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角大樓突然加大對中國工程師的“圍剿”,微軟火速跟風站隊,從科技巨頭到國防部門,再到科研機構,一場系統性的人才清洗正在上演,這場看似嚴肅的"國家安全行動",實則暴露了美國政客的集體焦慮。
觀察者網消息稱,日前,美國國防部長赫格塞斯高調宣布啟動"中國工程師審查令",要求兩周內肅清國防部云服務項目中的中國技術人員。
同時,美國農業部一口氣解雇70名外籍合同工,其中多數是中國博士后。
微軟隨即同步切割,宣稱已經切斷中國團隊與美軍的技術聯系,停止讓中國工程師參與軍方項目。
這場鬧劇的導火索,源自某調查組織一篇充滿臆測的報道。
該文聲稱微軟的中國工程師可能借維護之便滲透美軍網絡,盡管微軟多次申明其多層防護體系"風險近乎為零",但文章仍被共和黨反華議員當成了政治炮彈。
美參議員科頓等人連夜致信赫格塞斯,要求徹查"中國技術滲透",其信件內容堪稱魔幻現實主義:既承認"數字護衛"系統由美國分包商運營,又堅稱"中國工程師可能繞過監管"——這種自相矛盾的指控,恰似當年FBI一邊禁用大疆無人機,一邊偷偷采購的行為。
而赫格塞斯的反應更是政治投機的典型:先甩鍋承包商"監管不力",再拍視頻高調宣布"全面封殺",最后不忘強調"美國正遭受史上最復雜網絡威脅"。
這套組合拳看似強硬,實則暴露了華盛頓的深層恐懼:當中國在5G、AI、量子計算等領域加速突破,美國連系統維護都要疑神疑鬼。
微軟的妥協背后藏著更殘酷的產業真相。作為五角大樓最大云服務商,微軟Azure近年斬獲美軍百億級合同,但其工程師團隊全球化程度遠超華盛頓的"安全想象"。
據《防務新聞》披露,中國籍員工與核心技術之間的深度綁定讓微軟陷入兩難:若配合禁令清洗中國團隊,可能拖慢關鍵項目進度;若陽奉陰違,又怕被國會扣上"通中"帽子。
最終選擇政治正確,恰恰印證了美國科技企業的囚徒困境——在泛安全化的大旗下,商業邏輯不得不向意識形態低頭。
回望歷史,華盛頓的"技術潔癖"從來選擇性發作。
2018年特朗普政府封殺華為時,美國農村電信商仍偷偷使用華為設備;2021年所謂"中國無人機禁令"出臺后,美國土安全部被曝95%的無人機采購來自深圳。
這次針對中國工程師的獵巫行動,不過是同一劇本的續集:先由媒體制造恐慌,政客跟進煽動,企業被迫表態,最后在實操中悄悄開"后門"。
五角大樓信息系統局前顧問直言:"沒有中國工程師,美軍部分系統撐不過三個月。"這種嘴上喊脫鉤、身體很誠實的雙標,正在透支美國的國際信譽。
整體來說,這些事件看似孤立,實則暴露出特朗普政府對中國崛起的深層焦慮——當技術競爭進入白熱化階段,華盛頓選擇的不是開放創新,而是筑墻自保。
這種“關門主義”的代價正在顯現。
美國農業部因政策變動已流失約1200名員工,超過其2024年預計員工總數的17%。更諷刺的是,這些被驅逐的高端人才,許多正流向被美國視為“戰略對手”的中國。
當特朗普政府忙著用簽證限制卡住哈佛國際學生,用“國家安全”名義審查中國工程師時,中國正以更開放的姿態吸納全球智慧,趨勢已難以逆轉。
美國媒體對此的批評一針見血。《紐約時報》等主流媒體痛斥特朗普政府的“逐底競爭”策略:在科技博弈的關鍵時刻,美國非但沒有加大科研投入,反而將人才推向對手。
國防部長赫格塞思高調宣布審查中國工程師的社媒帖文,被業界嘲諷為“一場政治表演”——云計算等技術依賴全球協作,強行割裂人才鏈只會拖慢美國自身研發進度。
而中國外交部的回應直指問題核心:"美方用‘可能’‘或許’當證據,恰恰說明其網絡安全主張的虛偽性。"
確實,從斯諾登曝光的"棱鏡計劃"到NSA部署的"酸狐貍"攻擊平臺,美國才是全球最大的網絡入侵者。如今卻把正常技術合作污名化,本質上是通過制造假想敵轉移國內矛盾。
美國智庫研究員指出:"當美軍在行動中頻頻遭遇技術故障時,華盛頓更需要思考的是自身創新力衰退,而非嫁禍中國。"
這場風波最危險的信號,在于美國正將技術問題武器化。從TikTok聽證會到AI芯片禁售,再到如今針對普通工程師的禁令,華盛頓的打擊面已從企業擴展到個人。
專家警告:"如果連商業代碼維護都能被政治化,全球科技產業鏈將加速碎片化。"
更值得警惕的是,美國兩黨在反華議題上競相"內卷",導致理性聲音被邊緣化。前國務卿基辛格曾預言"中美科技鐵幕"風險,如今看來,某些政客正在親手拉下這道幕布——哪怕代價是讓硅谷失去頂尖人才,讓美軍系統陷入運維危機。
短期來看,五角大樓的"技術隔離墻"注定漏洞百出。據彭博社披露,美軍方已私下允許承包商"個案豁免"繼續雇傭中國工程師,因為本土工程師成本高且人手不足。
但長期而言,這種泛安全化思維可能引發連鎖反應:中國或將調整高科技領域國際合作策略,歐盟、東盟等國也可能重新評估對美技術依賴。
特朗普2.0時代的對華政策充滿矛盾:一邊聲稱“要讓美國再次偉大”,一邊用貿易保護主義削弱本土創新能力。
這場圍剿中國人才的鬧劇,本質上是美國戰略短視的縮影。從簽證限制到職場排擠,華盛頓試圖用行政手段阻斷技術外流,卻忽略了創新生態的核心——人。
當澳大利亞數據證明中國已在絕大多數關鍵技術領先,當美國農業部的實驗室因人才流失陷入停擺,特朗普政府或許該聽聽自己人的警告:"把科學問題政治化,是21世紀最愚蠢的自毀行為。"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