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月15日,長安大學赴陜西商洛"智慧營建·綠映商山"暑期社會實踐隊深入柞水縣住建局,潘文超局長座談。
住建局座談:深挖文化基因共謀保護發展
行程尾聲,實踐隊與縣住建局潘文超局長座談。潘局長介紹了柞水縣傳統建筑資源與文化價值,指出縣內存在多處移民歷史聚集地。他重點提及鳳凰古鎮作為現存最完整的古建筑群,其保存完好的院落、鮮明建筑造型與室內布局,生動體現了江南移民帶來的徽派建筑精髓,住建局曾制作古鎮全貌復原模型留存歷史記憶。
潘局長也坦言鳳凰古鎮發展面臨特色不彰、過度商業化、游客稀少等挑戰。目前正協同相關部門規劃,完善基礎設施,力求突破瓶頸。他強調,柞水老建筑的一磚一瓦、一椽一檁,乃至窗戶工藝、墻體砌法、地面鋪裝等細節,無不凝結著陜南人民適應自然、就地取材的營造智慧,是寶貴文化遺產。
座談會后,潘局長向實踐隊展示并推薦了其收藏的柞水縣的五冊珍貴文獻,涵蓋人文地理、文學藝術、農耕傳統、移民源流、民俗風情等維度,豐富了隊員們對柞水文化底蘊的認知。
實踐隊與住建局潘局長進行座談(來源:成員自攝)
實踐隊此行,以腳步丈量古街深巷,用工具記錄建筑肌理,借訪談傾聽民心所盼。在營盤與石鎮老街,隊員們體察到傳統聚落面臨保護與發展的雙重壓力及居民改善居住的渴求。與住建局的交流則揭示了文化基因挖掘與活化利用的戰略意義。隊員們認識到,守護古村鎮的“形”與“魂”,關鍵在于精準把握平衡點:既要運用智慧營建加固危房、改善設施、提升宜居性;更要深挖獨特歷史文化價值,避免同質化開發,探索符合地方特色的活化路徑。長安大學學子將持續聚焦,匯聚專業力量,為賡續歷史文脈、助力鄉村振興貢獻智慧與方案。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