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旦一個強大的政權遇到危機,那么隨之而來的一定是各地的野心家群起,都來搶奪權力,形成混戰的局面。從漢末三國,到西晉之后五胡亂華一直到民國軍閥混戰均是如此。而在隋朝楊廣的政權陷入危機之際,盤踞在各地的勢力也蜂擁而起,開始對于權力的搶奪。而當時在湖南的蕭銑,也被湖南的反叛勢力所擁戴成立了鳴鳳政權。為什么湖南地方反叛勢力要擁戴蕭銑成立政權?我們今天就來讀一讀《資治通鑒》里面的相關記載。
01
《資治通鑒》原文
(原文和譯文的文字版本可以參看本公號同步發布的原文和譯文文章,文字版本可以按自己設置放大觀看,本文囿于篇幅限制,僅放置圖片
原文文字版本請點擊以下鏈接閱讀
02
譯文
03
收獲與反思
從中國的歷史來看,一個強大的政權的倒塌,接下來都是會進入一個權力爭奪期,各種有影響力的勢力以及地方豪強都會站出來博弈,希望搶占自己的生存空間,哪怕形成割據政權,自己當一個土皇帝。
隋末的亂局就是如此。
當關隴勢力的楊玄感起兵后,隋朝的統治就已經動搖了。而在地方握有一定權力的豪強這個時候就都會紛紛謀求割據而獨立,想要在亂世中構建自己的獨立王國。
所以一個國家統一很難,但分裂真的很容易。
楊玄感兵敗之后,李密投奔了瓦崗寨,瓦崗寨在李密的戰略指導下,就從一個打家劫舍發財的團隊演變成一個要爭奪天下的勢力。
而當李密將隋朝的主力拖在洛陽之際,在太原的李淵看到時機,也起事直撲長安,攻陷了長安建立了新的政權。
這個時候隋朝政府已經難以控制各地的局面了,所以各地掌控實權的勢力紛紛起事謀求割據,包括隴西的李軌,薛舉等人也紛紛建立割據政權。
而談到割據怎么能少得了湖南呢?這時湖南巴陵郡(也就是現在的岳陽)一幫軍官就準備趁隋末亂世謀求割據。當時他們推舉推舉巴陵的校尉董景珍為首領。
但董景珍很聰明,他明白單純靠這幾個人,很難做大,而且自己的號召力太低,最終倉促起事做多也就做一個在岳陽附近的割據政權,當其他政權強大起來,很容易就被剿滅掉。所以他認為一定要推選一個有號召力的人來當首領才有可能做大。
所以他看上了當時在羅川縣(現在汨羅縣,也就是屈原投江那個地方)擔任縣令的蕭梁的后人蕭銑。
為什么會是蕭銑呢?因為蕭銑有雙重的身份,一個身份就是西梁蕭詧的后人,而蕭詧是蕭統的兒子,對于當年支持蕭梁的勢力而言,蕭銑站出來是有一定的號召力的。
而蕭銑的另外一個身份他是外戚,為什么是外戚呢?因為楊廣為了籠絡江南士族,娶的是西梁皇帝蕭巋之女,而蕭銑是蕭巋弟弟蕭巖的孫子,所以蕭皇后就是蕭銑的姑姑。所以從這個角度來講蕭銑就是外戚。也正是這層外戚的身份,才讓蕭銑得到了一個羅川縣令的官職。
所以蕭銑這兩重身份都能讓其獲得一定的支持者,當時南方被隋滅亡并不久,還是有些士族階層會支持蕭梁政權。所以蕭銑站出來就是博取這些人的支持的。
所以董景珍自己不出頭,扶持蕭銑出頭是很聰明的。在亂世里,只有一定身份和地位,能獲得一定士族支持的人才可能成功,如董景珍這樣的沒有根基人如果自己起事是走不長遠的,頂多走到翟讓這樣的地位,還不如扶持蕭銑,如果蕭銑成功了,自己就能出將拜相,也是可以光宗耀祖的。這其實就是自知之明。
