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1歲的李阿姨拿到體檢報告時
指尖攥出了汗——
左肝膽管細胞癌
癌細胞已悄悄蔓延至
左右肝管匯合部、肝總管
甚至啃噬著胃壁的邊緣
當地醫院的那句 “沒法手術”
像塊冰壓在她心頭
從 “無法手術”到精準施治
抱著一絲希望,李阿姨輾轉來到北京大學國際醫院。肝膽外科張克明主任在詳細查看病歷資料后,為李阿姨制定了先轉化治療再手術的方案。
經過治療,腫瘤明顯縮小。當李阿姨再次來到門診時,張主任給出了好消息:“可以手術了!”
不久前,張克明主任團隊用手術機器人,為李阿姨做了機器人輔助肝門部膽管癌根治術。手術異常順利,李阿姨很快就康復出院了。這個 “手術機器人” 到底是啥?為啥能解決傳統手術搞不定的難題?
手術機器人:不是 “機器人做手術”,而是 “醫生用高科技開掛”
手術機器人可不是真的機器人自己開刀,而是醫生操控的 “超級手術工具”。
這套系統主要有三部分:
1.醫生控制臺:醫生坐在這 “遠程指揮”,眼睛盯著三維高清屏幕,雙手操作操縱桿。
2.患者手術平臺:機械臂,像“靈活的小手”從微小切口伸進去做手術,比人手還靈活,能在狹小空間里轉著圈干活。
3.影像系統:就像“高清放大鏡”,能把手術部位放大10-15倍,血管、神經看得清清楚楚,連細如發絲的結構都逃不過。
給肝膽手術“降難度”:這些優勢太實在
肝膽部位可是“人體禁區”,血管神經密密麻麻,傳統手術不僅切口大、出血多,恢復起來還慢。但達術機器人一來,這些難題就好辦多了:
1.微創治療:僅需幾個微小切口,大大減少了手術創傷和出血,術后疼痛減輕,疤痕小,美觀度高。
2.高清視野:三維成像技術提供無與倫比的手術視野,幫助醫生精準識別血管、神經等重要結構,避免誤傷。
3.靈活操作:機器人手臂的靈活性和精度遠超人手,即使在復雜解剖結構中也能輕松完成精細操作,如肝切除、消化道重建等。
4.快速恢復:由于創傷小,患者術后恢復更快,能夠更早地下床活動,減少并發癥風險,提高生活質量。
5.遠程手術:借助5G通信技術,主刀醫生可實現跨區域遠程手術,免去患者千里奔波、求醫問藥之苦。
手術機器人已幫團隊立下“赫赫戰功”
在張克明主任帶領下,團隊已經用手術機器人完成了不少復雜手術:
根治性胰十二指腸切除術
肝門部膽管癌根治術
肝癌解剖性肝切除術
保留脾臟的胰體尾切除術
復雜肝臟腫瘤微創切除
肝膽外科張克明主任正在為一位膽管癌患者施行機器人輔助胰十二指腸切除術
這些都是肝膽外科出了名的高難度手術,但用機器人輔助后,患者術中出血少,術后恢復特別快,不少人很快就回歸了正常生活。
手術機器人的出現,標志著肝膽外科治療進入了一個全新的時代。它不僅讓手術更加安全、高效,也為患者帶來了更少痛苦、更快康復的治療體驗。讓我們共同期待,隨著醫療科技的不斷進步,更多像手術機器人這樣的創新技術,能夠為人類的健康保駕護航,開啟更加美好的醫療未來。
供稿 | 肝膽外科 王強
編輯|業務拓展部 謝鈺(實習)
責編 | 業務拓展部 王茜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