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CoDesign 2025國際研討會在日本大阪成功舉辦。本次大會由田納西大學圖靈獎得主杰克·唐加拉(Jack Dongarra)院士、中國科學院計算技術研究所孫凝暉院士與大阪大學劉麗君教授共同發起,吸引了來自世界各地的專家學者齊聚一堂,圍繞極大規模計算與大數據挑戰下的軟硬件協同設計展開深入探討,為全球高性能計算發展注入新動能。
開幕式與致辭:
聚焦核心方向,共話發展挑戰
開幕式上,主持人Sheng Di研究員與陶鼎文研究員介紹,本次會議聚焦算法、應用系統、系統軟件與中間件、軟硬件協同架構設計四大核心方向,涵蓋高性能與可擴展計算關鍵領域。同時,會議設置了算法與計算模型、系統與體系結構設計等五大熱點研究主題,并安排兩場重要圓桌討論,分別探討“未來百億億次計算的發展方向”及“HPC與AI結合推動科學研究”。Jack Dongarra教授通過視頻致辭指出,在計算架構異構化、AI/ML工作負載興起的背景下,CoDesign研討會對推動軟硬件協同設計意義重大,強調本屆會議聚焦的異構系統架構等方向中“集成”的重要性。
錢德沛院士則強調人工智能已成為高性能計算發展的核心力量,模型規模增長帶來算力需求指數式上升,同時能源消耗成算力發展瓶頸,建議通過推動異構架構、加強國際合作等應對挑戰。
主題報告與技術分享:前沿成果頻出,探索突破路徑
會議期間,多位專家學者帶來精彩的主題報告與技術分享。
盧宇彤教授圍繞“高效能計算的協同設計與碎片化挑戰”指出,系統碎片化影響算力協同與開發效率,軟硬件及運行環境的協同設計是關鍵,還展望了高性能計算發展的十大趨勢。
Shuaiwen Leon Song教授介紹了Together AI的“AI加速云”平臺,其自研的推理引擎和優化策略表現優異,體現出構建全球級AI計算基礎設施的野心。
Thomas C. Schulthess教授展示了瑞士CSCS建設的云原生超算平臺ALPS,該平臺支持彈性資源調度,秉持“科學即服務”理念,將支撐多個大型科研項目。
Xian-He Sun教授聚焦“內存墻”問題,提出相關理論和模型,介紹的Hermes系統通過優化數據流動方式突破性能瓶頸,強調未來計算系統應“以數據為中心”。此外,眾多專家學者還就大模型訓練優化、超級計算機架構、調度算法、內存問題解決、數據壓縮工具應用等方面分享了前沿技術成果與研究進展。
圓桌討論:深入剖析熱點,凝聚發展共識
在“未來百億億次計算的發展方向”及“HPC與AI結合推動科學研究”兩場圓桌討論中,專家們各抒己見。關于HPC與AI結合,盧宇彤教授認為現階段應堅持通用架構;Thomas Schulthess教授等認為更高集成度的CPU–GPU耦合架構是未來方向;對于AI輔助科學編程,專家們存在不同看法;同時指出Transformer并非AI for Science通用架構解法。在未來百億億次計算方向,專家們探討了Zeta Scale的定義、實現的必要性,以及系統可靠性等問題,認為Zeta Scale的追求是系統工程命題,系統功耗、系統可靠性是規模擴展的核心障礙。本次CoDesign 2025國際研討會為全球高性能計算領域的專家學者搭建了高效的交流平臺,分享的前沿成果與達成的共識,將有力推動全球高性能計算與AI融合的發展,為應對未來計算領域的挑戰與機遇提供重要指引。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