所謂名正則言順,在亂世中,名不正言不順很容易遭到其他勢力的聯手絞殺。
而蕭銑在隋朝是被邊緣化的人物,在亂世中當然求之不得獲取一定的支持復興西梁。
所以蕭銑欣然接受了董景珍等人的推舉。
而這時有一股來自河南的起義軍來攻打羅川,蕭銑當時還沒有打出反叛的旗號,還以隋朝羅川統帥的名義剿匪。但沒有打過沈柳生這支起義軍。于是他就找沈柳生來談,既然你也是反隋朝,我現在也反隋朝,大家就是一條戰線上的人。湖南的地方勢力都推舉我為領導,不如你就歸順了我以后我做皇帝你做宰相。(當然不確定蕭銑是不是這么忽悠沈柳生的,但沈柳生覺得靠譜就同意了)
在沈柳生歸附后,蕭銑改旗易幟,由于羅川縣太小,所以蕭銑決定帶領軍隊到巴陵郡去投奔董景珍。
而沈柳生就作為前鋒出發了。當時董景珍派徐德基率領巴陵郡的豪杰幾百人出來迎接
但沈柳生卻長了個心眼,他知道占據巴州的董景珍等人勢力龐大,如果蕭銑進入巴陵,那么勢必就會受到董景珍等人的擺布,而自己更無出頭之日。于是沈柳生就決定殺掉徐德基,然后挾持這些地方勢力聽自己擺布,然后蕭銑自然也就會聽自己的。
但沈柳生沒有想到蕭銑還是很鋼的。聽說沈柳生殺掉了徐德基,明白了沈柳生的想法,就走出軍門,揚言自己不當這個首領了,你們誰愛當誰當。
實際上這就將了沈柳生一軍。沈柳生之所以同意歸附蕭銑,不過就是想借助蕭銑的地位來獲取地方豪杰的支持,自己遠不到和蕭銑翻臉的時候。
所以這時沈柳生也不得不低頭,向蕭銑請罪。蕭銑寬宥了沈柳生,也可能當時的局勢也不允許他和沈柳生翻臉。
而當蕭銑和董景珍等人匯合,雙方的兵力合在一起實力大增,這時董景珍就提議不能留著沈柳生了,這樣的人權力欲望很大,留下來遲早是一個禍患。所以這時蕭銑又和董景珍等人合力逮捕了沈柳生,并處死了沈柳生,而沈柳生之前的部眾也潰散了。
在和董景珍等人合兵后,蕭銑的實力大增,整個巴陵及周邊都成為了蕭銑所控制的范圍。于是蕭銑自稱梁王,改年號位鳴鳳,這就是歷史上的鳴鳳政權的建立。
而鳴鳳政權的建立,就是以收攏南方士族的支持為目的的,畢竟隋朝統一南方并沒有多久,還是有一些南方勢力謀求脫離隋朝而獨立的。所以蕭銑站出來成立了鳴鳳政權,很快就得到了南方很多士族的響應,從而蕭銑政權在這種亂世中迅速的發展壯大起來。
從蕭銑政權在亂世中的崛起可以看出,很多人總是幻想亂世就可以給自己很多機會。但實際上我們看到,越是亂世,崛起的越是一些有有錢有權在地方上有實力的勢力,只有這些人才能有一定的號召力,獲取一些地方上小勢力的支持。比如漢末三國也是如此,不管是袁紹,袁術,孫策還是劉備,曹操,都是借助一定的權力,地位從而獲得地方豪族勢力的支持才做大的。而像呂布,李準,郭汜這樣的勢力,雖然作戰勇猛,但他們要想讓地方豪族聽命于他們就太難了。
所以亂世從來都是有錢有勢力人的天堂,窮人的地獄。古今中外概莫如此。
關注《讀史學文》,解碼更多王朝興衰密碼
點擊收藏,防止失聯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