拜雅beyerdynamic
AVENTHO 100
類型:藍牙頭戴式耳機
售價:¥1999
“當我穿梭于全國各個城市,在不同的交通工具之間來回切換的時候,我想要的就只是一個舒適體貼,能讓我安心佩戴,久聽不膩的耳機。就這點來說,集小巧、好聽和長續航于一身的AVENTHO 100確實是很理想的隨身伴侶了。”
對于大部分人來說,藍牙耳機的引路人,要么是索尼蘋果這種行業巨頭,要么是自己手機配套的品牌。而我卻清楚地記得,我的第一款藍牙耳機,是在經過長久的思想斗爭后入手的beyerdynamic(當年中文名還是拜亞動力)Byron BT。當年的藍牙耳機無論配置、續航還是音質都遠不如現在,而我作為“音質至上”的偏執發燒友,要想選一款合適的藍牙耳機著實不易,最終還是自帶傳統HiFi品牌光環的Byron BT吸引了我的注意。
說實話,黑不溜秋的Byron BT在一堆好看精致的藍牙耳機里簡直是丑小鴨一般的存在,若沒有beyerdynamic的光環加持,我是萬萬不會對它感興趣的。然而當我第一次聽到它的聲音時,卻意外地被驚艷到了——在那個藍牙耳機普遍調音都稀奇古怪的年代,Byron BT奇跡般地做出了堪比有線耳機的細膩中正的音色,讓我那被各色奇葩調音轟炸得七零八落的耳朵瞬間舒暢了不少。
在后續近十年的時間里,拜雅又推出了Free BYRD、AMIRON系列、AVENTHO系列等眾多形態各異的藍牙耳機,在聲音調校這塊一直是穩如老狗。即便是最挑剔的燒友,也很難否認拜雅即便是戴著鐐銬跳舞也總能交出滿分答卷。并且,隨著藍牙技術的突飛猛進,拜雅在新產品上的施展也顯得更加得心應手了。去年的藍牙頭戴AVENTHO 300算是同類產品中配置、聲音和體驗都做得相當全面的型號,可能對我來說唯一的不足就是體積還是有點不太方便帶出門。前陣子推出的同系列定位兩千檔的小弟弟AVENTHO 100,算是更好地契合了我的使用習慣。
眾所周知,近幾年歐美的環保風是越刮越猛,蛋蛋常買的唱片有相當一部分都換成了紙盒包裝,耳機之類的電子產品也不能幸免。拜雅其實從前幾年開始就以極簡紙盒包裝為主了,AVENTHO 100就只配了一個外部紙盒+一個固定的卡扣,外加一個抽繩耳機包。有點遺憾的是,這種定位便攜的耳機其實給個抗壓的收納盒會方便許多,希望官方后續能給補一個就好了~
不同于審美偏簡約的專業線,AVENTHO、AMIRON這些系列的設計會時尚耐看不少。AVENTHO 100的外形比起沉穩的AVENTHO 300要更加輕巧別致,頭梁與支架的撞色設計豐富了視覺層次。我覺得最精髓的是它的主體調色,尤其是奶油白版本的色度把握得很準確,微微泛黃的白看起來溫暖又細膩,若再淺幾分就完全不耐臟,再深一點又容易顯得陳舊。
而在黑色和棕色版本里我會覺得棕色看著更帥氣大方,撞色效果也做得很巧妙。耳機的鋁質軛架強度較高,又比較輕便,整機的重量也就200g上下,再加上可以折疊收納,出門隨手放進包里是很便利的。用慣壓耳式耳機的燒友都知道,這類耳機為了減少體積而將耳罩做得比較小,如果貼合耳朵的力度控制不好,稍微戴久一點就會疼痛。AVENTHO 100夾頭的力道適中,并且將耳罩做得非常柔軟,對我來說基本能維持2小時以上的使用。但小型壓耳式頭戴的頭梁適應性相比全尺寸包耳式終究還是會有一些妥協的(比如某200斤大漢就表示調整到最大他也戴不了),如果是頭偏大的燒友,建議先用書本、耳機架進行幾天的“物理煲機”,或者干脆直接選擇體積更大的型號更省心。
雖然體積不大,但AVENTHO 100的續航卻讓我有點意外,關閉主動降噪功能(ANC)聆聽居然能達到60小時,開啟ANC也有40小時,而且充電15分鐘續航就有15小時——在我之前用過的藍牙頭戴里,能達到這個續航水準的都是體積比它大一倍的旗艦了。而且官方好像特別照顧了一下像我這種續航焦慮癥人群,在APP beyerdynamic里面,可以根據當前的播放模式顯示剩余的續航,精確到0.5小時。
除此之外,我還特別喜歡這個APP別具特色的均衡器調節功能。大多數APP的均衡器都是提供若干個“流行”“搖滾”“古典”之類預設好的現成EQ模式。而拜雅的內置模式更偏燒友思路,它預設好的均衡器是分別對人聲、低音、順滑度等某個聲音要素進行優化,然后燒友還能在這個基礎上進行更細致的頻段調校,也可以選擇從零開始打造自己的個性化EQ。其實,到底什么樣的調音適合什么樣的音樂風格,這個標準是很主觀的,對于本來已經有自己聲音喜好的發燒友而言,拜雅這種均衡器的預設會更加直觀和更有針對性。
