任何為了達到精益的目標和原則的工具和方法就是精益工具,這就是最簡單的區分方法。
1982年,MIT的研究團隊,包括丹尼爾T瓊斯等人,他們前往日本,訪問一連串的公司,以了解他們在全球競爭中獲勝的原因,最后他們來到了豐田汽車(Toyota)。
在此,他們很快地了解到,這家公司和以往他們訪問過的公司截然不同。豐田汽車的成功奠基于對核心程序的杰出管理:以正確順序,于正確時點執行一系列行動,為顧客創造價值。豐田汽車在產品研發和制造的管理,以及與上游廠商、顧客之間的合作,遠勝于任何一家他們見過的日本公司。
這項前所未有的新發現,令他們瞠目相視,并且說:「這家公司能夠在全球競賽中脫穎而出,并不是因為杰出的新發明、文化因素、弱勢貨幣,或政府強力支持,而是致力于核心程序。」這是一個相當實用的洞見,因為特殊的新發明或文化特色無法復制,管理程序卻可以模仿。
他們花了許多時間,終于在1990年出版了《改變世界的機器》(The Machine That Changed The World)。他們舉出許多證據,說明豐田于眾多面向的重要價值創造活動,不僅優于世界上其他汽車公司,也優于其他日本公司。豐田的產品研發、經銷商管理、客戶服務,以及生產程序,共同組成一個巨大的“體制模式”(machine),改變了全世界。這個結論衍生出一個問題:任何國家的任何產業,該如何才能臻于如此出色的管理程序?他們在《精益思想》(Lean Thinking)這本書中解答了這個問題。
他們提出五項簡單的原則,作為所有企業的指導:
- 提供顧客實際期望的價值(value)。抗拒以現有組織模式、資產、知識進行生產的誘惑,并且避免試圖說服客戶:企業以最簡便方式生產的產品,就是最能滿足他們需求的產品。
- 確認每項產品的價值流(value stream)。這是生產貨品或提供服務所需的一系列行動(程序),包括從原始概念到商品上市(經由研發程序),以及從接訂單到交貨(經由訂單履行程序)。仔細檢查各項程序的每道步驟,是否都能為顧客創造價值,然后刪除無法創造價值的步驟。
- 其余的步驟組合成暢流(flow)。能夠減少各步驟間等候的時間及庫存品,以縮短研發與反應顧客需求的時程。
- 讓顧客向生產者后拉(pull)。扭轉由生產者向顧客施加推力的傳統方式,縮減反應顧客需求的時程。傳統方式則是試圖說服顧客,他們需要的商品就是生產者已設計并制造的商品。
- 一旦價值、價值流、暢流,以及后拉式思考都已建立,便重復上述步驟,以持續追求完善(perfection)。完善的價值能導致零浪費。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