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淵攻占了長安是不是就大局已定呢?其實并不是,當時的局勢是非常復雜的,隋朝的主力其實是被楊廣帶到江都,當時正在洛陽和李密鏖戰。之所以李淵沒有敢稱帝,就在于李密和隋朝任何一方的實力都在自己之上。雖然當時李淵想的是控制潼關,坐山觀虎斗,但是雖然其消滅了長安的隋軍,但是西北仍然有多支武裝力量在覬覦關中,其中以占據隴西的薛舉和李軌的勢力最為強大。所以李淵的政權這個時候也是危機四伏的。那么薛舉和李軌的政權是如何發展起來的呢?我們今天就來讀一讀《資治通鑒》上描述的這段歷史。
01
《資治通鑒》原文
(原文和譯文的文字版本可以參看本公號同步發布的原文和譯文文章,文字版本可以按自己設置放大觀看,本文囿于篇幅限制,僅放置圖片
原文文字版本請點擊以下鏈接閱讀
02
譯文
03
收獲與反思
隋朝末期的歷史跟漢末三國還是有些接近的。
當各地勢力看到隋朝大勢已去,于是紛紛割據,妄圖在亂世中奪取政權,或者建立一個屬于自己的獨立王國。
如果李唐后來沒有能力統一天下,很可能又是一個五胡亂華的景象發生。
所以一個大一統的帝國一旦崩塌,陷入持續動蕩分裂成一堆小國反而是更可能發生的事情?,F在的歐洲碎得如此程度其實也是幾個大帝國后來分崩離析的結果。
而在這樣的動蕩之中,當時西北的一些勢力也是看到了機會,聚眾起事謀求割據。當時的西北主要就是薛舉和李軌這兩股勢力。
歷史上說薛舉是山西人,后來來到金城,也就是現在的蘭州。其家庭非常富有,財富億萬。而有了錢當然就想要更多權力,所以其后來在金城郡掌控地方政府的軍隊指揮權。
所以有錢了想要權其實很簡單,所以一旦政局出現問題,背后一定是有錢人事先布局謀求奪權。畢竟官是可以交易的,而兵馬糧草也是錢可以換來的,有了兵馬糧草什么權力沒有呢?所以過去很多人講有錢人只想賺錢,不想要權力,這是歷史讀的太少了的緣故。即使如馬斯克這樣的人,也要謀求拿到權力出臺有利于自己的法案讓自己賺更多錢。
所以當隋朝的政治出現危機之際,官府已經無力彈壓各地的各種造反,所以這時薛舉就有了自己的想法。
當時金城令郝瑗就開始招兵買馬,準備平息叛亂,然后讓薛舉統帥軍隊出征。結果在出征儀式上,薛舉和其兒子就劫持了郝瑗,宣布背叛隋王朝。
隨后薛舉一方面把忠于隋朝的官員都囚禁了,然后收買人心開倉放糧,然后自封為西秦霸王,這個時候封自己為王就跟宣告自己要稱帝是一個概念。
之后薛舉就招撫各地叛軍,宗羅睺等勢力陸續歸附薛舉,薛舉的實力也就越來越大。當時的枹罕還在隋朝的軍隊手中,薛舉就派了兩千人攻打枹罕,也就是現在甘肅臨夏地區,將枹罕拿到了自己手里。隨著地方上的一些反叛勢力也陸續歸附薛舉,薛舉拿下了隴右之地的控制權,也就是現在甘肅和青海的一部分。
當薛舉占據了蘭州等甘肅南部的大部分區域,當時在河西走廊武威地區的李軌也看出了端倪,認為現在是一個謀求割據的很好的時機。
李軌家庭也是非常富有,同樣在政府中擔任司馬,有一定的影響力,所以就被大家推舉為盟主、
隨后李軌也集結了自己的武裝力量,逮捕了隋王朝的虎賁郎將謝統師,郡丞韋士政,然后宣稱成立自己的政府,自己封自己為河西大涼王。建立了自己的割據政權。
