喊了這么久,這次馮德萊恩的訪華愿望終于要達成了,中方這邊已經正式宣布了她的訪華日程,但是耐人尋味的是公布消息中的用詞。
主動前來這可不像是馮德萊恩的風格,要知道此前的G7峰會上,馮德萊恩拿中國管制稀土說事,后來又大放威脅言論,要是中方不妥協,她就取消來華的行程。
如今訪華行程卻如約而至,難道中方改變對歐盟的態度了?其實并不是,而是馮德萊恩實在沒招了。
歐盟的訪華鬧劇
7月21日中方發宣布歐盟委員會主席馮德萊恩和歐洲理事會主席科斯塔將于7月24日抵達北京,參加第25次中歐領導人會晤。
戲劇性的是,公告中用的是“雙方商定”,這短短四個字卻引發不少的猜測,這四個字的言外之意就是歐盟那邊是希望來到中國的。
諷刺的是7月初,歐盟駐華大使托萊多甚至放話威脅“如果中國不解決稀土出口問題,馮德萊恩可能取消訪華”,結果中方不僅沒退讓,還對歐洲的制裁做出了反擊,歐盟白蘭地征收反傾銷稅,精準打擊法國經濟痛點。
更讓歐盟措手不及的是美國的動作,就在歐盟擺出強硬姿態時,特朗普突然宣布對歐盟商品加征30%關稅,要求歐盟企業遷往美國,這一記“背刺”讓歐盟徹底慌了,訪華成了唯一的救命稻草。
歐盟的轉向
況且歐盟也面臨著稀土的困境,雖然歐盟曾大肆宣揚中方的“稀土威脅”論,但中國是全球稀土供應鏈的核心,歐盟同樣依賴中國供應,當中方收緊出口后,直接導致德國車企推遲電動車投產計劃6-12個月。
而歐盟本土稀土精煉產能不足5%,距離其《關鍵原材料法案》設定的2030年40%目標遙遙無期,威脅不成,反被精準反制,歐盟只能再找商談路徑。
另一方面特朗普的30%鋼鋁關稅最后期限定在7月31日,也就是馮德萊恩訪華結束后的第七天,這一關稅是否落地影響歐盟260億歐元對美出口。
雙方的博弈
雖然馮德萊恩本人親自來華,但核心利益,中方不會讓步,例如“不許援助俄羅斯”“立即解禁稀土出口”“施壓伊朗”等要求。
而且在雙方的這場博弈中,歐盟是有求的那一方,此前歐盟對中國電動汽車加征關稅時,中方反手制裁歐盟白蘭地。
歐盟威脅“取消訪華”,中方直接亮出醫療器械采購新規,將歐盟企業排除在4500萬人民幣以上項目之外,每一次對華的制裁,都被中方精準反擊回去。
馮德萊恩訪華,不是中方的“讓步”,而是歐盟的“自救”,來華的渴望越迫切,恰恰說明歐盟的談判籌碼早已所剩無幾。
而歐盟若真想“戰略自主”,就該停止在中美之間搖擺,而不是一邊依賴中國市場,一邊配合美國對華打壓,放下傲慢,停止對華指手畫腳才是最佳選擇,畢竟市場不是求來的,而是靠尊重換來的。
參考資料
歐盟委員會主席馮德萊恩將訪華 澎湃新聞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