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7月10日-20日,豫北醫學院12名學子在平頂山新城區開展“踐悟匠心,詮釋勞動之美”暑期實踐。團隊以環保宣傳與關愛弱勢群體為主,通過垃圾分類游戲、科普清理社區環境,為老人兒童提供定制化陪伴服務。活動獲社區認可,團隊用行動詮釋勞動價值。此次實踐響應高校育人號召,旨在以貼近社區的服務,讓醫學生理解勞動價值,為居民解決實際需求,實現個人成長與社區受益雙贏。
7月10日下午,社區廣場上一場“垃圾分類飛行棋”游戲吸引眾多居民圍觀。志愿者張弘飛手持分類卡片講解:“剩菜果皮屬于廚余垃圾,電池要放進有害垃圾桶。”參與游戲的小朋友成功完成分類后,會領取環保小風扇獎品。與此同時,進行“垃圾去哪兒了”科普,志愿者梁香雨通過動畫演示垃圾處理全流程。
7月11日到7月14日的清潔活動中,12名隊員分為三組,其中第一組手持長柄,在花園中撿取煙頭以及塑料瓶并且進行打掃地面衛生,并進行垃圾分類處理,而第二組成員用噴壺軟化周圍的小廣告清除垃圾,第三組則是記錄清理前后的對比照片。在志愿團隊的熱心幫助下,最終社區煥然一新,也為居民生活提供了更加干凈便利的居住條件。
在7月15日到7月18日中,團隊成員分為兩組,其中一組進入空巢老人的家中,為其打掃衛生及提供一些力所能及的服務。在呂宗基帶領志愿者打掃房間時發現,老人喜歡聽戲,便安排了志愿者中會唱戲的表演,表演《朝陽溝》選段。同時,另一組的成員設計“分級輔導包”為學生準備應用題卡片以及英語繪本,以游戲的方式讓孩子們學習,旨在讓學生們喜歡上學習。
在19至20日的時候團隊回憶起這次實踐的過程,為社區整理出內含垃圾分類的指導流程圖以及弱勢群體服務話數模板等實用的相關宣傳手冊,同時張貼宣傳報,鼓勵,環境衛生,提高人們的環保意識以及呼吁大家,對空巢老人的關注。
“這些學生把垃圾分類講得非常好,我家孫子回家就教我們分類。”社區居民李大媽指著貼在冰箱上的分類指南說,這是志愿者發放的手繪宣傳冊。平頂山市新城區婦女聯合會工作人員曹艷巧現場觀摩后評價:“大學生將‘趣味科普+精準服務’結合,為我們開展社區工作提供了新思路,特別是線上宣傳的覆蓋面超出預期。”身為父親梁曉東道:“孩子平時怕生,但和志愿者姐姐玩了一下午就愿意主動背單詞了,這種陪伴式輔導比補習班更有效果。”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