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語:明日大暑,不論多忙,建議“吃三樣,做三樣,忌三樣”,輕松過夏
“大暑三秋近,林鐘九夏移。”當太陽的位置剛好到達黃經120°時,我們將迎來二十四節氣當中的大暑節氣。通常這個時間是在每年的7月22日-24日之間變動,今年是在7月22日這天。
大暑一到,氣候特點和小暑就完全不同了,高溫酷熱、雷暴、臺風頻繁將成為這個時期的主要天氣狀況!
總的來說,大暑節氣時,自然界將變得高溫酷熱、雷暴頻繁,雨量充沛,是萬物狂長的時節。因此,我們人也要采取一些行動來順應節氣的變化。
例如,大暑時節,我國部分地區有喝伏茶、曬伏姜、吃仙草等習俗,多為清熱解暑,寓意平安度夏;部分地區還有送“大暑船”習俗,寓意祛災祈福。
明日大暑,老輩人提醒我們,不論多忙,也要牢記:“吃三樣,做三樣,忌三樣”的原則,遵守老傳統,平安度過夏天。
一、大暑“吃三樣”
1、綠豆
綠豆,堪稱清熱解暑的神器,而大暑通常是在中伏前后,正是最為炎熱的一段時間,因此,吃上一碗性涼的綠豆,能夠清熱、消暑除煩,驅散體內的暑氣。
另外,從食材角度來說,綠豆富含蛋白質、維生素B族、鈣、鐵等多種營養成分。
那么,綠豆湯應該怎么做呢?
首先,我們先將買回來的綠豆洗凈后浸泡3-4個小時。
然后,鍋中加入適量的水,放入浸泡好的綠豆,大火煮開后轉小火慢煮30-40分鐘,直到綠豆開花,湯汁變得濃稠就可以了。
我們可以根據個人口味加入適量的冰糖調味,冷藏后飲用,口感會更佳。
2、苦瓜
在明末,有一首詩是專門寫苦瓜的,叫做《苦瓜》,詩中提到“苦瓜生五嶺,賴以解炎毒”,說明至少在明末之前,人們就已經認識到苦瓜在大暑等炎熱時節可幫助消解暑熱。
另外,在民間也有“苦夏食苦,勝似進補。”的說法,都是說大暑時節,適當吃點苦瓜、苦菜、苦蕎麥等苦味食物,不僅可以健脾開胃、增進食欲,還能讓濕熱之邪敬而遠之,預防中暑。
苦瓜的做法不需要復雜的烹飪技巧,我們可以做涼拌苦瓜、苦瓜炒蛋、苦瓜燉排骨等。
其中,“涼拌苦瓜”是先將苦瓜洗凈后切成薄片,用開水焯一下,撈出瀝干水分,加入蒜末、生抽、醋、香油、鹽等調料拌勻即可。
“苦瓜炒蛋”則是先將苦瓜切成小塊,用鹽腌制片刻,擠出水分,然后與打散的雞蛋液一起翻炒均勻。
“苦瓜燉排骨”是將苦瓜、排骨、姜片等食材一起放入鍋中,加入適量的水,燉煮至排骨熟爛,湯汁濃郁即可。
3、蓮子
在我國明清兩個朝代,三伏天時最盛行吃蓮子湯。例如,《帝京歲時記勝》中就有記載說:“六月盛暑,食飲最喜清新。京師蓮食者二:內河者嫩而鮮,宜承露,食之益壽;外河堅而實,宜干用。”
蓮子富含蛋白質、脂肪、碳水化合物、維生素以及鈣、磷、鐵等多種營養成分。
大暑節氣到了,我們可以做一個“蓮子銀耳羹”來吃,既能養心安神,又能滋陰潤肺。制作方法也不難,大家按照下面這個方法做就行:
首先,先將銀耳泡發后撕成小朵,紅棗去核,百合洗凈。
然后,將紅棗、百合與蓮子一起放入鍋中,加入適量的水,燉煮至食材熟爛,加入冰糖調味即可。
二、大暑“做三樣”
1、要適當午睡
大暑屬于“三暑”之一,天氣炎熱,晝長夜短。因此,我們午后小睡一會兒,能夠給我們補充精力、緩解疲勞非常重提高免疫力等。
需要注意的是,午睡的時間不宜過長,睡個20 - 30分鐘就可以。如果午睡時間過長,容易進入深度睡眠狀態,醒來后會感到頭暈腦脹、渾身乏力。
2、適量運動
