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國突然給英偉達開了綠燈,允許其向中國銷售特供版H20 AI芯片,結果騰訊、阿里等巨頭瞬間進入“掃貨模式”——不是怕買不到,而是怕美國明天又變卦。
但英偉達這個時候卻兩手一攤——“庫存有限,先到先得,僅對中國賣貨”。據知情人士透露,在美實施禁令之后,英偉達H20的供應鏈就停擺了,且臺積電原本用于生產H20的生產線,也已經挪出來,給其他芯片用上了。所以說,盡管H20被解禁了,但英偉達恢復供應鏈,相當于要從頭開始,需要整整9個月時間。這不是鬧呢嘛!
可能有人會好奇,中國科技大廠口口聲聲說支持“國產替代”,為何在這個時候,騰訊、阿里等大廠,卻上演“芯片饑餓游戲”,瘋狂搶購H20呢?華為昇騰還差得遠嗎?
我們首先要搞清楚,為何騰訊、阿里非要搶H20,因為CUDA生態才是英偉達的“技術護城河”,三大優勢令人很難拒絕。其一就是開發者友好,寫AI代碼像用Python一樣簡單,不用操心底層硬件。其二就是生態碾壓,10年積累的庫函數、工具鏈、社區支持,華為短時間難超越。其三就是通用性強,既能跑AI訓練,又能搞圖形渲染、科學計算,華為昇騰的ASIC架構就有點偏科了。
關注皮衣教主的都知道,黃仁勛這次中國行,曾多次公開盛贊華為,還直言,就算英偉達不在中國市場,中國AI也會迅速發展,華為也會快速填補市場的空白。給華為扣了不少高帽子,但他真的是這樣想的嗎?別看黃仁勛嘴上夸華為“技術頂尖”,但他心里門兒清,早就看清了華為和英偉達各自的優勢。
華為的優勢,無非就是兩個,端到端能力(芯片+系統+云服務)以及中國市場主場作戰。而英偉達的優勢,則是CUDA生態+全球客戶慣性。這就很好理解了,蘋果用戶不愿意換安卓手機,不就是因為這種慣性嗎?用久了、懶得換、不想改變習慣。而這種用戶強粘性,才是最牢靠的。
但有一點是英偉達沒有料到的,那就是美政策的反復橫跳,反而幫了華為。為什么這么說呢?H20本就是英偉達針對中國市場打造的“特供版”,而在此之前,就已經有不少AI芯片被禁了。但每一次的禁售,都在逼中國客戶試水華為昇騰。再加上H20本就做了性能閹割,昇騰910B反倒性價比凸顯。
這場H20搶購潮,也暴露了全球科技產業的矛盾。一方面,老美想要卡住中國的“脖子”,但又舍不得英偉達在中國市場能夠賺取的巨額利潤。另一方面,中國想要盡快實現國產替代,但短期離不開CUDA生態,雙方都有各自的矛盾。所以這場芯片博弈,結果如何,現在還未可知。
需要警惕的是,美財長透露了H20解禁的原因,那就是中國已經有了和H20性能相當的華為昇騰芯片!也就是說,我們有了,他們就要賣。就是要盡可能的賺中國的錢,且讓中國科技大廠繼續依賴,從而阻止中國芯的快速崛起,延緩其研發速度,這一招真的太“惡”了,千萬別再上當了。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