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你優雅的喝上一杯香氣撲鼻的咖啡時,你是否也有這樣的糾結?
當舌尖漫過咖啡的醇厚,鼻腔縈繞著烘焙的焦香,這份愜意卻會被一則數據悄然刺破——眼前這杯醇香的飲品,背后竟隱藏著二氧化碳的排放。10杯咖啡的碳足跡約等于一棵成年樹木一年的固碳量。
我們捧著咖啡杯的手指,仿佛間接觸到了千里之外融化的冰蓋;杯壁凝結的水珠,恍惚間成了極端暴雨里的雨滴。享受著現代生活的小確幸,卻又在某個瞬間意識到,每個看似微小的選擇,都在為地球的未來投票。
這份糾結,或許正是改變的開始。當我們知道一杯咖啡的碳足跡可以通過生產工序降碳和供應鏈革新大幅降低,當看到太陽能光伏板在咖啡創新產業園鋪設,當電動卡車開始運送咖啡豆……原來,讓美味與環保共存,并非遙不可及。
就像一場跨越山海的接力,有人正在為咖啡的“綠色旅程”鋪就道路。星巴克中國與遠景科技集團的牽手,讓一杯咖啡從咖啡豆原料,包裝,到生產,到運輸的各個環節大量減碳——這一行動,推動了從種植園到咖啡杯的咖啡全鏈條減碳覺醒。
你或許想不到,咖啡的碳足跡里隱藏著“供應鏈減碳密鑰”:一杯拿鐵咖啡85%的碳排放來自從咖啡豆和牛奶等原料,其中80%來源于牛奶,16%來源于咖啡豆;后續生豆烘焙、物流運輸環節也會產生超過5%的碳排放。當一顆紅色漿果從樹上摘下,它要經過運輸車輛的奔波、烘焙機的高溫炙烤,還要與牧場里產出的牛奶相遇,每一步都留下了碳的印記。
三年前,這場減碳實踐從門店開始。全國7500多家星巴克門店的核心設備,突然多了雙“智慧的眼睛”——遠景的智能物聯網終端像細致的管家,記錄著每度電的去向、每滴水的軌跡,未來還將連接基于AI的空調、燈光、音樂和工作流管理,讓用戶得到更加愉悅的消費體驗。在上海的一家社區門店,系統自動監測發現午后三點為客流低谷期,從而通過AI算法自動調整燈光和空調運行策略。通過智能物聯配合AI算法協同,平均每家星巴克門店可降低能耗使用10-15%。
星巴克全價值鏈碳排放中超過70%來自上游供應商,為真正實現“一杯可持續咖啡”目標,星巴克攜手供應商伙伴共同減碳。
今年夏天的第三屆中國國際供應鏈促進博覽會上,這場實踐有了新的里程碑。7月18日,星巴克中國與遠景科技集團宣布達成戰略合作,搭建一張覆蓋所有直采供應商和重要的間接采購供應商的“碳管理網絡”。未來三年,雙方將在現有合作的智能綠色門店和咖啡創新產業園的基礎上,進一步打造星巴克中國供應鏈碳管理平臺,覆蓋星巴克中國100%的直采供應商和重要的間接采購供應商,精準測算數千個品項的全鏈碳足跡,開創“全鏈協同減碳”新模式。
在星巴克咖啡創新產業園,太陽能板在屋頂鋪成藍色海洋,陽光被轉化成烘焙車間的動力;儲能電池像沉默的巨人,把綠電儲存起來供需要時使用。這里的工人說,現在烤豆子也可以用可再生能源,電力更綠了,豆子風味依然醇厚——原來減碳與風味,始終能夠溫柔共生。
“深耕中國26年,可持續理念早已融入星巴克的每一家門店和每一杯咖啡。”星巴克中國首席執行官劉文娟表示,“我們期待與遠景深入合作,讓咖啡背后的供應鏈與星巴克一起向綠同行,也歡迎供應商把為星巴克減碳的成功經驗,應用到自身經營的更廣泛領域,促進餐飲零售行業更大規模的綠色轉型。”
“星巴克和遠景都是使命驅動的公司,今天戰略合作發布的其實是我們對地球未來共同的承諾。”遠景科技集團董事長張雷表示,“咖啡的溫度也是科技的溫度。遠景作為零碳技術伙伴將助力星巴克構建更加綠色可持續的供應鏈,讓世界更美好,咖啡更醇香。”
一杯咖啡的減碳努力,正泛起越來越大的漣漪。
下次端起咖啡時,或許我們可以多問一句:這杯咖啡,走了多少綠色的路?而這份追問,終將匯聚成讓世界變輕的力量。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