大暑時天氣不僅炎熱,濕度也大,因此,適量的運動還是必不可少的。不僅能夠促進血液循環,增強身體的新陳代謝,還能提高免疫力。
例如,在《黃帝內經》中就有:“夏三月……夜臥早起,無厭于日”的記載,主張順應時節活動,以調和氣血、強身健體,避免過度耗損。
需要注意的是,大暑時節時,天氣炎熱,要盡量避免在中午高溫時段運動,可以在早上5時至7時(氣溫較低)或者傍晚6時后(體感舒適)進行運動。并且,運動時間也不宜過長,控制在30 - 60分鐘為宜,以微微出汗、身體舒適為度。
建議大家,在運動時,可以隨身攜帶一瓶水(淡鹽水),每隔一段時間喝幾口。因為,運動后大量出汗會導致關鍵電解質(尤其是鈉)流失。
3、溫水泡腳
聽身邊的老人們說,天越熱越要喝熱水,并且,睡前要用溫水泡腳,對身體有益。
需要注意的是,泡腳不是水溫越高越好,也不是泡的時間越長越好。建議,水溫一般以40 - 45℃為宜,過高可能會燙傷皮膚,過低則達不到泡腳的效果。并且,一般以15 - 20分鐘為宜。在泡腳過程中,可以用手輕輕按摩足部,促進血液循環。
為了增強泡腳的效果,家里條件好的,可以在水中加入一些艾葉、花椒、生姜等。
例如,用艾葉泡腳,可以將適量的艾葉放入鍋中,加入適量的水,煮沸后小火煮10 - 15分鐘,然后將艾葉水倒入泡腳盆中,待水溫適宜后即可泡腳。
三、大暑“忌三樣”
1、忌貪涼飲冷
大暑時節,正處于三伏天期間,陽光猛烈,天氣炎熱,即便躺著不動,也可能會大汗淋漓。因此,這個時候,很多人喜歡吃冷飲、喝冰鎮飲料來降溫。
但是,我們要知道,吃這些冷涼的時候,只會是讓我們暫時涼爽了,過度貪涼飲冷則會對脾胃造成很大的傷害。
因為,夏季炎熱,人體陽氣浮于體表,脾胃相對虛寒,此時如果大量食用生冷食物,會使脾胃受到寒邪的侵襲,導致脾胃功能失調,出現腹痛、腹瀉、食欲不振等情況。我們一旦傷到了,想過后再溫補回來,就沒那么容易了!
所以,在大暑時節,要盡量避免貪涼飲冷。如果想要解暑,可以選擇喝一些溫水、淡鹽水、綠豆湯、酸梅湯等,不僅能夠補充水分,還能起到清熱解暑的作用。
2、忌大汗后沖涼
大暑時節時,天氣炎熱,人們不論是外出勞作還是運動,都特別容易出汗。因此,人們就喜歡回到家里后馬上沖個冷水澡,使身體涼快下來。
其實,這種做法是不可取的。因為,當人體大汗淋漓時,我們身體上毛孔處于張開狀態,這時如果突然用涼水沖澡,會使毛孔迅速收縮,導致體內的熱量無法散發出去。
所以,建議大家在大汗后先休息一會兒,等汗水稍微干一些后,再用溫水洗澡。溫水洗澡能夠幫助清潔皮膚,促進血液循環,還能緩解疲勞。并且,我們在洗澡時,要注意控制水溫,不要過熱或過冷,一般以37 - 40℃為宜,也不要洗的時間過長。
3、忌熬夜
大暑時,天氣炎熱,很多人喜歡到外面乘涼和吃一些烤肉烤串啥的。不過,提醒大家,為了保持身體健康,在大暑時節要盡量避免熬夜,養成良好的作息習慣。
建議大家,每天盡量在晚上11點前上床睡覺,早上6 - 7點起床,保證每天有7 - 8小時的睡眠時間。并且,在睡前,我們可以泡個腳、喝杯溫牛奶或聽一些舒緩的音樂,幫助自己放松身心,進入睡眠狀態。但是,最好不要刷短劇,容易過頭!
總之,大暑時節到了,雖然天氣悶熱潮濕,但只要我們只要遵循老輩人留下的“吃三樣,做三樣,忌三樣”原則,合理飲食,適量運動,注意休息,就能輕松度過這個夏天,為接下來的秋冬打好基礎!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