超市收銀臺的貨架上,那排曾經被陽光曬得微微發軟的口香糖,正悄悄退到角落。
綠箭的薄荷香、炫邁的果味甜、好麗友的木糖醇清涼,這些曾占據8090后童年味覺記憶的味道,如今被掃碼支付的"滴"聲蓋過——這個延續了近萬年的人類習慣,正在被移動支付、健康覺醒和消費革命聯手改寫。
嚼出來的文明史:從瑪雅樹膠到中國"潮品"
人類對口香糖的執念,幾乎和文明史一樣長。公元前7000年,瑪雅人就懂得從人心果樹汁中提取樹膠,曬干后塞進嘴里咀嚼,既能清潔牙齒,又能緩解饑餓;古斯拉夫人偏愛乳香樹脂,認為咀嚼時的香氣能"驅散邪靈";中國古代官員上朝前必含丁香,名為"潔舌香",既清新口氣,又顯禮儀端莊。這種"嘴里有東西"的本能,穿越千年,成了刻在人類基因里的習慣。
1989年,綠箭帶著鍍著金邊的包裝闖入中國,像一把鑰匙打開了"洋貨好奇"的閘門。
那時的港片里,周潤發嚼著口香糖倚在車門上的鏡頭,成了"酷"的終極定義——口袋里揣片綠箭,是80后少年最時髦的社交貨幣。
短短四年,綠箭吞下中國口香糖市場90%的份額,工廠的流水線24小時運轉,仍趕不上供銷社的補貨需求。
2005年,好麗友帶著"木糖醇不蛀牙"的概念殺進來,把口香糖從"社交道具"變成"健康選擇"。
超市里突然多了帶著孩子的媽媽,指著包裝上的"防蛀"字樣認真比對;2012年,炫邁用一句"根本停不下來"的魔性廣告,把90后拉進新戰場——果味爆珠、超長咀嚼時長,讓口香糖成了課間、派對的標配。
2016年,中國口香糖市場沖到113億元峰值,平均每個中國人每年要為這口嚼勁花8塊錢,收銀臺的小貨架成了"黃金位置",連超市理貨員都知道:"綠箭、炫邁、好麗友,這三個牌子得擺最顯眼處。"
衰落的密碼:被改變的場景與被重構的需求
沒人能想到,壓垮口香糖的第一根稻草,是手機里的支付圖標。
2016年,移動支付在中國迎來爆發。支付寶和微信支付的線下覆蓋率從30%躍升至85%,超市收銀臺的長隊突然變短了——過去排隊10分鐘的無聊里,順手抓包口香糖"打發時間"或"湊整找零",是幾代人的條件反射。
但當掃碼支付把結賬時間壓縮到30秒,當"找零"成了歷史名詞,收銀臺這個"沖動消費圣地"突然失效了。
數據顯示,2016-2020年,口香糖銷量下滑30%,其中70%的流失來自超市收銀臺。
更致命的是,消費者變心了。90后、00后成消費主力后,"健康"成了不可逾越的紅線。含糖零食被貼上"致胖""傷牙"的標簽,連無糖口香糖也難逃審視——"嚼久了咬肌會變大"的說法在社交平臺瘋傳,小紅書上"口香糖瘦臉"的討論帖超過50萬條,年輕人對著鏡子自拍時,開始下意識摸自己的腮幫子。
2024年,美國化學學會的一份研究報告更給了行業重重一擊:現代口香糖的膠基,主要成分是聚乙烯(塑料袋原料)和丁基橡膠(自行車內胎原料),本質是"可咀嚼的塑料"。
這個發現讓環保主義者炸了鍋——英國每年要花5億英鎊清理街頭的口香糖殘渣,新加坡直接立法禁售非醫用口香糖,違者罰款最高1000新元。
在中國,"拒絕塑料口香糖"的話題沖上微博熱搜,#嚼口香糖等于吃塑料#的閱讀量破20億,曾經的"清新神器",突然成了"環保公敵"。
