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全球貿易壁壘加劇與產業鏈深度調整的浪潮中,作為中國外貿“壓艙石”的廣東,以2024年進出口9.11萬億元的總量,連續39年居全國首位。
在此背景之下,擁有跨文化溝通能力的復合型人才成了各行業的“香餑餑”。根據2025年廣東省產業升級規劃,對外貿易領域對復合型國際化人才需求旺盛,作為廣東省外貿人才基地的廣東外語外貿大學,2025年新增多個小語種專業,并開設人工智能、大數據管理與應用等專業,培養具備跨學科能力的國際化人才。外語類人才已然熱度回歸,而廣外順勢開設的“外語+”復合型人才培養體系更是為這波熱度再添“一把火”。
從廣東外語外貿大學目前公布的錄取情況來看,全國聯招本科文史類投檔最低分540分,全國聯招本科理工類投檔最低分574分。目前公布本科批歷史類最低投檔線569分,比當地本科線高出185分;物理類521分,直接超了229分!要知道去年吉林物理類僅超本科批次線150分。結合2025年新增的“語言+科技”交叉類專業的上線,物理類分數在吉林的投檔線顯然已經實現“暴漲”。
在人工智能席卷全球的時代,外語類人才的逆勢大熱,是大眾對人工智能無法替代人類跨文化溝通能力的清醒認知。
分數線的暴漲背后,是廣外首屈一指的辦學實力。在全球化發展的當下,外語類人才早已不是簡單的“翻譯”。“復合型”“國際化”已然成為新一代外語人才的標簽。廣東外語外貿大學作為廣東地區乃至大灣區首屈一指的外語類頭部院校,自然肩負起新一代外語類人才的培養責任。在廣東高考放榜之際,《人民日報》便發文報道聚焦廣外構建“外語+”復合型人才培養體系。
廣外的外國語言文學連續五年上榜軟科“中國頂尖學科”,法學、應用經濟學連續兩年上榜軟科“中國一流學科”。學校的76個本科專業中,37個為國家級一流本科專業建設點。加之經濟學、管理學、法學、工學等學科領域的優勢由來已久,這也讓廣外培養“外語+”復合型人才水到渠成。
廣外作為廣東省首家雙學士學位復合型人才培養項目建設高校,共開設19個雙學士學位項目,已形成復合培養的示范效應。而2025年首年招生的四個專業也引發更多關注,其中,大數據管理與應用和人工智能專業,正是致力于培養“外語+科技”的高素質人工智能復合型人才和國際化經管創新人才。
另外,小語種相關專業的增加,也是廣外緊扣“一帶一路”倡議的精準定位。小語種的就業現實情況與大眾認知中的“冷門”大相徑庭。比如聯合過非洲經濟委員會的經濟事務官之一,就是廣外的畢業生華定。他從廣外國際治理創新項目出發,歷經估計貨幣基金組織歷練,最終通過聯合國青年專業人才考試,成為正式國際公務員。在廣外,“雙語”已然是“基操”,以中國式智慧參與全球治理才是廣外畢業生的全球核心競爭力。
而考生們最關注的就業,是廣外的最大優勢。近期,中國薪酬網發布了《2025年全國高校畢業生薪酬排行榜》,廣東外語外貿大學以12026元的平均月薪排名全國第27名,廣東省第3名,也是全國TOP30中唯一的雙非院校。高薪,是廣外畢業生就業的特色之一。
而高質量就業,則讓我們看到了廣外畢業生就業的另一面。從廣外發布的2023-2024屆畢業生就業質量報告中可以看到,本科生畢業去向落實率為95.36%。其中黨政機關、事業單位和國企的就業比例占26.34%,而畢業生在粵港澳大灣區的就業人數占77.17%。Comment by s曼曼y: https://mp.weixin.qq.com/s/zbsXQUrcV3Izmf8dA4QEDw
在畢業生簽約情況中,重點用人單位主要有外交部、商務部等機關事業單位,以及中國銀行、華為、保潔、四大會計事務所等世界500強及中國500強企業。無論從落實率、薪資水平、單位性質和就業地區來說,廣外都可謂“就業明星”。
廣外作為語言類高校,在人工智能席卷全球的情況下投檔分數線暴漲絕對不是偶然,而是考生對其實力的認可和對高質量就業背后邏輯的梳理而得出的結果。
廣外占據大灣區的區位優勢、進出口貿易第一省的人才需求度,還有外語、金融、法學的多學科優勢……2025分數線暴漲是一場“蓄謀已久”的厚積薄發,也是考生們用分數為“新”外語人才正名的漂亮翻身仗。今年選了廣外的考生和家長,是真的看透了:選大學,不就看學校有真本事、畢業有好出路嗎?廣外這兩點全占了,這份眼光,確實夠準!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