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前,看到美國對俄羅斯征收關稅,歐盟也是坐不住了,直接對俄羅斯進行第十八次制裁,令人不解的是,制裁名單上面竟然有中國的企業,
隨后還聲稱它們“協助俄羅斯規避制裁”,沒有預警,沒有確鑿證據,只有一句輕飄飄的指控,制裁墨跡未干,德國副總理兼財政部長克林拜爾就在南非德班舉行的G20財長會議期間。
他對著鏡頭開火,他宣稱七國集團(G7)已達成共識,要共同應對中國“產能過?!?,更將中國電動車、家電等產品貶為 “垃圾產品”。
更諷刺的是,就在克林拜爾大放厥詞之時,德國化工巨頭巴斯夫正將生產線搬到中國湛江,百億級投資項目在華南土地上加速推進。
歐洲雙標現場
歐盟這一輪制裁來得陰險,名義上針對俄羅斯,實則劍指中國企業,克林拜爾的“垃圾產品”言論看似口不擇言,實則是精心策劃的輿論攻勢。
歐洲議會緊隨其后,7月20日以523票贊成對75票反對的懸殊票數通過決議,譴責中國稀土出口管制“毫無道理”,有議員甚至揚言要“強化歐洲短板”,降低對華依賴。
但根據相關數據顯示,6月份的中國稀土出口量達到7000噸,同比增長高達60%,這是從2009年以來單月最高的記錄,現實很是打臉,歐美買家正瘋狂囤貨。
歐盟對稀土的依賴程度高達92%,一邊罵中國管制,一邊搶購囤貨,歐洲這套自相矛盾的操作連自家媒體都看不下去。
中國制造的硬實力
德國財長這幾句話,把歐洲的焦慮暴露得明明白白,看看歐洲道路上的現實:2025年上半年,中國電動車在歐洲銷量同比增長超30%,銷量前十榜單中中國品牌穩占三席。
當德國車企還在實驗室里測試500公里續航時,中國電車已將快充技術卷到半小時充滿,去年柏林國際軌道交通展上,中國中車推出的氫能源智能列車。
其中的能耗比歐洲車型低15%,價格便宜近三成,連德國鐵路公司都忍不住來談合作,所謂“垃圾產品”,恰恰是讓歐洲產業界睡不安穩的“敲門磚”。
中國外交部發言人一句 “有本事拿產品說話,別總想著掀桌子” 直擊要害,中國制造的優勢來源于持續創新、完善供應鏈和市場競爭的真本事,而非補貼。
美國關稅與歐洲的軟弱
戲劇性轉折發生在克林拜爾痛批中國之后,當記者問及美國對歐盟商品加征30%關稅時,這位財長瞬間換了副面孔,急忙表示要尋求“公平協議”。
特朗普的關稅大棒8月1日就要落下,對德國這個出口導向型經濟體堪稱滅頂之災,德國央行行長納格爾急得跳腳,警告這波操作“可能扼殺歐洲經濟復蘇”。
歐盟委員會一邊對中國喊打喊殺,一邊對美國卻唯唯諾諾,原定反制措施一拖再拖,206頁的反制清單從950億歐元縮水到720億歐元。
歐盟這種窩囊樣子,法國議會都看不下去了,直接對其喊話:你們的政策太依賴美國了,這導致了戰爭式貿易對抗,對自己只有壞處沒有好處。
中歐關系剪不斷的
政治喧囂掩蓋不了經貿往來的堅實基礎,2025年上半年,中歐貿易額達2.82萬億元人民幣,同比增長3.5%,相當于每天超過150億元貨物跨越大洲。
建交50年來,中歐貿易規模增長超過300倍,歐盟穩居中國第二大貿易伙伴,奔馳、空客、飛利浦等歐洲巨頭CEO今年排隊訪華。
中國新推出的反制措施僅針對歐盟進口產品,對在華歐企網開一面,給足了合作空間,商務部即將舉辦的中歐企業家座談會報名火爆,企業界用腳投票證明:政客的噪音擋不住市場的力量。
歐洲議會投票時相差448票的“壓倒性勝利”,擋不住各國買家瘋狂囤積中國稀土;德國財長嘴里的“垃圾產品”,正以30%的增速開進歐洲家庭車庫。
慕尼黑車展上比亞迪展臺被歐洲工程師圍得水泄不通的場景,比任何辯白都有力,三十年河東,三十年河西。
當西方政客掀桌子的聲音傳遍世界,中國制造的列車正載著氫能源技術駛向全球軌道,用德國人簽下的訂單。
信息來源:
歐盟將對兩家中國小型銀行實施制裁,外交部回應 ·環球時報
嚯,幾個菜啊?德財長很狂:中國“垃圾產品”…2025-07-19 11:54·觀察者網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