阿婕是一名大二女生,出生在小城鎮,父親在事業單位工作,母親沒有工作。
她自我感覺對別人很好,但是總是不能得到別人的真心。
阿婕前來咨詢,希望解決愛情的苦惱和人際關系的問題。
阿婕6歲之前跟隨姥姥、姥爺生活,姐姐一直跟著爸爸媽媽生活。
6歲回到父母身邊后感覺不適應,總覺得自己是家里的客人,自己會偷偷地跑回姥姥家。
看到姐姐有很多玩具,并且能和爸爸、媽媽在一起感到很嫉妒很生氣。
和父母關系一直不是太好,感覺父母偏心姐姐,對父母也不關心。
直到上大學后和父母、姐姐關系才有所改善,但還是很少給他們打電話。
看到別的同學1周給家里打兩三個電話覺得不可思議。
阿婕談了個男朋友,有1年的時間,她總是竭盡全力地滿足對方的要求。
她不會和他發脾氣,可是不知道為什么他說和自己在一起感覺很辛苦。
阿婕覺得他是在找借口,實際上是因為自己不夠好,沒有吸引力。
除此之外,阿婕從小到大和別人交往小心翼翼,特別在意別人對自己的反應。
如果給別人發信息,恰巧對方沒有回復,就以為是自己做錯了事情得罪了人家。
覺得自己對別人付出了全部的好意,可總是得不到對等的回報。
阿婕在童年期沒有建立良好的親子關系,缺乏基本的安全感,害怕父母不要她了。
長大后這種不安全感向外投射出去,意識層面出現了對別人言行特別在意的現象。
阿婕沒有能力和男生建立穩定的親密關系,使男生感覺缺乏行動的自主,不得不放棄感情,這又使阿婕陷入被拋棄的境地。
阿婕的人際關系模式是在重復童年期負向的親子關系模式。
在咨詢開始時,我充分尊重阿婕,讓阿婕盡情傾訴,以建立良好的咨詢關系。
告訴阿婕,我和其他人不同,不用擔心自己做不好而會讓我生氣。
阿婕在咨詢室里可以放心地表達、表現自己。
通過場景重建干預,引導阿婕意識到,成年期的人際交往模式是重復童年時代的親子關系。
她說她的戀愛關系模式就是這樣,似乎總是她自己在追著對男友好,可是男友似乎總是不滿足。
阿婕說自己對朋友也很好,可以拿自己所有喜歡的東西給朋友,可是朋友似乎并不是特別在意這些。
引導阿婕發現自己的戀愛模式和人際關系模式幾乎是類似的,而這些都是由于自己特別關注別人是否能和自己親近。
正是自己特別關注,別人的正常行為在她自己看來是不夠的,更加確定是自己不夠好。
在咨詢過程中我發現阿婕幾乎沒有什么情緒,阿婕也說自己從來不會對別人表示不滿,周圍的人都沒有見過她發火的樣子。
通過記憶重組干預,讓阿婕間接表達不滿。
在我的引導下,阿婕的情緒開始慢慢放松,逐漸開始抽泣,最后號啕大哭,訴說自己內心的痛苦。
我接受阿婕的情緒宣泄,告訴她,人際關系中真誠地表達自己的情緒,會讓別人感覺她更加真實,更會得到他人的理解。
阿婕對父母先是表達了憎恨,隨后表示理解,最后表達了自己對父母的期望。
用一句話表達就是“我曾經恨你們拋棄我了,現在我知道那是你們迫不得已的事情,我現在已經長大了,我會好好地去面對我今后的道路。”
阿婕對前男友和自己分手表示了理解和感謝,用一句話表達“是我讓你感覺太壓抑,但是你讓我看清楚了自己,也陪伴了我成長。感謝你。”
記憶重組干預兩個多月后,阿婕不再關注其他人是否喜歡自己,可以自主表達喜怒哀樂,情緒不受別人干擾。
我發現阿婕情緒情感表達豐富了,自信心增強了,狀態穩定。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