盛勁強醫(yī)生咨詢:156-0089-6344(同微步信)
山東患者李某,女,38 歲,2024 年 3 月就診。主訴頸部不自主向左側歪斜伴疼痛 2 年余,近 3 個月癥狀加重。初起時僅感頸部輕微緊繃,偶有頭向左側偏轉,未予重視。此后癥狀逐漸明顯,頭部持續(xù)向左歪斜,需用手扶持才能勉強保持頭部直立,伴頸部肌肉僵硬、疼痛,肩背酸痛,緊張或疲勞時癥狀加劇,入睡后癥狀消失。舌質淡紅,苔薄白,脈弦細。
二、中醫(yī)辯證病情
盛勁強醫(yī)師認為,痙攣性斜頸屬 "痙證" 范疇。患者素體氣血不足,加之長期勞累,導致氣血虧虛,筋脈失養(yǎng)。肝主身之筋膜,氣血不足則肝血虧虛,肝風內動,引動筋脈,發(fā)為痙攣歪斜。脈弦細為肝血不足、肝風內動之象,苔薄白、舌質淡紅為氣血兩虛之征。辯證為氣血虧虛、肝風內動證。
三、用藥思路
治以益氣養(yǎng)血、平肝熄風、舒筋解痙。方用五蟲扶頸湯加減。藥用:黃芪、黨參、白術、茯苓 、當歸、熟地黃、白芍、天麻、鉤藤、石決明、僵蠶、全蝎、甘草。水煎服,每日 1 劑,分 2 次溫服。【切記】任何疾病都需結合年齡、病程、癥狀等辨證用藥,切不可照搬經方使用。
四、治療前后癥狀對比
服藥 2 周后,患者頸部肌肉僵硬、疼痛減輕,頭部歪斜程度稍有緩解。服藥 1 個月后,頭部歪斜明顯改善,無需用手扶持即可保持頭部直立,頸部及肩背酸痛基本消失。繼續(xù)調理 2 個月,癥狀基本消失,隨訪半年未復發(fā)。
盛勁強,主治醫(yī)師,畢業(yè)于長春中醫(yī)藥大學中醫(yī)專業(yè),曾跟隨第六屆全國名老中醫(yī)李景華學習。學術上主張“痰瘀內阻,百病由生”。以理論結合臨床,善用針藥結合治療痙癥、痿證、痹癥等疾病。盛勁強大夫利用傳統(tǒng)中醫(yī)基礎理論知識結合二十余年的臨床工作經驗,在痙攣性斜頸、書寫痙攣、梅杰綜合征、特發(fā)性震顫、帕金森病、運動神經元病、多系統(tǒng)萎縮、重癥肌無力等疾病的治療上取得了顯著的療效。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fā)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