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注柳葉刀學術↑↑↑
據“玉環市第二人民醫院”微信公眾號訃告,玉環市第二人民醫院骨科主治醫師陳喆同志因在崗期間呼吸心跳驟停,經醫院全力搶救無效,不幸離世,終年35歲。
8日,記者聯系到浙江省玉環市第二人民醫院,工作人員透露,陳喆醫生在醫院服務超過12年,擔任骨科主治醫師,“在工作表現和人際關系方面都表現出色,獲得過內部考核的優秀評價。”此外,陳喆醫生還積極參與醫院組織的各類義診活動。
工作人員透露,事發當天,陳喆醫生剛剛完成一臺手術,正處于休息階段,準備開始第二臺手術時,突發呼吸心跳驟停,最終搶救無效去世。
工作人員表示,對于陳喆醫生的離世,他們感到非常悲痛。其遺體告別儀式定于2025年4月8日下午3:30,在玉環市殯儀館松濤廳舉行。目前,醫院正與家屬緊密合作,妥善處理陳喆醫生的后事。
35歲醫生驟然離世,為何令人深感難過?
這條消息引發關注,令人深感痛心與難過。一名35歲的醫生,在工作間隙驟然離世,這個消息太意外,如此年輕,正是醫生的黃金年齡,卻倒在工作崗位上,令人無法面對這樣的現實。
不少網友紛紛留言表達難過之情,痛惜生命的離去,也都提到醫生工作的辛苦,尤其是外科醫生,手術刀下人命關天,精神壓力巨大,而且,有的手術復雜,一臺手術就是幾個小時,一天要做數臺手術,對體力與意志力也是巨大考驗。在高強度的體力消耗與精神壓力下,醫生要挺住也不容易。
有網友在留言中表示,他總對實習生說:“醫生的手表要比別人快五分鐘,因為我們要跑在死神前面。”這位無數次跑在死神前面,搶救回患者生命的醫生,自己在工作期間成了被搶救的對象,卻不幸讓死神搶先了一步,這是何其令人扼腕與痛心之事,真的是令人感到非常難過。
陳喆醫生的猝逝令人痛惜,再次讓人看到醫生工作的辛苦,也令人深思,如何更好地以換位思考去理解醫生,去關心醫生,以讓醫生能更好地服務患者,別因過度重負而危害健康,造成人才的折損。
在以往的新聞報道中,經常看到這樣的一幕,“女醫生1天連做7臺手術,手術間隙坐地睡著”“深圳一醫生連做7臺手術靠墻睡著了!網友:這是最帥睡姿”“兩臺手術間隙,醫生蜷縮在手術室睡著了”,醫生坐在地上就能睡著,靠著墻邊就能睡著,可見有多么疲勞,而疲勞的背后是連續手術。醫生的睡姿令人看著心疼,體現了敬業愛崗的一面,被網友稱為“最帥睡姿”,但這種睡姿令人于心不忍,也令人于心不安。
醫生在手術間隙睡著了,如此疲勞,既會影響到健康,也會影響到接下來的手術操作。因為已經表現出體力不支的一面,接下來還有手術,又是精神高度緊張與注意力要高度集中的考驗,如此克服疲勞工作,精神固然可嘉,但對醫生的健康與手術質量的保障都是個挑戰。
所以,有網友說,能不能合理安排醫生的手術數量?如何合理考核醫生的工作量?減少醫生的加班加點?這又涉及醫生崗位的人員設置與醫院人力成本問題,需要醫院統籌規劃,在以人為本的基礎上,科學合理安排醫生的工作。
避免過度疲勞與過大的心理壓力,對醫生群體,對其他職業群體,都是個要正視的問題。據生命時報4月9日的一篇報道顯示,猝死的發生呈現出年輕化趨勢。
復旦大學附屬中山醫院心內科主任醫師陸浩表示,從臨床來看,猝死確實在向勞動強度高、心理壓力大的青年群體蔓延。所以,降低工作強度,緩解情緒上的壓力,保持規律健康的生活方式,這都顯得尤為重要。愿每個生命都能被善待,能被珍惜健康,以便能夠更好地服務社會。
來源:瀟湘晨報、經視直播、極目新聞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