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彈琵琶仕女》(天津楊柳青)
《美人圖》歌川豐國
一衣帶水的中日之間,自古以來有著密切與深入的文化交流與合作。其中,極盛一時的日本“浮世繪”便是中日文化交流的一個重要成果。專家學者普遍認為,日本浮世繪在興起與發展過程中借鑒了中國明清版畫的木版套印技術和西方繪畫的明暗透視法,而后形成了富有日本民族特色的藝術風格。
巧合的是,中國版畫與日本浮世繪都曾極盛一時,深受兩國人民的喜愛。但自近代以來都遭受了現代科技以及西方文化藝術的深度沖擊,漸漸喪失了市場競爭力,成了快被遺忘的“文化遺產”。
《百花公主》(天津楊柳青)
《風流三人生醉之一》菊川英山
中國(明清)版畫與日本浮世繪,歸結起來統屬于現代印刷技術誕生之前的傳統“印制”工藝。雖然它們與現代印制工藝相比,有著革命性的技術代差,但從藝術的角度而言,就畫作本身而言,其本質并沒有變化——依然是一幅畫,用于敘述、用于言情,用于欣賞、用于裝飾等的一幅畫。
中國版畫也好,日本浮世繪也罷,在它們的發展過程中,都不是封閉的,更不是靜態的,都在不斷汲取先進技術、先進文化、先進思想。
比如,日本浮世繪在發展過程中陸續出現了墨摺繪、丹繪、紅繪、漆繪、錦繪、藍繪等繪畫形式以及空摺、云母摺、羽化摺、無線摺等拓印方式。中國版畫在近代則在木刻版畫的基礎上,發展出石版、銅版、絲網版、石膏版及其他綜合版畫,進一步發揮了其在各個歷史時期的藝術價值和政治社會作用。
《萩》鈴木春信(錦繪)
《莊稼忙》(天津楊柳青)
時間流逝,歷史成為過往,但并不意味著過去的一切事和物都需要拋卻,相反如今的事和物都是過去事和物的延展,它們往往有著一樣的本質,因此要想深入把握當下的事和物,就需要了解它們曾經的形態。就印制類畫作來說,早期形態的“版畫”,如中國明清版畫與日本浮世,依然有眾多的印制工藝、藝術思想等值得借鑒與吸收。
《百花亭》(木版年畫)
《積戀關雪扉》鳥居清長
比如,浮世繪中的“大首繪”,就與當下網絡社區中的“網絡頭像”有著相同的審美機理。中國版畫中體現出來的“闔家團圓”“共同勞作”等氛圍與場景,就與我們當下強調的家庭和睦、團體協作、社會和諧等主流價值觀相一致。
反過來,我們學習和探究“版畫”的目的也非原封不動地恢復和傳承原有的形式,我們亦沒有必要“堅守”本質相同的但“古老”與“陳舊”的東西,更主要的是汲取其中的創新精神、敘事方式、審美技巧等,用“新的版畫”將其展現出來。這才是藝術文化傳承與弘揚的根本。
《歌撰戀之部·物思戀》喜多川歌麿
《葉戲仕女圖》天津楊柳青
當下,集中展現中國版畫與日本浮世繪的圖書并不多,中國旅游出版社有幸與中國美術館合作,在其館藏并展覽中國清代版畫與日本浮世繪作品的基礎上,編輯出版了《異域同繪——中國美術館藏日本浮世繪和清代木版年畫精品展作品集》。
該書集中收錄了中日兩國極具代表性的“版畫”作品,并分別從“同源與流變”“形象與風格”“技藝與受眾”“生產與發行”四個方面,整體展現了中國版畫與日本浮世繪兩種藝術的全貌,展示和闡釋了兩種藝術形式的共性和特性,挖掘了二者所蘊含的不同審美趣味和文化心理,引發了人們關于文化藝術交流意義的深入思考。
該書裝幀精美、設計考究,每一處細節都精雕細琢、每一個工藝都精心選擇,以最大可能還原館藏作品的原作之韻,給作者以親臨展覽現場甚至超越之的閱讀享受,進而獲得非凡的藝術體驗。
【圖書信息】
書名:異域同繪——中國美術館藏
日本浮世繪和清代木版年畫精品展作品集
主編:吳為山
出版日期:2025年3月
定價:296元
書號:978-7-5032-7175-5
京東
當當
撰文:李志忠
制作:林昱辰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