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日(7月22日)就迎來大暑節氣啦,這可是夏季的最后一個節氣,也是一年中最熱的時候,熱得人恨不得天天泡在水里。老話說“大暑小暑,上蒸下煮”,說明了大暑的炎熱程度!
每到大暑,大家就開始討論,這大暑當天下雨好,還是天晴好呢?其實,老祖宗早就把答案藏在農諺里了,咱們一起來看看。
先來說說大暑下雨的情況。有句農諺叫“小暑雨如銀,大暑雨如金”,小暑下雨就像銀子般珍貴,而大暑下雨更是如同金子般稀罕。
為啥這么說呢?大暑時正值莊稼生長的關鍵期,高溫炎熱,水分蒸發快,莊稼急需水分滋養。
此時一場雨,那可真是解了燃眉之急。就像我老家種的玉米,大暑時正值抽雄開花,要是有雨水滋潤,花粉傳播得好,玉米棒子才能長得飽滿,后續灌漿、成熟也更順利。
還有“大暑連天陰,遍地出黃金”的說法。意思是大暑要是連著幾天陰雨綿綿,那預示著莊稼會大豐收。
以前沒有先進的灌溉設備,農民們全靠雨水灌溉農田。大暑的連陰雨,讓土壤保持濕潤,不管是北方的小麥、南方的水稻,都能在這樣的環境里茁壯成長。
雨水還能降低田間溫度,減少高溫對作物的傷害,就像給莊稼撐起了一把保護傘。
“大暑有雨秋水足,大暑無雨吃水愁”,這句諺語也很好懂。大暑過后很快就立秋了,大暑有雨,意味著整個秋天的雨水都比較充足,不管是莊稼生長,還是人們日常生活用水,都不用發愁。
可要是大暑沒下雨,往后可能就會干旱少雨,莊稼缺水長不好,人喝水都成問題。
記得有一年大暑沒下雨,村里的小河都快干涸了,大家四處找水,莊稼也減產不少,真的是深刻體會到了“吃水愁”的滋味。
不過,大暑晴天也有好預兆。“大暑若曬開,秋后做風來”,如果大暑這天陽光燦爛,天空萬里無云,那就預示著秋天會來得比較早,秋風會早早地吹起來。
這樣的天氣對農作物的生長也有好處,涼爽的秋風能幫助作物降溫,還能促進花粉傳播,讓作物更好地授粉、結果。
而且,晴朗的天氣減少了病蟲害滋生,農作物能健康生長,豐收自然有希望。
還有“大暑日頭曬,稻谷收得齊”的說法。大暑期間陽光充足,能讓稻谷充分進行光合作用,積累更多養分,谷粒就長得飽滿,收割的時候,稻谷就能齊刷刷地成熟,農民們也能迎來一個好收成。
“大暑不暑,五谷不結”,如果大暑本該熱的時候卻不熱,甚至還下雨降溫,這可不是好現象。農作物生長需要適宜的溫度,大暑不夠熱,就會影響作物的生長周期和發育,導致秋天難以豐收。
比如水稻,在大暑時需要足夠的熱量來完成生長過程,如果天氣過于涼爽,水稻就可能灌漿不充分,產量降低。
大暑當天下雨和天晴各有各的預兆,都和農作物的生長、收成息息相關。不過,現在農業技術發達了,就算大暑天氣不理想,我們也能通過灌溉、溫室等手段,幫助農作物生長。
但老祖宗這些農諺,依然是我們了解自然、順應自然的寶貴財富。聽老輩人說,根據以往的經驗大暑晴天不如下雨好,大暑節氣下雨才是好兆頭!我看了一下天氣預報,我家鄉最近一周都是有雨的天氣,看來這是個好兆頭啊!希望農民能是一個豐收年!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