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5年,唐國強參加《楊瀾訪談錄》,憤憤不平的提到:“這種正氣我們都不說了,全是在這愛啊,殺啊,陰謀啊。”
“正氣”指的是顏真卿的氣節(jié),他在為藝術(shù)鳴“不平”,當時《大唐書魂顏真卿》殺青7年仍不能播出。
他為此問過有關(guān)部門,得到的答案令人無語,“顏真卿這個人物,大家都不熟悉”。
為拍好這部戲他摔斷鎖骨、不計片酬,并投入巨大心血,自認這是一部能經(jīng)得起時間考驗的作品。
如今距離殺青,已有17年,本劇似乎已被人遺忘。
穿越時間的迷霧,走進這部塵封的史詩劇作。
01、 劇集定位和制作陣容
這是內(nèi)地首部全面展現(xiàn)顏真卿生平的歷史劇,融合其政治家、軍事家、書法家三重身份,突出“忠孝節(jié)義”的精神內(nèi)核。
劇情貫穿顏真卿從少年進士到晚年殉國的傳奇人生。
其中安史之亂中顏家滿門忠烈,他滿懷悲憤寫下《祭侄文稿》,及他晚年大義凜然為國赴死,將是濃墨重彩的部分。
這是國產(chǎn)劇首次將書法美學與家國情懷結(jié)合,展現(xiàn)“書以人貴,人以書傳”的東方哲學。
導演是來自香港的張敏(當過王晶的副導演),代表作是《楚留香傳奇》和《大人物》。
編劇是王景芬、阮增寶夫婦(當代著名書法家),他們以書法理論為基礎,深挖顏真卿的政治抱負與人性矛盾。
劇本經(jīng)歷十年打磨、考據(jù)嚴謹,他們曾前往顏真卿任太守的山東陵縣實地采風。
劇組斥資千萬復原唐代的陵縣衙門、平原郡戰(zhàn)場等場景。
從2008年1月開機到5月殺青,歷時5個月的緊張拍攝,期間劇組輾轉(zhuǎn)多地進行實景拍攝,力求還原唐朝的歷史風貌和社會環(huán)境。
02、 顏家后人深度參與
顏世謙以顏氏宗親代表的身份擔任聯(lián)合出品人,主導項目立項并協(xié)調(diào)資金支持。
劇中顏勤禮血諫武則天、顏杲卿一門三十余口殉國等情節(jié),均基于顏氏家族代代相傳的口述,補充了正史未載的細節(jié)。
顏廷新作為顏真卿直系后裔,是本片的制片副主任。
他提供了家族珍藏的文獻和族譜記載,協(xié)助編劇團隊梳理顏真卿早年遵循“治學勿仕”祖訓的心理矛盾。
劇中“顏氏三十余口合葬”的祭奠場景,參照了現(xiàn)代顏氏宗親會的祭祀流程,使用唐代士族葬禮儀軌,道具組按族譜記載復原了顏杲卿殉難時的衣冠。
顏氏后人的深度介入,彰顯了千年家族在當代守護文化根脈的自覺。
03、 演員與角色匹配度
顏真卿(唐國強 飾)
唐代著名書法家、政治家,創(chuàng)“顏體”楷書,以剛正忠烈聞名。
安史之亂中率孤軍抗敵,晚年因拒降叛軍被縊殺,堪稱儒家氣節(jié)典范。
唐國強塑造過很多歷史名人,如諸葛亮、雍正等,擅長傳遞人物的厚重感與精神境界。
他是中國書法家協(xié)會的會員,塑造書法大家頗具優(yōu)勢,拍戲時揮毫書法完全由其親力親為。
他的形象自帶“正劇濾鏡”,能精準捕捉顏真卿的精神氣質(zhì),尤其是晚年持節(jié)赴死的悲壯感。
韋蕓(趙珂 飾)
她是顏真卿發(fā)妻,出身京兆韋氏,史載其支持丈夫事業(yè)。
