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38年,日軍炮轟河南“老君臺”,13顆炮彈居然沒有一顆爆炸,得知這里是老子升仙的老君臺,鬼子認為老子顯靈了,磕頭就拜。
50年后,鬼子炮手再次跪倒在老君臺謝罪!
1938年6月的一個清晨,河南鹿邑縣迎來了不速之客,一支日軍部隊沿著蜿蜒的鄉間小道,來到了這個境內并不富裕的小縣城外。
這里距離安徽并不遙遠,日軍自亳州出發,用了三天時間就走完了這段路程。
日軍部隊的指揮官是個身材矮小,雙目布滿血絲的中年日本人,他名叫田中武,在部隊里有“小鬼”這個外號。
田中武遠遠望著鹿邑縣城粗糙的城墻,冷笑一聲,把手中的地圖遞給副官。
副官是個年輕的日本少尉,名叫山本君,剛從士官學校畢業就被派到了中國戰場。他看著地圖上標注的鹿邑縣城位置,不禁皺起了眉頭。
“報告指揮官,占領這里恐怕不會很容易。鹿邑縣地勢平坦,如果守軍占據城頭高地防守,我們的攻城部隊會遭受巨大損失。”
田中武嘴角抽搐了一下,他明白副官的擔憂。的確,這座小縣城外表簡陋,但占領它遠非易事。
平坦的地形意味著進攻部隊無處藏身,而城頭的守軍如鷹隼般會將敵人盡收眼底。
那就用計謀取勝,減少傷亡,這是田中武的計劃,他示意山本看向縣城西北角,那里隱約可見兩座高大的建筑,在此平坦地帶尤為顯眼。
山本仔細看了一會,猜測道可能是瞭望塔之類的防御工事,于是思索著占領它們監視全城了。田中武也瞇起眼睛,下令偵察兵小心接近縣城,尋找最佳位置架設迫擊炮。
一個小時后,3門九六式迫擊炮已就位,分別對準了兩處建筑。
田中武先選擇了相對矮小的南面一棟,那似乎是座多層的木質結構建筑。“發射!”他喊道,一聲令下,第一發炮彈呼嘯著朝目標飛去。
轟的一聲巨響,那棟木樓在炮彈的重擊下轟然倒塌,煙塵滾滾。之后,田中武下令直接對北邊那棟像碉堡一樣結實的石頭建筑下達了開火命令。
然而讓所有人傻眼的是,第一發炮彈竟然沒有爆炸!它就這樣撞在石頭建筑上,發出“碰”的一聲悶響后彈開,掉在了臺階下。
“這不可能!”田中武大驚失色。
第二發、第三發......日軍士兵手忙腳亂地加載炮彈,試圖用密集的火力摧毀面前巍然不動的高樓。然而令人絕望的是,接連8發炮彈都沒有任何反應,那棟建筑依舊屹立如初。
田中武忍無可忍,一把奪過BM09步槍,親自對準一個低矮的民房射擊。嘭!射中的民房立刻被炸開。
田中武怒不可遏,一腳將山本踹翻在地,他親自動手為迫擊炮裝填,連續發射了3枚炮彈,都沒有任何效果。
此時,日軍指揮部的無線電響了起來,司令部催促田中武盡快攻占鹿邑,田中武只能極不情愿地下令全面進攻。
縣城里原本安居的百姓早就逃難了,日軍很快占領了這座空城。第一時間,田中武就率領他最得力的山本君和炮手梅川太郎直奔那棟石頭建筑——他必須弄清這古怪的未爆之謎。
三人小心翼翼地爬上32級臺階,走進空無一人的大殿,里面立著一尊似笑非笑的太上老君塑像。地上散亂著他們親手發射的13枚未爆炮彈,墻上到處是炮彈留下的坑痕。
“這、這是......”作為主炮手的梅川太郎驚恐萬分,跪倒在地,大聲喊叫起來,“中國的神仙顯靈了!”其他兩人也害怕得魂不附體,磕起頭來瘋狂謝罪。
原來,這棟他們拼死轟炸的建筑,竟是太上老君當年的升仙臺,一處重要的道教圣地——老君臺。
戰事結束后,老百姓陸續返回鹿邑重建家園,他們在老君臺前發現了這12枚未爆炮彈,小心翼翼地把它們挖出埋進土坑。一時間,“老君顯靈”的故事廣為流傳,人們稱贊老君保佑了鹿邑百姓。
多年后,梅川太郎懺悔之心油然而生,數次前來老君臺謝罪。
1997年,已經滿頭白發的他第一次帶著一塊刻有四國文字的謝罪碑來到這里,碑文上寫著“我們祝愿世界人類的和平”。這成了他人生最后一次訪華,不久后梅川太郎就在日本去世了。
出人意料的是,2003年一次大雨后,工人在老君臺西南角坍塌的泥土里竟發現了一枚生銹的炮彈。
這正是梅川太郎口中的第13發炮彈,證實了他的說法并未虛構。當地領導將它鑒定后銷毀,并加固了謝罪碑,同時將其改名為“和平碑”。
2013年,著名教授曾仕強帶領學者來鹿邑考察,他表示老子讓人領悟到的不僅是道家思想,更是中華文化積淀下來的深厚底蘊。
老君臺未毀,正顯示出老子文化的強大生命力,這是現代科學難以解釋的。
“我們務必保護好這種文化自信,這才是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精神支柱。”曾仕強如是說道。
對此你有什么想說的?歡迎下方評論。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