現代快報訊(通訊員 張瑾 記者 鄭陽)8月1日,徐州博物館聯合云岡研究院及山西、河南等地8家文博機構特別推出的“山堂水殿云深處——云岡石窟藝術特展”,在徐州博物館內徐培晨藝術館展出,展期至11月30日。目前正在布展準備中。
云岡石窟是中土第一座大型皇家佛教石窟寺。公元5世紀,北魏文成帝令高僧曇曜于平城武州山(今山西大同)“鑿山石壁,開窟五所,鑄建佛像各一”,其后150年間,依山造像。云岡石窟現存編號洞窟254個,各類佛教造像5.9萬余尊(身),以規模宏大、題材多樣、雕刻精美、內涵豐富而馳名中外。2001年云岡石窟被列入世界遺產名錄。
徐州是大漢王朝的龍興之地,大同是北魏王朝的崛起之都,兩地之間雖相隔千里,實則史有淵源。徐州彭城七里上的重要地標代筆亭及云龍山摩崖石刻,不僅是東晉至南北朝三百年間軍事爭奪的焦點,更成為南北文化碰撞、融合的“熔爐”。北魏遷都平城后,從全國各地征調工匠以營建都城,其中來自徐州地區的能工巧匠是開鑿云岡石窟的重要力量。
徐州博物館陳列展覽部主任岳凱介紹,“山堂水殿云深處——云岡石窟藝術特展”匯聚120余件精品文物與3D復原展品,旨在展示云岡石窟藝術的恢宏魅力,凸顯徐州作為北朝佛教傳播重要樞紐的歷史地位——云龍山石佛與云岡石窟形成南北呼應之勢,生動詮釋公元4至6世紀北魏時期民族融合與文明交流的壯闊歷程。
作為全國巡展的首站落地徐州,特展將以毫米級精度,1:1還原四大經典洞窟,使觀眾得以親歷北魏歷史現場,自由探索千年石窟細節,深度解讀絲路文明交融實證,為公眾開啟理解中華文明多元一體特質的新維度。此項目依托數字建模與LBE大空間定位技術,突破不可移動文化遺產的時空限制,以實現云岡美學的動態活化。
(藏品圖 各地博物館供圖)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