇用別的方式引導他,德克斯特會有不一樣的人生嗎?
歡迎來評論區,開啟一場高段位的“人性辯論”。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