可能在很多人眼里,拜雅是個比較守舊的佛系品牌,但縱觀這些年他對歷代藍牙產品的體驗優化,就會發現其實拜雅在聲音以外的客觀部分也已經做得相當貼心了。在最新版本的APP里,給AVENTHO 100的ANC降噪級別就有3擋可選;單擊、雙擊、長按等不同手勢對應的功能可以自行設置;自動關機時間可以選擇從30到360分鐘的多個區間;甚至還增加了一個在打電話時可以讓你更清晰地聽到自己說話聲音的側音功能……乍看之下這個APP的界面并不復雜,但種種細節可以說考慮得比用戶還要周到。
藍牙耳機為什么很難做出好聲音?主要原因還是再優秀的HiFi品牌在開發這類產品的時候都不得不被客觀的技術發展水平“卡脖子”,強大的單元配置依然要受限于羸弱的電量供應和有限的信息傳輸,做不出太高的上限。但拜雅的高明之處就在于,無論是Free BYRD、AMIRON系列這種集成度很高的真無線耳機,還是發揮空間更大的無線頭戴產品,它總能在有限的信息和空間里找到最合適的聲音呈現方式,調出細膩干凈的音色和自然的聲場。而2025年面世的AVENTHO 100得益于傳輸協議的升級,相比于早期的產品聲音的密度和分離度都有了進一步的提升,可以更加清晰地呈現出歌手的口型、樂器的結像。
它對于中頻的處理有點近似自家旗艦大耳T1,中正柔順,有厚度有密度,對于不同類型的男聲和女聲的還原相當精準但又不至于太過干癟。當然,受限于無線傳輸的上限,AVENTHO 100雖然在音色上可以向自家有線高端型號靠攏,但細聽還是會發現它對于歌手咬字吐息,以及高頻的泛音等細節還是呈現得不如有線大耳那么到位。而拜雅對此的處理手段是選擇給中頻添加一定的“涂抹感”,類似于柔光濾鏡的效果,讓整體的聽感更加松弛,還帶著恰到好處的暖意,主要著力于情感的表達而非細節的回放。
相對應的,它的低頻調校得彈性十足,下潛不算很深,恰到好處的殘響和適中的回彈速度營造出良好的氛圍,烘托得中頻更加動人。大多數第一次聽AVENTHO 100的人都會迅速被這種寬松自然的流行樂表現深深吸引,且這款耳機本身依然沒有脫離拜雅家族中正的底子,因此在抓耳的同時還有著較好的耐聽度。
AVENTHO 100的聲場稱得上開闊規整,對于樂器和人聲的定位也比較準確,所以在回放一些對場面還原能力有一定要求的LIVE音樂和小編制時,它的表現依然可圈可點。前段時間蛋蛋正好在外地觀看偶像陳慧琳的演唱會,趁機又將歷年來的各種演唱會LIVE專輯重溫了一遍,全程用的都是AVENTHO 100+手機。得益于優秀的空間感和寬松的中低頻音色,AVENTHO 100回放LIVE曲目的效果要遠比同一首歌的錄音室版本更加鮮活富有張力。
比如《伶仃》這首抒情歌曲本身是旋律簡單、人聲較為突出的典型口水歌,但在現場版里,觀眾開頭的歡呼聲瞬間就讓歌曲的色調變得明艷熱烈起來。隨著伴奏的弦樂如泣如訴地響起,歌曲本身憂傷的氛圍顯得更為突出。如果說在錄音室版本里我們主要感受的是人聲的細微音色變化和情感張力,那么現場版的人聲則是更好地融入到了樂隊的伴奏中,與鋼琴聲相互應和,交織出兩條凄美細膩的情感旋律。而到了歌曲的最末,幾位和聲的低吟淺唱伴隨著觀眾的掌聲與呼聲,反而更凸顯了這首歌的苦情基調,那種縹緲的孤獨感,淡淡地,卻是直擊心靈。
有一說一,在如今市面上琳瑯滿目的產品里,從來不缺素質出彩或是人聲抓耳的型號,但AVENTHO 100這款耳機讓人欲罷不能的不是它聲音的某一方面,而在于“整體性”的呈現——它每一個頻段的調校都有著清晰的目的,就是為了更好地還原音樂的活生感和場面感。飽滿順滑的中頻,氛圍出色的低頻,開揚又立體的聲場,再加上恰如其分的細節修飾,讓AVENTHO 100可以輕松駕馭泛流行人聲、新世紀音樂、民謠等曲目類型。哪怕在硬素質上它比同系列的AVENTHO 300要差一檔,但在調音上它的表現反而更加生動討喜,對于流行樂的演繹也更讓人印象深刻。
其實,看似處處都在妥協的藍牙耳機,恰恰是“陪伴”屬性最強的一類產品。蛋蛋自己在音樂廳、在試音室或許會執著于追求豐富的細節和宏大的場面,但當我穿梭于全國各個城市,在不同的交通工具之間來回切換的時候,我想要的就只是一個舒適體貼,能讓我安心佩戴,久聽不膩的耳機。就這點來說,集小巧、好聽和長續航于一身的AVENTHO 100確實是很理想的隨身伴侶了。
這幾年,拜雅陸續迎來了自己的99歲、100歲和101歲生日,老粉們大概總是期待著其作為百年HiFi品牌能夠更多地去更新高端HiFi耳機型號,搞點“重磅新聞”。但細細想來,像拜雅這樣的業界老前輩,能給藍牙耳機領域帶去新鮮的技術和更成熟的調音手法,讓挑剔的燒友擁有更多的選擇,這又何嘗不是另一種形式的意外收獲呢?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