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年冬天,插畫師厚閑出版了自己的第一本繪畫隨筆《家在小院里》。
小院不大,卻裝下了整個四季。閑叔與白鶴夫婦二人田園牧歌式的美好生活,成為每個人內心渴望的“紙上桃花源”。
《家在小院里》出版后收獲了非常多讀者的喜愛,治愈了無數都市上班族疲憊的內心。大家紛紛留言說:“一個人在大城市生活,真的很向往這樣平淡又溫馨的日常。”“在你的畫里度過了春夏秋冬,風雨晴雪,生活太累了,還好能在你的畫里歇一歇。”
厚閑用一方小院,編織了一個讓人不愿醒來的美夢。
時光匆匆,蟬鳴聲聲入夏來。
去年,閑叔白鶴多了秋實,平靜的日子添了些許熱鬧。一家三口喜歡去街頭巷尾、小胡同里逛逛、吃吃、轉轉,和街坊鄰居閑聊家長里短,去各家小店品嘗當季的時令菜,或遇上幾位有意思的人,聽他們說些有趣的故事。
在厚閑的筆下,閑叔白鶴繼續感知著四季的交替變換,日子簡簡單單,有滋有味。那些在生活的細枝末節里發現的幸福和收集的美好,融進了最平常不過的每一天,幻化成一縷縷溫暖的人間煙火。
這便有了新書《胡同煙火》。
厚閑在自序里說道:“我開始像一個拙手笨腳的裁縫一樣,東拉一塊布片,西扯一塊碎布頭,謀定而后動,穿針引線,縫成一幅幅畫、一個個故事。這些畫與故事都以生活為底本,摻了些俗世的想象,少不了帶著些柴米油鹽的煙火氣。 ”
而這人間煙火氣,最撫凡人心。
翻開這本書,仿佛坐上了穿回童年的時光機
每翻開一個故事,都會喚醒熟睡在記憶里的一種香氣或聲音。
你看,周記奶香饅頭店一大早的盛況:
“雪白的兔子鑲著兩粒紅豆眼睛。桃子通身黃,尖頭上刷著紅曲粉,從遠了看跟真的一樣。糖三角是用棗面和的,包上紅糖,香面兒甜里子。那條南瓜色的小金魚甩著大尾巴,一不留神就要游走了。”
花饅頭早已擱在籠里,放在櫥窗邊上靜候著了。白乎乎的熱氣輕軟地繞著,面團發酵的香氣讓人有一種樸實的安心感。
一到冬天,總會在路邊偶遇賣烤梨的小車:
“大塊頭的不銹鋼烤爐真像一個藥柜子,面上開了十幾只小圓孔,一拉出來是個長屜,坐著一只只烤皺皮的大梨。柜的頂部單開兩扇門,里面是寬敞的‘大通間’,裝著淌了蜜汁的烤紅薯。那味兒多香甜啊,恐怕只有街口的桂花藕敢來跟它們比一比了。”
烤紅薯的香氣離很遠就開始勾引過路人的食欲了。大冬天里來一碗熱氣騰騰的冰糖雪梨,想想心里就暖暖的。
如果是夏天呢,還有老閆賣冰糕:
“入夏后,知了爬上店后的楊樹,開口高歌。老閆把裝冰糕的大冰柜推到門邊窗下,蓋上棉花被,哼著歌兒等人來。這里是孩子們扎堆的地方,他們人手一只吮著、舔著、嬉鬧著玩,一會兒圍擠著,一會兒又一哄而散。孩子們走后,老閆笑嘻嘻地撿起地上的冰糕袋,丟進屋內的垃圾桶里。”
小時候一放學,這種賣冰糕的店最火熱了,擠滿了滿頭大汗的學生們。老閆估計這會兒要忙彎了腰。
《胡同煙火》里的生活沒有大起大落的戲劇沖突,只有柴米油鹽醬醋茶的平淡和真實。厚閑的文字更是沒有華麗的詞藻,每一句話都很樸實,偶爾出現一兩句帶著方言的俏皮話,充滿生活的氣息。
書里描繪的生動畫面,很多都沉睡在我們童年的記憶里,只是我們被快節奏的生活推著、趕著,回過神來才發現,時間早就拋下我們走遠了,那些快樂的記憶也變得模糊不清。
《胡同煙火》就是打開記憶大門的那把鑰匙,每翻開一頁就會找到一塊生活的碎片,讓我們細數歲月時光,用一本書拼湊出那個逐漸被遺忘的、曾經閃閃發光的美好生活吧。
這本書獻給每一位在現階段對生活失去熱情的人
愿你放下一整日的疲憊
多出門走一走,去聆聽,去感受,治愈我們平淡的時光
不用設定目的地,人生處處是風景。花開了、結果了、葉落了、鳥鳴了,天氣好的時候出門散散步吧。“就這樣走吧,腳邁到哪兒,景就在哪兒。”你看,閑叔白鶴又帶著秋實四處逛逛了。
誰家院子門前的大黃狗正搖著尾巴,只管賣萌;
走著走著,黃果脫蒂掉下來,偷襲人的腦袋;
賣糖葫蘆的老頭騎著自行車,吆喝著擦肩而過;
柳樹下的棋盤石桌被一群下象棋的大爺占得滿滿的;
一輛扁嘴小黃鴨的搖搖車,插上電時哼哼哈哈地一邊搖一邊唱;
貓使點小壞,冷不防地從門檐上一躍而下落到地上,沒有聲音,嚇人一大跳;
偶爾抬頭看一看:
“眼前頭,一戶人家大敞著門,墻不高,植了一瀑薔薇,綠葉伏在墻頭上,開著小籠包那么大的桃色花,滿滿登登地擠鬧著。”
“門墻邊有一棵很高的楸樹,它疊著心狀的葉,開著邊白內紫的花,不靠近細看,還以為泡桐變種了呢!楸樹稍西是一叢瘦高的鳳尾竹,它長得相當好,翠綠的大尾巴甩著,招招搖搖。如果借它的影安置一張小桌,泡壺釅茶,風來竿影婆娑,葉聲簌簌,只會讓人想起四個妥帖的字——長日悠悠。”
你有多久沒有留意身邊的景色了?
