夏暑氣蒸騰時,文字是隨身攜帶的避暑山莊,
今天推薦六本書,似清泉與微風,足以撫平燥熱。
蟬鳴聒噪的下午,翻開書頁,便踏入清涼世界。
簽名版·點擊圖片可購買
《血與蜜之地》
劉子超
豆瓣8.8,《失落的衛(wèi)星》作者劉子超新作,這一次他穿越“歐洲火藥桶”巴爾干半島。
你有多久沒有旅行了?我說的是那種真正的旅行。
我們向往旅行,向往成為一個在場的人,鉆進一個城市的肌理,尋找它的歡愉與憂愁,與他人的命運產(chǎn)生真實又動人的交集。
當肉身無法啟程時,這種旅行中的悸動,我們也能在一個作家的書中讀到。
他就是劉子超,被許知遠譽為“這一代人最杰出的旅行作家”。
當年他的《失落的衛(wèi)星》讓我們從家里漫游到中亞。
該書獲得豆瓣年度中文非小說類第一名,有讀者評論道:“好看到停不下來”“ 作者身上像插著放大鏡和接收器,捕捉到任何一個細小的聲音和表情,轉(zhuǎn)身查閱史書一樣刨根問底”。
中亞之旅后,劉子超一度斷更,讀者不斷催更。
四年后,我們終于迎來他的這本新作《血與蜜之地:穿越巴爾干的旅程》。
這一次,他從意大利東北部城市的里雅斯特啟程,進入巴爾干半島。
往事并不如煙,子彈孔旁竟也生長著倔強的野玫瑰。
跟隨劉子超的腳步,沿著現(xiàn)代歷史開始的道路,來到血與蜜之地。
火車穿越于山谷的黑色皺褶,
歷史的幽靈總在不經(jīng)意間出現(xiàn),帝國的殘影蕩漾在亮綠的河水中,
人類的愛與恨,將一一清晰地浮現(xiàn)在眼前。
劉子超筆下,那些廢墟里掙扎的生命,
如幽微燭火,在破碎山河間悄然亮著,瞬間擊中內(nèi)心最柔軟的地方。
戰(zhàn)爭之外,人性未死。
簽名版·點擊圖片可購買
《更遠的藍奔流》
蘇婭
豆瓣9.4,一部以大理蒼山為主體的自然文學,也是一部嚴謹而詳實的博物學非虛構(gòu)作品。(市面稀少,難得一見)
深度感受自然是立體多面的,需要敏銳的感知力,感官全局洞開的虔誠。
當所有視野可及的動物植物,山川河流都有了名字、習性和來龍去脈,怯魅之后的荒野如同一座浩瀚鮮活的自然博物館。
蘇婭都做到了,她把這些生靈數(shù)字化,攝影式的文字,讓她親身體驗的自然有了還原給讀者的可能性。
她筆下的遠方,仿佛一種召喚,一種流動的藍色渴望。
文字如清澈溪流,引領(lǐng)著我們穿越高原、森林與異域市集。
世界如此遼闊,總有一片更遠的藍在奔流,等待與你相遇。
簽名版·點擊圖片可購買
《敦煌大歷史》
邢耀龍
豆瓣8.3,一個人一生總要去一次敦煌。
帶上這本書,才能心中有底!
90后學者、敦煌石窟“掃地僧”邢耀龍,寫給大家的敦煌歷史文化一本通!
以全新的知識體系,飽滿的情感投入,鮮活生動的文筆,為你講透敦煌的前世今生。
從敦煌出發(fā),見證中國歷史的大場面!敦煌研究院官方授權(quán)罕見石窟、壁畫高清原圖!
莫高窟的巖壁,是時間之書凝固的頁面。
邢耀龍帶我們穿過風沙,
在壁畫與彩塑間,傾聽那些無名工匠的呼吸。
原來歷史不僅屬于帝王將相,
更是無數(shù)無名者用生命在荒漠深處鑿出的回響。
簽名版·點擊圖片可購買
《細說宋朝》
虞云國
豆瓣9.0,歷史大咖寫給我們的“大家小書”。(幾乎罕見,性價超然)
現(xiàn)今大部分的歷史著作,往往走向兩個極端,要么流于細說,將野史傳說與正史記載混為一談,且不做任何辨析。
這本書就很好地解決了這兩個問題,
一方面按照年代順序講述,可以很容易看到整個宋朝(包括遼金)興衰走勢及其關(guān)鍵節(jié)點,
另一方面介紹的都是正史記載,但對其中涉及野史的部分也進行了介紹和辨析,可以非常流暢地了解這段歷史。
褪去宏大敘事,宋朝的脈搏在宮闈秘事與市井煙火間清晰可觸。
虞云國先生將典章制度與風云人物,編織成一幅細膩的歷史錦緞。
那宮墻柳絮、市井喧聲,都仿佛穿透紙頁撲面而來。
簽名版·點擊圖片可購買
《莫礪鋒講唐詩課》
莫礪鋒
豆瓣8.7,著名學者莫礪鋒教授給中國人的四十堂唐詩課。(特裝版新上線,美到無言)
因為唐詩,唐朝無與倫比。
這本《莫礪鋒講唐詩課》就像一本唐詩的導(dǎo)覽,
莫教授給出了大致的方向,
我們能夠根據(jù)指引,調(diào)動自己的經(jīng)驗和理解,
那些我們熟稔的詩句,被注入理解與深情,如老友重逢般親切。
原來千年前的心跳,今日依舊能同頻共振。
簽名版·點擊圖片可購買
《茶館2》
王笛
《茶館》2來了!(懂的人都默默下單了!)
很多學者認為傳統(tǒng)中國城市和歐洲城市相比,缺乏公共空間,顯得不夠有活力。
但其實沒有廣場、教堂、體育場等場所,同樣可以存在一個生命力頑強的社會共同體,
人們自發(fā)地維護公共福利,并分享著共同的社區(qū)空間。
比如說大街小巷里的茶館,就可以作為老百姓相互交流,侃大山,擺龍門陣的好場所,
在學者王笛看來,成都就是一個特別有代表性的城市,
茶館不僅僅是人們?nèi)ズ炔璧牡胤剑沁@座城市中的公共空間。
成都茶館的蓋碗茶香里,升騰著整個社會的縮影。
王笛以茶館為棱鏡,折射出國家命運的激蕩如何深刻改寫小民日常。
茶館1+2,都有了!太難得了!庫存不多,這真得搶了!
特別聲明:以上內(nèi)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nèi))為自媒體平臺“網(wǎng)易號”用戶上傳并發(fā)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wù)。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