后天起,北方多地要連下5場雨,春播老鄉心都懸起來了。眼下正是種玉米、點花生的當口,地墑情好壞能頂半季肥。老輩人常說“春播搶時如搶金”,這雨來得巧不巧?
氣象臺報了,18號到22號,河北、山東、河南大部有小到中雨,局地大雨。
累計降水量30-60毫米,比常年同期多3成。最讓人揪心得是,雨一落,氣溫跟著跌,最高溫從25℃降到12℃。
有人樂——旱了倆月,這雨能潤透地,省得挑水澆地累彎腰。有人愁——溫度跟著降,剛播的種子怕爛芽,去年教訓還在眼前。去年這時候,河南商丘就因為雨多溫低,20萬畝玉米補種,每畝多花200塊。
王大爺家去年吃了虧,今年早把薄膜備齊了,“寧肯多花點,別讓種子泡湯。”李嬸子還在猶豫,“這雨要是下不透,蓋地膜反把墑情悶跑了,咋整?”農技站老張說,關鍵看播種深度——墑情好的地,種子埋3厘米就行;濕黏地得淺點,2厘米夠。
可不少新手老鄉不懂這些,光盯著天氣預報,忘了看土壤松緊度。
去年全省統計,因低溫爛種的地塊,70%是播種過深加雨水泡的。這雨下得急,下得密,莊稼苗可扛得住?
有經驗的老農早行動了:先把地劃成小壟,雨水能順著溝流,不積在種子上。
新手老鄉犯難:買的是普通種子,沒標“耐低溫”,這可咋辦?
農業專家提醒,實在來不及換種,播種時撒把草木灰,能吸潮還能補鉀。可有些地方草木灰不好找,用干細土拌點生石灰也行,就是得把握量。說歸說,真到地里,風一刮雨一淋,計劃趕不上變化。
張大哥昨天剛播完20畝,現在蹲地頭抽煙,“要是明天下雨,這20畝算白搭?”劉大姐更愁,家里就一臺播種機,原計劃今天播完,這雨一攪和,得拖到20號。“春播晚一天,秋收少一擔”,老話不是嚇唬人。
去年某縣春播推遲5天,玉米畝產少了80斤,10萬畝就是800萬斤。這損失攤到誰家,都是一年的辛苦錢。
有人說,現在有大棚、有地膜,怕啥低溫?可普通農戶哪有那么多棚膜?1畝地膜50塊,10畝就是500,成本翻一截。
種地不是靠天,是靠看天早打算。
提前查土壤濕度,提前備點干沙土,提前問農技員咋調播種機。這些活計不費錢,費的是心思。
就像村頭趙伯說的:“天氣預報是信兒,咋接這信兒,還得自己琢磨。
”想知道具體咋蓋膜保墑、咋選耐低溫種子?
點關注,明天說細招。
具體天氣以當地氣象臺為準,種前多問農技站,別光聽老皇歷。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