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45年,我軍在邯鄲戰役中取得了一場勝利,抓到了不少國軍俘虜。我軍當時對待俘虜采取的是寬大政策,抓到俘虜以后會對他們進行思想教育,然后給他們兩個選擇,一個是留在我軍為人民而戰,另一個是發放路費回老家。
技驚四座
一般經過思想教育以后,這些俘虜都會看清楚形勢,再加上這些國民黨士兵中很多都是窮苦百姓的孩子,大多數都是被強行抓的壯丁,一般也都不會對我軍太敵視。但令人沒想到的是,在我軍一個連隊中卻出現了不和諧的一幕,有一名國軍俘虜不僅出言不遜,還嘲笑我軍的槍破,根本戰勝不了國軍。
此人名為王克勤,在邯鄲戰役中被我軍民兵堵在了苞米地里活捉,成為我軍的俘虜。來到我軍之初,王克勤就對我軍很輕視,主要是見到我軍的武器裝備差。當時俘獲王克勤的連隊,武器裝備確實不行,而且還配備不齊全,有些戰士甚至還沒有槍。
王克勤稱我軍的武器都是破槍,根本沒辦法和國軍的美械、德械相提并論。王克勤的這話確實沒錯,但我軍戰士的話卻讓他吃了癟,既然沒有辦法相比,為何最終取勝的是我軍?其實對于這個問題,王克勤也有些搞不懂,明明國軍的武器裝備更勝一籌,為何對戰我軍時偏偏總是戰敗?
但王克勤當時所處的情況,自然不肯輕易認輸低頭,見嘴上占不到便宜,當即走向了連隊里唯一的一架蘇式機槍。起初,戰士們還不清楚王克勤要做什么,但等他來到機槍面前,找了一塊布蒙上眼睛,開始蒙眼拆機槍的時候,這才看明白,他是要當眾給在場的戰士們露一手。
見到王克勤的舉動,很多戰士都被吸引了過來,就連指導員和連長都忍不住駐足觀看。人越聚越多,王克勤卻絲毫不怕,反而更加得意了,他要的就是這個效果。王克勤為何如此有底氣?實在是他對槍有著很深的理解,尤其是面前的機槍,更是知之甚深。
王克勤雖然是貧苦人家的孩子,自幼沒有讀過什么書,父親被地主害死了,母親和弟弟又在戰亂中走散,自己則不幸被敵人抓了壯丁,這才加入了國民黨軍。王克勤加入國軍時不知道為何而戰,也沒什么參軍報國的志向,卻偏偏對眼前的槍械有著很濃厚的興趣。
無論是行軍作戰,還是駐扎休整,王克勤只要有自己的時間,就會一門心思撲在研究槍械上。隨著王克勤在國軍當上了機槍手,對機槍的研究欲望達到頂峰。王克勤對機槍的理解不斷加深,射擊技術也迅速提升,逐漸國軍打出了名氣,獲得“機槍圣手”的綽號。
震驚一個接一個
了解國軍的朋友都清楚,一個沒有任何背景的大頭兵,想要在國軍憑本事出名或者升職,那絕對是難如登天。即便是想當上班長,那也得用錢往上頂才行。至于想要靠本事立功升職,那也不是容易的事情,你拼死打出來的戰功,報上去以后會被層層“剝削”,到最后功勞都是長官的。
因此,王克勤能在國軍打響名頭,足可見他在機槍上的造詣有多深,絕對到了想壓制都難的地步。事實也是如此,王克勤的機槍陣地出了名的兇狠,他射出的子彈仿佛長了眼睛,專門追著人咬。
至于拆裝機槍,對于王克勤而言更是基本功,他早已經對機槍的每一個零件爛熟于心,蒙眼不蒙眼對他來說幾乎沒什么區別,畢竟他即便是睜眼也不用看。王克勤當眾蒙眼拆裝機槍,就是想給我軍戰士露一手,讓眾人看看他的本事。
不得不承認,王克勤的這套本事確實驚人,畢竟我軍當時不僅機槍少,能真正駕馭機槍的機槍手也少。而且我軍當時子彈匱乏,而一個優秀的機槍手培養出來,需要大量的子彈來“喂”。可以說,我軍當時對機槍了解的不深,能夠做到使用機槍得心應手又拆裝如意的人,更是鳳毛麟角。
于是,王克勤當著眾人的面完成蒙眼拆裝機槍以后,頓時迎來了在場眾人的喝彩。王克勤扯下蒙眼的布條以后,聽著眾人的喝彩聲,十分得意。這一幕王克勤早就料到了,但他沒料到的是,這個時候連長和指導員走了過來,竟然笑著拍他的肩膀,稱這挺機槍以后就送給他了!
機槍在國軍或許地位還可以,但在我軍絕對地位超然啊,即便是王克勤都明白這一點。這也是為什么王克勤如此驚訝,連長和指導員竟然愿意將如此重要的機槍,交給他這名國軍俘虜。顯然,連長和指導員沒有輕視他,反而非常認可他的本事,對他更是無比信任。
因為這次經歷,王克勤決定當解放戰士,他似乎找到了我軍為何能在武器裝備不行的情況下,頻繁戰勝國軍的答案。王克勤成為解放戰士以后,短短時間內經歷了無數次的震撼,這些事情雖然都不是什么大事,卻一樁樁一件件如同重錘一般落在他的心頭。
當時與王克勤一個班的戰士中,有一個只有18歲的戰士,見王克勤身穿單衣,主動將自己的棉衣讓了出來。王克勤剛開始沒明白這個舉動的意義,直到他看到18歲戰士身穿單衣站在凜冽寒風中站崗時,鼻子瞬間酸了。
次日天明行軍途中,王克勤扛著自己新得的機槍行軍,突然有人搶過了他的機槍。沒等他奪回來,就發現這個人居然是指導員,一句話沒有說,卻直接將他的機槍扛在自己的肩上,這是王克勤參軍多年從未見過的一幕。
而最讓王克勤深感震撼的是,在一次連隊民主會上,所有戰士居然都能暢所欲言的發言。其中一位炊事員更是大膽,居然在會上當眾說出了戰士們私底下反映的伙食問題,還直接表明伙食問題的責任人是連長,希望連長盡快改善。
這一幕實在是震驚了王克勤,如果在國軍,這個炊事員肯定要倒大霉了。而在我軍中卻是另外一番景象,連長居然真的接納了他的建議。這一刻,王克勤知道我軍為何能贏國軍了,從此也徹底融入其中,他開展的“三大互助”更是在劉鄧大軍中全軍推廣。
此后,王克勤9次立功,斃敵200多人,榮獲“一級殺敵英雄”稱號。時任排長的王克勤在攻打定陶城時犧牲,劉伯承直言蔣介石一個旅都換不到王克勤,簡直是痛心疾首。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