替代品的圍剿則讓退路徹底消失。漱口水品牌李施德林2020-2025年銷量增長120%,"飯后30秒漱口"成了白領新習慣;元氣森林推出的"口氣清新糖",用"無糖、可吞咽"擊中痛點,年銷破10億;甚至解壓玩具都來分一杯羹——捏捏樂、減壓球的銷量在2023年暴漲300%,年輕人說:"想解壓?捏球比嚼口香糖爽多了。"
廢墟上的啟示:每個消失的行業,都藏著新的生機
口香糖的落寞,從來不是"產品不行了",而是"世界變了"。
就像諾基亞再怎么優化按鍵,也擋不住觸屏手機的浪潮;膠卷巨頭柯達再怎么提升畫質,也敵不過數碼相機的普及。每個時代的落幕,都伴隨著需求的遷移和場景的重構。
但歷史總在證明:廢墟之上,總有新芽。口香糖讓出的市場,正被更細分的賽道填滿——口腔護理市場2025年規模突破5000億,其中便攜漱口水、益生菌含片、電動牙線等新品類年增速超50%;健康零食賽道跑出"薄荷糖+維生素"的組合產品,某品牌靠"提神不蛀牙"一年賣出8億;連解壓領域都衍生出"咀嚼玩具",用食品級硅膠做的"可咬積木",成了學生黨新寵。
更值得深思的是那些"穿越周期"的企業。IBM從打字機到計算機再到云服務,迪士尼從動畫短片到主題公園再到流媒體,亞馬遜從網上書店到電商帝國再到云計算——它們的秘訣從不是"死守本行",而是像獵豹一樣敏銳:當場景變了,就重構產品;當需求遷了,就再造價值。
就像綠箭的母公司億滋國際,在中國市場推出"口香糖+益生菌"的新品,主打"調理口腔菌群";好麗友把木糖醇技術嫁接到兒童牙膏,年銷突破3億;甚至有人在口香糖的"環保痛點"里找到機會——某初創公司用天然樹膠做原料,推出"可降解口香糖",雖然價格貴3倍,卻成了星巴克的"指定搭配"。
這些案例都在說同一個道理:沒有永遠衰落的行業,只有拒絕改變的企業。
人類嚼了一萬年的"嘴里的東西",從樹膠到丁香,從綠箭到益生菌含片,變的是形態,不變的是"清新、解壓、社交"的底層需求。當移動支付改變了收銀臺,當健康環保重塑了選擇標準,能活下來的,永遠是那些看懂"需求本質"的人。
當風轉向時,最該調整的是帆
超市收銀臺的口香糖貨架越來越小了,但貨架對面的"口腔護理區"卻越來越大。那里擺著漱口水、牙線、清新噴霧,甚至還有"口腔益生菌"——這些曾經被口香糖壓在角落的產品,正在接過"清新"的接力棒。
這像極了商業世界的隱喻:沒有哪個行業會永遠站在風口,就像沒有哪種習慣會一成不變。
80后懷念的"大大泡泡糖",90后記得的"綠箭廣告",00后可能從未見過收銀臺的口香糖貨架,但他們會為"可降解口腔噴霧"買單。
變化不是威脅,而是篩選——篩選出那些能從"嚼什么"看到"為什么嚼"的企業。
就像瑪雅人不會想到,他們嚼的樹膠會變成超市里的包裝食品;綠箭進入中國時,也不會料到移動支付會改變收銀臺的規則。
但只要人類還有"讓口氣清新""緩解壓力""社交破冰"的需求,就總會有新的"口香糖"出現——可能是一粒糖,一瓶噴霧,甚至是一款APP。
而我們每個人,既是這場變遷的見證者,也是參與者。當我們掃碼支付時,當我們選擇漱口水時,當我們為"可降解"買單時,其實都在寫下新的商業故事。
畢竟,風從來不會停,重要的是學會在風里調整帆的方向。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