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幾天朋友圈瘋傳一張早餐照片。一個河南媳婦發了張婆婆做的飯,不銹鋼盆里裝著小米粥、包子、煎糍粑還有炒紅薯葉子。底下評論炸了,有人說像狗食盆,還說紅薯梗是喂豬的。但媳婦一直沒回,她知道婆婆做飯的樣子。
婆婆總在周末早上熬粥。小米和紅薯就是自家地里長的。她不用高壓鍋,就拿火慢燉。等小米開花,紅薯爛了能用勺子攪,這一鍋才能喝。媳婦以前買過很多養生粥,都沒這個舒服。因為外面的要加水淀粉,婆婆熬的全是糧食香。
包子也是婆婆自己包的。圓的芹菜餡,長的是韭菜雞蛋??粗崞吲ぐ说?,但咬開汁水多。婆婆會提前包好凍冰箱,早晨熱五分鐘就行。媳婦說外賣包子都是機器壓的,皮薄肉少,婆婆的雖然不好看,但吃著實在。
家里有個兩歲孩子,婆婆給蒸雞蛋羹。孩子嚼不動煮雞蛋,蛋羹嫩得像豆腐。媳婦說婆婆總說,大人方便不耽誤小孩。一個雞蛋分成兩種做法,婆婆覺得該這么弄。
那天飯桌上還有煎糍粑。是媳婦老公同事送的特產。婆婆問清楚做法,拿油小火煎到金黃色。有的紅豆餡,有的肉餡。媳婦說婆婆就算不愛吃,也會試試新東西。別人給的東西,她總要想辦法做得好吃。
評論里有人指著紅薯梗說難吃。婆婆聽說后笑了笑說,"豬吃的咋了?人不是還吃豬肉。"紅薯葉確實是郊區自己種的,夏天掐下來炒蒜蓉或者涼拌芝麻鹽最好吃。吃不完婆婆讓兒子帶到單位,同事給了其他特產回來。
婆婆晚上常去菜市場撿"剩菜"。九點后菜販降價,照樣能挑到新鮮的。前幾天老公花十塊錢買五個大南瓜,婆婆挺高興。現在早餐多了蒸南瓜,跟買的沒區別。
媳婦說以前在外面吃早飯,從沒現在舒服。有人記得你喜歡軟的硬的,有人給孩子做適合的飯,這種日子值錢。飯店講究擺盤好看,家里飯只管好不好吃。媳婦現在才明白,幸福不是朋友圈里曬的精致照片,是每天早上熱乎的飯。
婆婆總在晚上買菜,不銹鋼盆洗得锃亮。評論罵聲再大,她也不在意。她知道家人喜歡什么,該怎么做。那些說難看的人,可能從來沒吃過地里剛摘的新鮮蔬菜。
朋友聚會時,媳婦說起這事。大家都笑了,說起各自爸媽做飯的故事。有人媽媽炸油條從不用模具,有人奶奶熬湯非要放三塊豆腐。這些笨拙的方法,反而是最溫暖的味道。
不銹鋼盆還在用,婆婆每天擦得干干凈凈。照片傳上網被人罵,但她不在乎。飯做得香就行,盆子好看不重要。媳婦現在也學著做婆婆那樣,給孩子單獨盛飯,把剩菜變成新菜。
日子就是這樣,粗糙的盆里裝著真實的愛。評論區罵聲不斷,但廚房里的煙火氣不會停。不銹鋼盆盛過的粥,比任何水晶碗都養人。這就是婆婆的智慧,不做給別人看,只給家人吃。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