點擊上方藍色字體關注本號 · 一起思考
作者:徐吉軍,新媒體:漢唐智庫!
2025年7月17日,據法國周刊《快報》網站專欄文章指出,歐盟與中國的關系正陷入危機,這對歐洲的工業主權構成威脅。
這篇文章文章認為,7月24日的中歐峰會注定失敗。盡管目前歐洲被特朗普的政策波動吸引了注意力,但中歐關系正陷入危機,因為中國動搖了歐洲工業主權的根基。7月底的峰會凸顯了這些矛盾。
法國媒體在中歐峰會前夕忽然潑冷水,預示著中歐關系要想好轉依然存在一定的障礙。
前幾天德國炒作中國海軍艦船用激光瞄準德國軍機的事件,歐盟委員會主席馮德萊恩在公開演講中圍繞中國發出了三個警告,種種跡象表明,歐盟主要國家在歷史大變局面前有些過于自大,至今還沉浸在列強的舊夢中不愿醒來。
即將舉行的中歐峰會,本應是一次外交緩和的重要機會,但歐盟正在進行的一場深層次戰略試探。
在歷史的十字路口,選擇誰同行,不僅決定一國未來,也決定一個文明的命運。
一、歐盟的算計!
在拜登任內,歐盟幾乎對美國言聽計從,跨越大西洋的北美西歐一體化進程明顯加速,歐盟在全球戰略中從屬于美國的色彩越來越明顯,而對華戰略越來越模糊:一方面強調去風險、維護自身產業安全;另一方面不斷利用臺灣西藏等話題干涉中國內政,凸顯了歐盟自不量力的悲劇角色。
面對中美兩強并立,俄羅斯咄咄逼人的現實,歐盟最大的戰略困境就是很難在歐洲實現東西方力量平衡。
也許,歐盟政客已經意識到,中美之爭不是簡單的經濟對抗,而是文明體系的深度博弈。
中華文明的崛起,尤其是在全球秩序重構過程中所展現出的制度自信、文化韌性和戰略耐心,正在對以西方普世價值體系構成挑戰。
歐盟,盡管以西方文明的發源地為榮,卻不得不承認西方文明的核心支柱已經轉移到北美大陸。
英法德為代表的歐洲老牌強國,既無法與美國、中國抗衡,又不愿在中美面前低頭,于是只能呈現出精神分裂一樣的雙面戰術。
二、規則外交的新面具!
近幾年,美西方不斷渲染基于規則的國際秩序,就是指二戰后“美國領導下的自由國際秩序”,包括一系列國際組織和條約安排等,內容涉及方方面面。
這套美西方主導,以西方價值觀為標準的秩序,本質上是維護自身霸權、打壓后發國家發展的話語工具。
歐盟如今學會了美國的話術,動不動就提規則外交,仿佛化身成為國際秩序的維護者。
然而無論怎么叫喊,歐盟都改變不了與中美的實力差距。
如今,中美歐三方呈現出詭異的斗二不破三角混戰狀態,美國最擅長的是炮艦、殖民、侵略,歐盟最喜歡借助話語、規則、標準進行價值入侵與文化規訓。
歐盟不愿承認中華文明有能力自主提出規則體系,但又不得不承認中國有塑造新國際秩序的能力。
習慣了高高在上忽然屈身于下,導致歐盟在峰會之前搖擺不定。
三、大國擔當!
面對歐盟的戰略僥幸心態,中國不能僅僅用外交辭令去應付,更應從文明競爭的高度看待問題。
中國不需為迎合誰來改變自身發展模式。
中華文明歷經五千年滄桑,始終保持自我調適與再生能力。
今日之中國,應以漢唐氣象重塑自身在全球的文化影響力。
歐盟在推動所謂“對等開放”時,其實并未真正實現對等。
中國要加快重構國際規則,推動人民幣結算、加強與中東、非洲、拉美的合作網絡,讓全球南方在話語體系中擁有更多席位。
東西方對話可以有,合作可以談,但是歐盟多次觸碰中國核心利益。這一條底線,絕不可退讓。
今天的中國,是東方文明整體的復興。
我們所要守護的,不僅是國家的疆土,更是文明的未來。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