從《新三國》里的小喬到《關(guān)云長》里的糜夫人,趙珂在“古典美人”賽道一直不溫不火,直到《慶余年》里成功塑造了柳姨娘這個精明的母親角色。
韋蕓需從17歲演至70歲,還要跟大她31歲的唐國強演出老夫老妻的感覺,這是個不小的挑戰(zhàn)。
顏勤禮(王學圻 飾)
他是顏真卿的曾祖父,唐朝大臣,精通書法和訓詁學。
王學圻歷來擅長演繹威嚴長者和有文化底蘊的角色,如《大明風華》里的朱棣、《梅蘭芳》燕十三。
作為顏氏家族的奠基人,在劇中多為背景式人物。
另外,臺灣省的演員趙擎飾演青年時期的顏真卿,樊錦霖飾演顏真卿的女兒顏如玉,畢海峰飾演“草圣”張旭。
04、 顏真卿的當代意義
顏真卿創(chuàng)立雄渾寬博的“顏體”,代表作《祭侄文稿》《顏氏家廟碑》被奉為“天下第二行書”和楷書典范。
歐陽修曾評價,"雖千五百歲,其英烈言言,如嚴霜烈日,可畏而仰哉"。
他是"唐代文化人格的地標"和"所有中國人的代表"。
《祭侄文稿》的真跡收藏在臺北故宮博物館,是鎮(zhèn)館之寶之一,并非尋常可見。
主持人竇文濤曾在節(jié)目里講過一段趣事。
早年間,聽聞《祭侄文稿》在海外展出,作為書法愛好者,他立馬請假去朝圣。
欣賞這幅珍寶需排隊,一個人看完另一個人看,且有時間限制。
等到他時,恨不得逐字欣賞。
一段時間后,工作人員提醒,并建議他離去。
他仿佛入了神、不為所動,這時主辦方只好動用保安將其趕走。
他突然情緒崩潰,大哭不止。
最后,他是被兩個保安架著胳膊帶走的。
那一刻的竇文濤,無疑是被顏真卿穿越千年的筆力和真摯的情感所觸動。
“天下第二行書”不以技巧聞名,單一個真字便足以成為中華文明的瑰寶。
唐國強說,拍《顏真卿》是歌頌中華文明的偉大氣節(jié),是對文明源頭的追溯。
顏真卿是中華文明將藝術(shù)、人格與家國情懷熔鑄一體的巔峰象征,對當下的國人依然有著積極的意義。
05、 禁播原因?
本劇在2009年便獲得發(fā)行許可證號,至今不能播出的原因,亦不可知。
流傳最廣的理由,是文章開頭唐國強所透露的。
根據(jù)劇情和釋放出的片花推測,本劇的重頭戲聚焦在安史之亂。
安祿山叛亂的情節(jié),涉及少數(shù)民族。
2024年,大型歷史紀錄片《顏真卿》播出,聚焦其“忠孝清廉”精神,彰顯主流價值對其的推崇。
由此可見,有關(guān)顏真卿的生平事跡不是不能播,關(guān)鍵是如何呈現(xiàn)。
可是這部電視劇的全貌如何,我們不可知,也就只能看看6分多鐘的片花了。
或許還有一種可能,香港導演張敏沒有拍出《顏真卿》的厚重感。
后記
《祭侄文稿》的墨跡穿越千年歷史迷霧,依然散發(fā)著墨香和動人的情感。
34集的《大唐書魂顏真卿》不是一部普通的歷史劇,本該成為中國人對“顏筋鐵骨”的精神朝圣。
無奈,它只能成為唐國強心中的一根刺,并留下無限的遺憾。
只能寄希望于某一天它能順利播出吧。(撰文:木未舟)
特別聲明:以上內(nèi)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nèi))為自媒體平臺“網(wǎng)易號”用戶上傳并發(fā)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