這時占據蘭州的薛舉率先稱帝,然后派其兒子攻占了天水,然后將其都城從蘭州遷到了天水。
歷史上記載薛舉的兒子薛仁杲非常殘暴,當時庾信(南北朝時期著名的文學家,南方人,后來到西魏,在北周時擔任驃騎大將軍)的兒子庾立任樂逸縣令,因為不投降薛仁杲,薛仁杲在破城之后把庾立抓住,倒掛在火上,一邊烤一邊砍下其四肢,一點點割下身上的肉讓士兵吃。而在攻克天水之后,因為天水比較富有,所以就把富人全部抓起來,把他們倒掛起來灌醋逼迫他們拿出家產。
但薛舉遷都天水之后,危機感也是很大的,因為北面有李軌的政權,南邊有李淵占據關中,所以其就想在各方政權都在自顧不暇之際拓展自己的生存空間。
所以薛舉在攻占了天水之后一方面想要奪取川蜀,于是派其小兒子薛仁越率軍想要奪取劍閣,當時隋朝駐守河池(現在陜西鳳縣)的蕭瑀出兵阻擊,薛仁越打不過只能撤軍。
看南下的路徑被封鎖,薛舉就派部將常仲興北上,想要跟李軌奪取河西走廊。雙方在昌松大戰(現在甘肅古浪縣西北),結果常仲興全軍覆沒。
而李軌在獲勝之后,實力大增,先后攻占了張掖,敦煌,又奪下了薛舉占領的西平和枹罕。至此李軌就占據了河西五郡。
而這時李淵也已經從太原出兵,拿下了大興。薛舉看關中已亂,就想趁機也拿下關中(薛舉所在的天水和現在的西安很近。翻過隴山就是陜西的寶雞了)。但當時在薛舉和長安之間,還有駐守在汧源(現在陜西隴縣)的李弘芝,當時李弘芝是由唐弼輔佐稱帝。薛舉就收買唐弼,讓其殺掉了李弘芝。結果薛仁杲沒有兌現自己承諾,反而迅速攻擊唐弼,
唐弼失敗率幾百名騎兵跑到扶風郡投降,其部眾都被薛仁杲兼并。
而薛仁杲隨后也包圍了扶風郡,也就是現在陜西寶雞附近。薛仁杲的軍隊已經對剛剛拿下長安的李淵構成了嚴重的威脅。于是李淵就派李世民率軍出擊薛仁杲,又派姜謩、竇軌出使散關,安撫隴右地方的百姓(也就是和薛舉爭奪隴西),派左光祿大夫李孝恭南下翻秦嶺進入陜南,派府戶曹張道源招撫慰問潼關以東各地。
李世民的戰斗力還是很強悍的,在扶風一戰大敗薛仁杲,一直追擊薛仁杲到了隴山。薛舉看到李世民的大軍已經到了隴山,嚇得想要投降,在郝瑗的勸說下才鎮定了下來。
但李淵派出出散關的的姜謩、竇軌的軍隊卻被薛舉所打敗,撤回了關內。當時李淵還派劉世讓想要去收攏唐弼的部隊,結果也是被薛舉所打敗,劉世讓被薛舉俘虜。
而李淵派出的李孝恭這一路軍隊卻很順利的翻越秦嶺進入陜南,打敗了當地的叛軍朱粲,之后從安康南下進入巴蜀,有三十多個州歸附了李淵。
所以從當時的情況來看,李淵雖然占據了長安,但是全國的局勢依然是錯綜復雜的,各地的勢力在隋末亂局下紛紛割據自立,全國出現了眾多的土皇帝。而這里面實力強大的也有不少,隴西的薛舉和李軌就構成了對關中的嚴重威脅。
所以新興的李唐政權要想生存下去,除了守住潼關坐山觀虎斗,讓隋朝和李密等人互相消耗收漁翁之利外,迅速肅清西北的威脅,實現西北的統一就成為李淵面臨的最重要的問題。
關注《讀史學文》,解碼更多王朝興衰密碼
點擊收藏,防止失聯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