其實它們一直都在那里,只是你的步伐匆匆,忽視了平常日子里的小驚喜。
愿《胡同煙火》可以帶走浮躁的心情,讓漸漸冷漠的生活找回一些平和溫暖的人情味。我們可以耐下心來,看看畫,讀讀文字,就像一位讀者說的那樣:“翻開書的那一刻,全世界都安靜了。”原來我們用盡一生奮力追趕想要擁有的,只是心底的一片安寧。
怎么沒人告訴我,這本書這么好吃啊
被一本書饞的直流口水
沒想到你是這樣的《胡同煙火》
話不多說,直接上菜!
先來一道山東傳統名菜——酥鍋:
“一口大深鍋,幾片白菜葉打底,放上焯了水的豬蹄和五花;再一層白菜,碼上炸過的鲅魚和豆腐;第三層依舊如此,白菜隔層,捧進去幾把藕片和海帶。最后,包邊——大白菜葉子溜著鍋沿豎一圈,放上蔥姜蒜,倒進醬油、糖、醋、鹽、酒。菜葉合攏,頂上鍋蓋,小火咕嘟幾個小時后,白菜塌了,里面魚酥肉爛。”
這入口即化的口感!不知道吃起來味道如何,肚子里的饞蟲已經忍不住了。但其實書里這種大菜系的描寫并不多,多的是平常走街串巷最容易碰見的小攤車。不信的話,你看前面:
“一輛小攤車孤獨地停在一個路口邊上。車燈不算亮,柔黃的光映著車玻璃上橘紅的‘糯米飯團’。攤主穿著長襖,戴著圍巾、口罩,裹得嚴實。他熟練地從米桶里挖出一碗飯,放完料、兩手一對捏,包成一個長長的糯米長團。”
一口下去糯糯的,吃進肚子里飽飽的。
還有胡同口賣菜火燒的,食客們的吃法也太下飯了吧!
“有專愛吃瓤子的,中間撕開,抹上一匙辣醬,夾上一整張辣片干啃,逼得嘴直張開哈氣,汗直流。也有塞烏江榨菜的、里脊肉的,這沒什么講究吃法,各隨其心。”
走一走還能遇上一些街邊小食,比如張姐賣的栗子:
“張姐掀開蓋栗子的白棉被,熱氣飄裊著鉆出來,那些炒熟的甜栗子們摞堆著,開了口,嘴沿焦黃,拇指食指一對捏,‘啪’,皮一開兩半,難剝的內果皮離了栗肉,跟外皮一塊掉了下來。”
路邊碰巧遇上賣豆蜜糕的,總要來上一些,聽說是淄博那塊的做法,吃了還能降血壓呢!“聞聞,濃濃的綠豆紅棗夾花生的香,掰開來時露出綠豆肉,入口能嚼到綠豆皮。”
生活里再平常不過的街邊小食,來到了厚閑的文字和畫里,都變得更加美味可口了。當然,去網紅餐廳吃漂亮飯也不錯,但真正陪伴我們長大的那些好吃的,有空也要繼續多多關照哦~
如果《胡同煙火》拍成短劇,那一定是“重生之我在80年代”
對于現在的00后來說,這些老物件應該都沒有見過吧:縫紉機、蜂窩煤、磁帶、手電筒、搪瓷盆、煤油燈……還有小時候愛吃的冰棍、江米糕、竹筒粽子,現在也很難遇到了。
如果你突然想念兒時的美好,不妨來《胡同煙火》里看一看,小時候的記憶撲而來,你看,這里熱鬧極了:
“早春時節賣風箏的最多,有的騎個小三輪,扎了張竹網架綁在車上,掛滿風箏;有的扛竹竿挑著,街上園內來回串走;有的插在塑料手提桶里,跟一堆泡泡玩具塞擠在一塊。”
又遇到一只吃飽了的大公雞:“神氣地站起來了,翹起華麗的大尾巴,金色的喙啄著食盒里的饅頭碎,肉髯來回顫著,眼神炯炯。”
家附近,光頭大爺開的便利超市門口多了張小桌,原來是給周圍工人們準備的。到了晚上,“工人們撣撣身上的塵,洗把臉、換身衣服聚到光頭大爺的便利店門口,吃泡面和鹽水花生,喝啤酒,啃泡椒鳳爪,也有從這兒路過的人拼桌湊起熱鬧。”
還有最常見的光景:“他們提著布兜去路兩邊的菜店買菜,去饅頭房買饅頭,去鹵貨店買肥腸,然后又提著滿滿一兜蜂蜜小面包回家去。”
一切都那么簡單隨意,卻讓人不自覺地紅了眼眶,滿滿的都是回憶,這也許是每個人心底都渴望的那份純真無邪吧。《胡同煙火》帶你重回閃閃發光的美好日子,再次感受那些悠然的舊時光。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