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廣東培正學院“百千萬工程”突擊隊——“繪夢”創意實踐團積極響應廣東省“百千萬工程”的號召,在清新區禾云鎮北社村開展暑期“三下鄉”實踐活動。團隊以藝術為媒介、以實踐為路徑,將高校資源優勢與鄉村發展需求對接,推動藝術創作與美育傳承深度融合,為禾云鎮北社村注入多元青春活力。
7月14日上午,一場別開生面的“韻染禾云·秀美北社”主題活動在北社村委會熱鬧上演。
伴隨著歡快的音樂,10余名孩子穿著自己動手制作的扎染T恤,手里提著挎包、方巾走上北社村鄉村舞臺,藍白相間的花紋在陽光下閃耀。
“看鏡頭!擺個酷酷的姿勢!”團隊成員在臺側輕聲引導,孩子們雖然有些羞澀,卻都努力展現著自信的模樣。“第一次走秀好開心!這件衣服是我和姐姐一起扎的,獨一無二!”剛走下臺的小宇臉頰通紅,緊緊攥著衣角不愿松開。
隔壁的漂漆體驗區同樣人氣高漲,孩子們將顏料滴在水面,輕輕攪動出花紋后放入紙扇,一張張帶著驚喜的漆扇在歡聲笑語中誕生。
“我們希望通過這樣的活動,讓孩子們發現美、創造美。”負責支教板塊的郭同學一邊整理孩子們的作品一邊說,“看到他們的笑容,我也感到特別開心。”
據了解,這并非該團隊首次進駐禾云鎮。2024年,團隊已在禾云鎮井建村井建小學開展實踐服務,通過墻繪美化校園風貌,同步推進支教科普、護童行動和非遺傳承等項目。今年實踐期間,團隊攜手禾云鎮團委成立了廣東培正學院·禾云鎮工作站,將藝術賦能的觸角從校園延伸到鄉村肌理。“高校智力要真正扎根鄉土,才能長出振興的果實。”廣東培正學院帶隊老師梁金鋒在工作站揭牌儀式上表示。
目前,團隊已完成北社村3面“綠美”主題墻繪創作,讓村容村貌煥發新顏。“去年在井建小學畫墻繪時,孩子們追著問‘哥哥姐姐明年還來嗎’,這就是我們堅持再來的動力。”團隊負責人陳子銳望著墻上的畫作笑著說。
團隊不僅開設藝術啟蒙課堂,還為禾云鎮設計了“遇見·禾云——‘百千萬工程’典型鎮村展廳”,通過圖文、視頻全方位展示典型鎮村建設成效,讓鄉村之美走出大山。
“我們通過走訪調研非遺沙河鳥籠手工藝人、企業工廠,探尋非遺活態傳承新路徑。”陳子銳表示,接下來,團隊將借助“百千萬工程”校地共建工作站,結合專業優勢,為非物質文化遺產代表性項目設計IP,尋求傳承創新發展新路徑,為“百千萬工程”注入青春活力。
記者:鄒彩鳳 伍銘軍
編輯:鄒彩鳳
文章來源:清新新聞微信公眾號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