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小腦萎縮的治療中,不少患者陷入了“只靠西藥控制”“萎縮不可逆就放棄治療”的誤區。事實上,小腦萎縮雖屬疑難雜癥,但并非無藥可醫,中醫通過辨證施治,能有效改善患者的運動功能和生活質量,延緩病情進展。
“治痿獨取陽明,更要兼顧脾腎。小腦萎縮看似是腦部問題,實則與全身氣血陰陽失衡息息相關。”這是從事中醫診療近三十年的盛大夫常掛在嘴邊的話。在他看來,小腦負責協調運動,而脾胃為氣血生化之源,腎主骨生髓,只有脾胃健運、腎精充足,才能為腦部提供充足滋養,改善萎縮帶來的系列癥狀。
58歲的張先生就是盛大夫的患者之一。兩年前,他開始出現走路搖晃、手腳不協調的癥狀,拿筷子時飯菜經常掉落,說話也逐漸含糊不清。在當地醫院確診為小腦萎縮后,嘗試過多種西藥治療,效果卻并不理想,甚至因藥物副作用出現頭暈、食欲不振的情況。隨著病情加重,張先生連獨自上下樓梯都變得困難,整日閉門不出,性格也變得沉默寡言。
初診時,盛大夫仔細觀察了張先生的癥狀:行走時身體前傾,雙腳間距加寬,如同醉酒般搖晃;手指做精細動作時顫抖明顯;舌質淡胖,苔白膩,脈象沉細無力。問診中,盛大夫重點詢問了他的飲食、睡眠和大小便情況,得知張先生長期存在腹脹、便溏、腰膝酸軟的問題,這進一步印證了脾腎兩虛、痰濕阻絡的辨證結果。
結合辨證結果,盛大夫開出了以健脾補腎、化痰通絡為主的藥方:黃芪、黨參健脾益氣;熟地、山藥、山茱萸補腎填精;茯苓、白術燥濕化痰;當歸、川芎活血通絡;配合天麻、鉤藤平肝熄風。同時根據張先生的體質,在藥方中加入了陳皮、砂仁理氣和胃,避免滋補藥物過于滋膩。
服藥三個月后,張先生的癥狀明顯改善:走路搖晃的幅度減小,獨自散步時無需家人攙扶;拿筷子時的穩定性提高,基本能正常進餐;說話的清晰度也有所恢復。繼續調理半年后,他已能參與社區的太極拳活動,性格也變得開朗起來。
盛大夫提醒,小腦萎縮患者一定要盡早干預,抓住治療黃金期。在日常生活中,要注意飲食清淡,避免肥甘厚味損傷脾胃;適當進行散步、太極拳等輕緩運動,促進氣血運行;保持心情舒暢,避免情志郁結影響病情恢復。中醫治療講究循序漸進,患者和家屬需保持耐心,堅持辨證調理,才能取得理想效果。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